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为人知的“剿匪之王”,梁山好汉们遇到他也得跪!

 宏图藏经阁 2016-03-05

“剿匪”,历来是一个大课题。

纵览史书,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深山老林,名山大泽之中,总会有啸聚山林的“山大王”出没。

而由一部《水浒传》捧红的梁山好汉们,更是成了强盗土匪的最高逼格。

历朝历代,官府对这类人大多只能是听之任之,只要你不聚众造反,也就随你去了。因为官老爷最清楚,“张麻子们”剿是剿不完的。

鲜为人知的“剿匪之王”,梁山好汉们遇到他也得跪!

汉末三国乱世,战火连天,强盗土匪更是猖獗肆虐,这些藏在山林湖泊之间的亡命之徒,时而出现掠夺平民,时而骚扰官府,又时而消失不见。

无论是曹操、孙权、诸葛亮,都对本国境内的匪患感到头疼。

为了应对匪患,他们也都想了很多招。

比如对山区居民招募入伍,让他们参军;又比如用平原的良田引诱他们出山,给他们耕地。

吴国名臣,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就曾用过一招对付丹杨山区的“土匪”:他命大部队将山民分割围堵,然后命人将山区周围的粮食全部藏起来,并将种子也都一并收缴,于是,山民没有吃的,只好出山投降。

诸葛恪的法子虽然管用,但却很费周章,因为他这种围剿的办法既要动用大批部队进行围堵,又要用“持久战”的办法消耗,劳民伤财,很不合算。

其实,在汉末时代,有一位“剿匪高手”,远比诸葛恪高明,人家的手段那才叫“经济实惠”,且行之有效。

我敢说,假如“梁山好汉们”遇到这位,恐怕也只有“跪”的份。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高手是如何剿匪的。

鲜为人知的“剿匪之王”,梁山好汉们遇到他也得跪!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此人是曹操手下著名的实干家,他做一方郡守,政绩斐然。

曹操封他做“左冯翊”(汉代将长安周围称为“三辅”,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左冯翊是管理三辅之一的官员)

简单的说,郑浑的官就是今天长安一带的行政长官。

郑浑到任后,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匪患。

当时有一个叫梁兴的土匪头子,聚众五千多家,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甚至攻击官府,官军难以抵挡。(是不是有点像梁山鼎盛时期的样子?)

郑浑面对这个类似宋江的梁兴,他该怎么办呢?

郑浑手下的人曾劝郑浑:跟随梁兴的人有五千多家,实力太大了,我们不如暂避锋芒,躲到险要的城池要塞中。

郑浑却淡定一笑,说:“躲什么嘛,这个事情其实很好办。”

郑浑是怎么办的呢?

郑浑是这么办的:他贴出告示,告诉全郡百姓,凡事杀死土匪盗贼的,所得财物官府只留三成,七成归你们自己。

告示一出,全郡百姓如疯了一般,纷纷组团进山剿匪。

百姓这么做一则是能得金银财宝,而且还能抢女人!

鲜为人知的“剿匪之王”,梁山好汉们遇到他也得跪!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欲望一旦被激发,秦国百姓就能成“虎狼之国”。

没用多久,平民百姓竟然将土匪的妻女全部抢走了!

失去了老婆闺女的土匪都傻了,只见过匪抢民,没见过民反过来抢匪的。

结果,这些悲剧的土匪反过来求着郑浑,来要自己的老婆女儿。

鲜为人知的“剿匪之王”,梁山好汉们遇到他也得跪!

郑浑这时候站出来做个“和事佬”,命夺人妻女的将女人归还给可怜的土匪。

山中土匪已经被“暴走的百姓”吓成了狗,如今听说郑浑的政策是“缴枪不杀,投降还女人。”

于是都携家带口出山投降。

梁兴部下纷纷离散,大势已去。

最终,梁兴被郑浑率部击杀,全郡匪患解除。

客观的说,乱世中有不少所谓的“土匪”其实是被挟裹或被逼无奈的平民,所以称其为“乌合之众”倒也不过分。只不过,即便是被挟裹,官府定性肯定还是“匪盗。”

鲜为人知的“剿匪之王”,梁山好汉们遇到他也得跪!

郑浑每到一处都能造福一方。史书说:郑浑的治下,百姓守规矩,勤耕作,无盗贼,少奸商,人民之间彼此爱护,社会和谐。

后来郑浑做了魏国开国大臣,被曹丕、曹睿所器重。更难能可贵的是,郑浑为官清廉,他做大官,妻儿有时竟然还要忍饥挨饿。

他死后家无余财,魏明帝曹睿便封了他的儿子做郎中(皇帝侍从官,地位颇高),郑氏一族直至晋朝都是满门高官。

鲜为人知的“剿匪之王”,梁山好汉们遇到他也得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