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谈教师的基本素养
2016-03-05 | 阅:  转:  |  分享 
  
谈教师的基本素养

刘军义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迅速、更便捷,人们在无形中攀比的范围也在扩大,追求高效、适应社会快节奏,已成了人们的主流意识,反映在教育界,便是追求高效课堂。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对教师应有怎样的素养,也有了不同的说法。然我觉得,不管将来形势怎样变化,只要教师这个行业存在,做教师的就仍需具备以下素养。

一、“品正为范”的修身观念

“品”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对于教师,由于职业活动的特点是以语言教育人、以行为影响人,所以教师必须“品正”。历代先贤,无不重视修身养性,其核心也就是修德,养正气。故只有“品正”,才值得他人学习,令他人尊重。就德育这方面来说,言传身教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其中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教师的行为。你想,教师平时德育方面说的再多,如果某一个不好的行为让学生看见了或知道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恐怕平时的说教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还可能会让学生对你德育方面的要求,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省,力争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好榜样,这是非常重要的。再说了,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众多,自私、冷酷无情的学生存在一定的比例,这就更要求教师要有好的品德修养,并经常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处处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赢得学生的尊重,这对学生好素质的养成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学深为师”的治学原则

提到教师,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书本上的知识知道得多,有文化。然我们自身具备怎样的文化程度,我们自己是非常清楚的。不管怎么说,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并不是为了炫耀,或夸夸其谈,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更好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有两个熟语最能说明教师“学深”的好处:“见多识广”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它说明了治学的两个原则:一是学习的知识要多,二是对学习过的知识要多读多思,其义就“自见”。可喜的是,我国的知识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对这些精神食粮,我们教师如果吃得越多(学),消化的越好(思),那我们就越能触类旁通,越能提高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站在一个很高的认识角度,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除去疑难,才能给学生解得切、解得透、解得全面。同时,教师渊博的知识,又能从另一个方面给学生树立起好榜样,引导学生喜爱好的文化知识,从中找到乐趣。不可否认,现在的一部分学生喜欢怪异、荒诞、滑稽等为内容的垃圾“文化”和玩网络游戏等无意义的活动,这对学生的将来影响极不好。我想,教师如能利用自己丰富的文化知识中有趣味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优秀文化中的乐趣、从而纠正学生的不良爱好,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学深为师”,教师追求“学深”这一治学原则,应该是做合格教师的本钱,也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中心环节!

三、园丁、蜡烛的奉献精神

园丁的寓意为“勤奋、责任心”,蜡烛的寓意为“无私奉献”,他们都被赋予了美好的品质,这正是教师特别应该具有的精神品质。园丁育花,重在“勤”与“责任心”,他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防治虫害、清理杂草,……保证了花的茁壮成长,为其将来绽放美丽的花朵打下基础;那教师教学生也应当勤奋、有责任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品德、保护学生的安全并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抵制不良的垃圾“文化”和不健康的影响,为他们将来做为社会做贡的有用人才献打下基础,这一点是多么相似啊!做一个好教师,没有这样的品质行吗?蜡烛重在“无私奉献”、“牺牲自己、照亮他人”,我们重在取其“无私奉献”、“照亮他人”的精神就行了。我们要倾其所知,传授知识给学生,这里面不应有金钱交易,更不应有恩怨偏见,面对每位学生,我们要一视同仁,用知识的光亮指引并照亮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这就是教师无私的蜡烛精神意义之所在。那些不愿好好传授知识,以教谋私的行为从本质上说,他们不具备园丁和蜡烛的精神,并丧失了教师的天职,失去了传授知识之乐的传统理念,这种行为,我们应当唾弃的。

四、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正确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还应具有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比如说,对于要讲的内容,如有模棱两可的,我们一定要仔细推敲,以保证其正确性和科学性,否则不如不讲。教师的认真还应表现在语言文字方面,因为准确地传播知识,要靠规范的语言文字,故教师要抵制滑稽的、乱改词语的、令人反感的网络词语,尽量少用不合规范的口语,批判乱改成语的广告语,……维护汉语言的纯洁与美观,是我们教师应有的义务。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时时刻刻保持认真态度,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教师的马虎,对学生的危害非常大:可能误导学生,还可能使学生也养成马虎的习惯,给学生的将来带来危害。因此可以说,教师只有严谨、认真、细致,才能更好地为知识文化的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科学客观的辩证理念

