分享

入初禅并不是很难的事

 昵称8496966 2016-03-04

作者:兴稳法师

    通常一谈到修禅定,就会有人说修禅定是很难修成的,说修禅定会着魔。接着就好心的劝你说,你还是多学习佛经吧,或者你还是老实念佛吧,这样稳妥。都不知道他的这种行为,正是阻碍别人上进的行为。佛法的戒定慧三学,禅定也占着很大的位置,怎么可以劝别人不要修习呢?

    禅定,一般讲有四禅八定,佛法中多了一个灭尽定,共计九个层次差层,每个层次逐步递进,一个一个的往上修,叫作九次第定。并不是说,你一修禅定就非要达到什么神佛境界,你一修禅定就达到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不是这样的。它都是有次第的,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的增进,功夫慢慢的成就。总不能因为难修就说不要修了,总不能因为达到不最高层次的境界,就干脆连最底层的也不修了。

    我们以前都被传言给误导了,总以为入定七天七夜,三个月五个月,才叫算是有功夫,才算是修禅有成就。其实呢,你入定一分钟也叫入定,只是功夫不如人家历害罢了。或者又认为,修禅定一天应该坐上几个小时,一坐坐上三个钟头不下座。甚至坐十几个小时,除了休息吃饭,然后就是再来座位上打坐。以为这样子叫做真修行真修禅,天天这样坐,坐来坐去,希里糊涂昏昏沉沉的睡大觉,也没有几次能真正入了定的。既便有时候偶尔的入了定,也不知道入的是什么定,不知道自己是第几禅。这就是盲修瞎练,浪费时光。如果要是出家人,还可以说你的精神可贵,最起码没有想到去装神弄鬼的骗钱。如果你要是在家人,那你的工作怎么办,你的家人妻子儿女怎么办。你的生活都成了问题,怎么能保证禅修的持续下去。

    修禅法,关键是在于正确方法,以及如实知见。你的方法用对了,才能很快的进入禅定,否则坐了几十年,坐到死还在那里打磕睡。具有如实知见及真实的禅味体验,你才能顺利的进入到更高的禅定中去,要不然的话,就会反复的在初禅或更低微的相似定中徘徊不前。如果你真的能够入定,入初禅一分钟也算是入定,入初禅十小时也算入定。甚至是十几秒的入定,也是叫入定,不是说入定时间很长很长才算入了定。长短,只是功夫的深浅与熟生的差异。你入定的时间长,不一定就是更高级的禅法,有可能只是初禅。人家入定时间短,也不一定就是低级的,有可能人家在四禅或四空定当中。如果能进入四禅一分钟,也算是进入四禅,那他就是比我们坐十小时的境界高。

    如果,实在弄不清楚入定境界你就假设一下,就假设你打坐时就是在入定当中了。你搞不清自己是不是入了定,也搞不清自己是不是入了初禅,那你可以拿初禅的条件去对照下看,条件符合的或相似的,就假设自己就是修到了初禅。比如说,你在静坐的时候有舒服感,非常的愿意坐下来,心情呢也安静的很,自觉得有定有舒服,你就假设这个境界就是初禅。或者你能入定知道自己入了定,但是就是搞不清它是属第几禅第几定,那你就当它是初禅,宁愿低调谦虚的体悟,也不要骄傲自大的估计。既然你搞不清,别人说了你还是搞不清,那也就不必把别人的评价往心里去,你就当作是初禅境界来修,功夫纯熟了,以后慢慢的就能知道了。为什么要假设呢,因为你搞不清啊,搞不清心里面又急,那你修禅的动力就会慢慢的失去,最后有可能就干脆不修禅了,或者永远的无法提升境界。为了让自己慢慢体验,慢慢的感觉那种禅味,慢慢的明白初禅的真实滋味,所以才假设一下。并不是叫你去弄虚作假,也不是叫你去在别人面前吹牛,你得拿初禅的条件去对照看看,符合的才能假设它是初禅。而且你既然搞不清,你就更不能跟别人说,说你修到了初禅或其他第几禅,不能把假设的就一定当成真实的去宣扬,当然也不能对不修禅法的人生出骄慢心,以为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

    假设了之后,把心静下来了、心安下来了。再作细心的观察,拿初禅的要求对照自己,看有没有达到标准。任何修禅定的人,按照正确的方法,坐到一定程度后,都会觉得心定了、没有杂念了、全身舒服快乐了。这时,你可以判定自己是入了定。你可能还是不知道这个定的是深是浅,还是不知道入到了什么定,那你就当它是初禅。有定境、有喜乐的感受,忘记了自己身在何方,身心在那个境界中,不急不燥轻松自在。

