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语文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功
2016-03-05 | 阅:  转:  |  分享 
  
说说语文教师应有的基本功

刘军义

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同时它又是知识相对复杂而又主观性强的一门课程,我觉得,一名好的语文教师需要多读多思、多看多悟、勤于动手动脑、博闻强识,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归纳起来,语文教师应具有以下基本功。

一、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早在在六千多年前,汉语就有了文字,它历史悠久,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汉语特有的发音特点和语言习惯、以及字、词、句的书面语言组织规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从语音到句群为语法知识主线的所有汉语知识,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学习钻研,深入理解,以确保语言教学的准确性。

二、弄清语文学科的概念类和术语类的知识

弄清概念类和术语类的知识,是熟悉该学科知识的前提。假设不搞明白某些概念和术语的内涵,弄不清它的含义和所指,就无法恰当地分析课文,还容易误导学生。例如,句式、句型,题材,体裁,它们指的是啥;文章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有什么区别;联想和想象又有什么不同;……这类知识教师应当先研究区分,不能混淆,否则就会张冠李戴。此外,还有好多知识必须利用术语才能给学生讲明白。

三、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技巧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运用语言文字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考查。教师要做到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各类型的作文,得自己先弄明白各种文体的写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向古人学习也很重要,因为我国古代是一个以文鉴识的时代,优秀文章不胜枚举。如《出师表》、《醉翁亭记》等;还有不同体裁如表、骈文、论辩、序跋、辞赋、杂记、檄文等文意俱佳的古文,都是古人的思想精华,我们研究这些古文的写作特点,体会他们的写作技巧,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好的启发。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习各文学流派的风格特点,探讨他们的语言风格。如果我们能根据古今经典文章总结写作规律,积累写作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认识体验来指导学生写作,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具有文学鉴赏能力

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语文又是一个文学性的学科。从小学到大学,各册教材或多或少都录了一些文学名篇。我总认为,教师在讲这些课文时仅靠参考书窥豹之一斑去讲,未免有些单薄,不能正确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思想。但凡名著,都是作者历经社会沧桑,长期深有感触而作,大多数作品还耗费了作者多年的心血,作者的理解认识相当深刻,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因此,只有通读原著,才能高屋建瓴,把课文讲透彻,并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部名著。多读名著的另一作用是:了解不同的时代特点、学习不同的作品形式、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验不同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环境;增强教师的语言感受能力,认识理解能力,解读表达能力。总之,阅读名著,多多益善。具有很强的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基本功。

五、具有客观辩证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课文时,不可避免地要用辩证法去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哲学知识,特别是和能指导教学相关的书籍。例如诸子百家哲学等历代文人作品,现代领袖的哲学作品等。像《礼记》中就有与教学有关的内容,《论语》中也有好多关于教学的名句,读后让人受益匪浅,启发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规律。还有现代领袖的著作,也能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教师的理解分析能力、论辩能力和辩证能力等。譬如读《毛泽东选集》,我们就能从通俗的语言中感受到深邃的思想性,体会到强大的逻辑分析力量。因此,哲学理论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影响,从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增强客观辩证的思维能力。

六、了解历史知识

我国古代“政、文、史、哲”合一,文章不仅与政治、文学、哲学有关,同时还与历史密切相关。况且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就是选自古代的史书,直接反映一定的历史事件。像出自《汉书》、《后汉书》、《史记》的课文就有很多。不了解历史背景,就无法熟练讲解这些课文,更谈不上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了。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多读历史著作实在很有必要。比如说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该书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详细叙述,阅后就能对中国历史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当然仅读这一部还不够,应广泛涉猎各种史书,包括《中国文学史》在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知道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家的思想进步性和局限性,正确分析由于他们自身的境遇(得意、失意;逆境、顺境等)给他们的作品带来的影响,及这些影响反映在作品中的真实情况,故阅读史书也是很有必要的!

七、浏览百科知识

在中国古代,语文教材就是一个熔政、文、史、哲于一炉的泛语文教材(或称大语文教材),特别是几千年的文化积累,知识更为丰富。它虽说不上是包罗万象,但与其他学科相比,知识面要宽得多。比如说典故、民俗、科学常识等。因此,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应多看一些文化性书籍、百科性书籍或趣闻轶事等。虽说百科性知识在语文学科中看似所占比例不大,但又无处不在。教师如能融会贯通,使百科知识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便能大大提高语文学科的知识性、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八、善于充分利用与语文有关的工具书和网络

工具书虽不算教师的基本功,但教师勤于查阅、细致严谨的教学态度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它的功能是释疑解惑、去假存真。另外,只要我们能正确利用,网络对教育教学也有很大的作用,给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捷。比如说百度百科、百度文库、新浪共享资料等等,网络材料之多,知识之丰富,令人赞叹!“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网络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一愿望。

九、研读中小学经典课文

叶圣陶说:课文是例子,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例子,这些不同的例子反映出不同的语文知识。不管怎样,从小学到大学的语文教材,在历经数次修订中,经典课文始终占有重要位置。对这些经典课文的分析,能拓宽视野,把握教材的重点及语文教材改革趋向,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可以说,熟知整个语文教育阶段的经典课文,也算是语文教师的又一重要基本功。

十、适时恰当引用、运用知识,并能推陈出新,使之对学生产生产生积极影响

“学以致用”是人们学习的主要目的,对我们已掌握的知识,不运用,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如果平时乱用,则有点哗众取宠;上课滥用,又往往喧宾夺主,干扰了学生对学习重点的学习。因此,知识要引用,但又要慎用。某一问题我们无法用理论讲明白时,可以引用,但引用的内容必须能说明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不然,宁可不引用。另外,运用知识还体现在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推陈出新。历代名人,饱览诗书后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写出对后代有影响的经典文章,他们就是站在前人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层次。作为教师也应像他们一样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在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悟出有益的独创性的见解,并使之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努力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加深学生的认识。

以上这些,只是我对语文教学的浅显认识,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我们拿出滴水穿石的劲头来,长期实践感悟,以此提高学识,增强能力。应当相信,我们平时所练就的基本功,在教学中定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来!

——作于2007年9月,修改于2016年3月5日

献花(0)
+1
(本文系刘军义999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