教师头脑中有科学客观的辩证理念,是准确传播知识的又一重要因素,这是因为知识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决定的,所以我们教师传播知识时也要灵活多变:该准确时不能含糊,该概括时不能具体,片面性的知识不能绝对,……可见,科学客观的辩证理念,是教师正确地传播知识所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教师正确看问题的重要态度。反之,如果教师不善于用哲学的方法去分析,有些问题是无法弄明白的。教师只有自己把问题弄明白了、把道理搞清楚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以己昏昏是不能准确传播知识的。

六、谦虚文明的气质风度

谦虚重点表现在教师待人态度方面。谦虚是美德,是一个教师有涵养的、尊重他人的表现,能拉近和他人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同样,教师在学生面前,某些时候,某些方面,也需要合理地谦虚,这可赢得学生的尊重,加深师生之间的关系。谦虚还可归结到教师的思想品德方面,“狂”、“傲”实质上是一种想占上风、甚至有贬低他人的不正常心理,直接显露出此人的品质存在问题,这很容易带来别人的不尊重,从而疏远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文明则表现在教师的日常行为上,教师一定应该是一个言语干净、行为大方、待人处世光明磊落的人;爆粗口、翻闲话等行为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是严重的有损师德的坏行为,我们教师应当坚决去除这些不良习气。谦虚文明的气质风度,是一个好教师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七、不懈持久的顽强毅力

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还应具有不懈持久的良好品质。比如说,遇到难教的学生不要放弃,要想办法去教,以尽责任心;遇到一些难懂的知识,要深入探讨,找出好的方法来,把这看成一种乐趣;遇到一个难题,即使不必在课堂上费时去解,但也不要放弃,一定要解出来,再找时间给学生讲解;……教师具有这样的精神,不仅能感染学生,还能引导学生知难而进。同样,在生活细节上,教师也应表现出一定的毅力来,比如做一些有意义而又有困难的事、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等等,教师都要这样做。要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无原则地随便放弃,会使生活黯淡许多。忙中有趣、累中有乐,甚闲则无聊、过轻则乏味!任何事都没有,任何压力都没有,也是一种无奈的空虚呀!所以,有毅力,不放弃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也能更好地体现出人的生命价值。

八、健康乐观的正确心态

我们的生活应当充满快乐,这在于人的心态,所以我们的心态要健康乐观,教师更应如此。健康的生活就是我们要抵制低俗、无意义的事物和坏风气,比如说赌博、不务正业、豪吃滥饮等消极行为,和崇尚做闲人、不做贡献的消极心理等。乐观的生活就是我们应当开朗,要对生活充满热情;热爱我们所干的事业;要正眼看待社会,对社会中黑暗的人和事,要正确对待,不以偏概全;要对他人有爱心;……总之,就是要有一颗善良包容、且热爱社会的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执教,才能保证一些负面的东西不传染给学生。今后,社会节奏的加快,就业的压力,生活的无奈等都会给人带来极不好的心理影响,产生新的精神疾病,再好的人才,如果患了精神疾病,就很难施展他的智力,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所以教师确实应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培育影响学生。切记,我们不仅要培养有能力的人才,更要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

……

总而言之,多变的是现象,不变的是本质。不管社会形势怎样变化,教师都必须具备良好的素养,并且,在新的情况下,我们还应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俗话说得好:艺高人胆大。教师只有在不断磨砺锤炼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本领,才能更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并在教学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真正发挥好教师这个行业应该发挥的作用。

(附)自题本文:

明理德厚堪作表,启智学深识必高。

良念善行诸品备,授业解惑可传道!

——作于2012年9月27日,修改于2016年3月5日

献花(0)
+1
(本文系刘军义999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