    很多法师把握不到善巧方便,把入定讲得很难很难,让你不知如何下手,让你想修又不敢修,想修又无法修下去。甚至于有些佛弟子,一听到说你要修禅定,他就说你要小心着魔。其实四禅八定,也不是佛教专有的,外道也有四禅八定啊。而且他们的修证,有时候比我们有些人修得都要勤奋,修得都要有功夫。他们都能有所成就,而我们还在这里踏步不前。为什么我们作为佛弟子,还不如他们呢?为什么我们自认为高明的佛教徒,一讲到要修禅定,就怕会修出问题呢?这里面,多半是因为自身的学识有限一知半解,多半是因为自身的实践功夫不到家,他自己没有功夫怕别人笑话,就干脆叫你也不要修,你自己不会、你没有功力,你也就无法去笑话他了。修禅法,只所以会出现偏差会着魔,一般是因为你的方法不正确,因为你的心态有执着有偏见,所以才会着魔。

    从另一方面来确定自己能入定,就是你静坐时,觉得心定了好长时间,身体各方面也不觉得疼痛,但是你从那种舒服的状态中走出来之后,会突然发现自己的腿脚有酸、麻、痛、胀等感觉,但是为什么刚刚处在状态中却感觉不到呢,因为你刚刚的状态是在定中。你刚刚的那种,心静、无杂念、舒服乐受的状态,就是已经在入定中的状态了,恭喜你,你已经能够入定了。当你修禅观,修到身体放松心念平静,身心都非常舒服的时候,入定的当场,身体不可能有痛苦的感受。因为初禅当中只有乐受没有苦受,如果修定时一直觉得身体疼痛,疼得心烦意乱,这证明当时你没有入定。或者说,你出定后一休息就感觉到全身在疼痛,有可能是在你休息前已经进入了初禅。而疼痛则表示你已经出了初禅,但之前你还是入了定的。

    我们的功力尚浅,全身的血肉气脉没能够加强或通畅,入定久了身体就会有疲劳,会有腰酸、腿痛、背痛、胳膊痛的现象,但是在入定时感觉不到。因为在入定中只是舒服的喜受,从定中出来后,才觉得有腰酸、腿痛、背痛、胳膊痛。有些人可能生起怀疑心说,都能够入定的人了,怎么还会有腰酸、腿痛、背痛、胳膊痛呢?他就有可能否定自己已经入定,否定别人能够入定,这个就是典型的被那些讲经法师给误导了。你能入定,但是你的功力尚浅啊,你的血肉之躯还没有调合到通畅的地步,你的血肉身心还没有加强到强大的地步啊。再说了,禅定也不是万能的,证果圣人也不能违背大自然的法则,也得要渴时饮水、饿时吃饭,难道就没有身痛的感受了吗?

    初禅讲要离开五盖,五盖是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法盖。这个是讲在定境中,而不是讲出定后的修为。在入定的当下,你得具足正念,当然不能有很粗的贪欲跟嗔恚。还要有智慧的观照,当然也不能有昏沉睡眠跟怀疑正法。掉悔,心念躁动不安,怀有忧恼悔恨。比如说,一个人做了什么错事,他心中很后悔,就在那里自我责备,一直在想,我是罪人我有罪,我是罪人我有罪,这样他也是没办法进入禅定的。五条都能达到标准,那就表示你的禅定,是符合佛法的禅定而不是外道的邪定,邪魔歪道修禅他不需要善法一样可以有定力。如果五条还有欠缺,那说明我们的定力不稳,还要继续努力。需要注意的是,这是讲我们入定的当下,不是讲我们平常的作为。如果以平常不入定时,非要达到没有五盖,才算是能修禅入定的标准的话,那我们凡夫永远也没有资格修定了。所以说,观念上的错误,导致了我们认为入初禅很难。

    掉悔跟掉举不同,修禅法不能有掉悔,但是可以宽容掉举。掉举,是心念掉动,一会掉失一会举起。比如说,你修初禅需要修习数息观,修观呼吸的时候呢,一会儿不观呼吸了,只是想着光明境界了,一会又进入到观呼吸当中了,这个倒也不影响你继续修禅观。又比如说,你修初禅想要进修二禅的时候,专心看呼吸、专心观所修的境界,你的那个掉举心又拉你回到了初禅,又在享受初禅的快乐,然后呢你觉醒后又继续的往二禅修。这个是因为你修初禅修习惯了,执着于初禅境界而产生的掉举心,这样虽然不好,你还是可以继续修禅的。在这里,讲的掉举,就不是平常不修禅定的那个掉举了。平常不修禅定的掉举,有可能是掉失了佛法正念,举起了凡夫执念呢。有的修禅前辈,不明白掉举心使他停留在原地,他不认为修禅中会有掉举。他一味的强调说,修禅法中一定是没有掉举心的,导致我们这些后来的佛弟子,觉得修禅定非常的难,觉得自己的根性无法修禅。

   初禅的境界是有觉有观,有觉知有观照,并不是木头一块。所以在初禅的定境中,你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但是你不执着它,你的心不跟着它跑,所以外界有声音你知道,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声音,你可能说不清楚。能不能入定,在于你的心能不能,达到一境性。不要听没有真功夫的人瞎说,说什么禅定是没念头、是空、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到。初禅的定境中,是可以听到声音的,也是可以看到事物的,听而不去追逐,看而不随境转。

   《四分律卷第五十二》中说:爾時世尊在王舍城。時恭敬世尊故無敢與佛剃髮者。正有一小兒。無知未有所畏。為佛剃髮。時小兒字優波離。為佛剃髮。其父母在世尊前。合掌白言。優波離小兒。為世尊剃髮。為好不。佛言。善能剃髮。乃使身安樂而太曲身。父母即語言。汝莫太曲身令世尊不安。復問佛言小兒剃髮好不。佛言。善能剃髮而身太直。父母語言。汝莫太直身令世尊不安。復白佛言。小兒剃髮好不。佛言。善能剃髮。而入息太麤。父母語言。汝莫麤入息令佛不安。復白佛言。小兒剃髮好不。佛言。善能剃髮而出息太麤。父母語言。汝莫麤出息令佛不安。時小兒優波離入出息盡入第四禪。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優波離已入第四禪。汝取彼手中刀。阿難受教即取刀。
  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时候,有些人因为对佛的恭敬心太大了,就不敢给佛剃头。正好有一个儿童,他心里没有那么多的想法,所以他不怕佛,他就给佛剃头发。

    他的名字叫优波离,当时优波离的父母也在旁边,就合掌跟佛讲,我家的优波离给佛剃头,他剃得好不好啊?佛回答说,剃头发倒是剃得不错,就是他弯曲着身体不大好。优波离的父母,就对优波离讲,你不要把身体弯曲得太很,让佛觉得不好。优波离一听他父母的话,就把身体站得毕直。优波离的父母又问佛说,优波离现在这样剃头好不好啊?佛回答说,剃得很好,就是身体站得太毕直了。优波离的父母,就对优波离讲,你不要把身体站得太直,让佛觉得不好。优波离听他父母的话,就把身体站得不是太直也不是太弯曲。优波离的父母又问佛说,优波离现在这样剃头好不好啊?佛回答说,剃得很好,就是吸气太粗了。优波离的父母,就对优波离讲,你不要吸气太粗,让佛觉得不好。优波离听他父母的话,就把吸气调合到微细。优波离的父母又问佛说,优波离现在这样剃头好不好啊?佛回答说,剃得很好,就是呼气太粗了。优波离的父母,就对优波离讲,你不要呼气太粗,让佛觉得不好。优波离听他父母的话,就把呼气调合到微细。

    就这样子,优波离的父母怀着敬畏之心,担心小孩子的剃头会造成佛陀的不舒服,所以小心谨慎的请问佛陀,又坚决肯定的命令着优波离去做。而优波离,也一一的照做了。在没有预先计划的情况下,优波离就入了禅定了。从调身开始,然后调息,由呼吸的微细而进入到初禅,由初禅再进入到二禅三禅,然后离开入息与出息进入到第四禅。优波离入了四禅之后,优波离的父母及围观的人,并不知道优波离已经入了禅定,还以为优波离傻站在那做什么,怎么不给佛剃头啦。佛陀就告诉阿难说,优波离现在已经入了第四禅,你把他手中的刀收起来吧。阿难听佛的话,就把优波离手中的剃刀给拿走了。可以看出,佛并不希望破坏优波离这难得的禅定体验,没有叫别人去打扰优波离,说让他马上出定来给佛剃头。

    优波离入定的故事,告诉我们,入定并不是非要坐在什么个舒服地方,也不是非要闭眼不看,也不是非要闭耳不听,也不是非要观想个种种境相,也不是非要练穴位气脉,也不是非要坐个几个小时,也不是非要心中空空不许有念。他就是在剃头的当下,有听话、有见物、有站立、有剃头,没有想境相、没有想气脉、没有坐几个小时,他就入了定了。那我们是佛弟子,学习佛的教导,学习前辈的经验,看了这个故事,就应当有收获。不应当再误解曲解修禅定,不要认为自己修不成,不要认为很难修,人家小孩子都能修,你是大人为什么不能修。人家在干事情的情况下也能修禅定,你在专心静坐下,为什么不能修禅定。不要说什么人家根性好,说什么那些都是示现,这话就是借口。一提到什么修行,就说是示现,说是人家根性大,其实是你不想修给自己找借口。什么都是示现,那有什么不是示现的,即便是示现,也是以此为教示,教你去跟着做,不是教你找借口不修,对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