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胃癌内镜形态学基础

 luominmin55 2016-03-05


早期胃癌内镜形态学诊断,包括存在诊断(凹凸程度和色泽差异),质的诊断(良恶性病变鉴别)和量的诊断(浸润深度和范围推测)。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殷 泙


一、隆起型早期胃癌(Ⅰ型)


I型早期胃癌


1、存在诊断


(1) 以山田、福富分类为基础,表现为马背、分叶、菊花、桑葚和花坛状隆起。


(2) 隆起表面不规则颗粒和结节,凹陷表面附凝血痂或白苔。


(3) 隆起表面黏膜呈不规则细微结构。


(4) 深浅不匀的发红或褪色,光泽减退或消失。质硬易出血。


2、质的诊断


(1) 异位胰腺:病变好发于幽前区和胃窦大弯侧,表面极平滑,无色泽改变,隆起顶端有脐凹状腺管开口。


(2) 腺瘤性息肉:亚蒂和带蒂病变多位于胃窦和胃体下部,表面平滑、规则细颗粒或乳头状改变,稍褪色,隆起表面糜烂修复后,见发红的再生上皮。


(3) 异型上皮灶:呈平盘、类似平盘、杯状、类似杯状和带蒂隆起,表面多见规则小结节,依次为圆形、类圆形、中央凹陷、椭园形、不规则小结节。集簇形和葫芦形,以匀称褪色为主,光泽存在。


(4) I型早期胃癌:表面见不规则颗粒和结节状改变,隆起两侧较对称。


(5) Borrmann(简称Borr.):Ⅰ型表面呈菜花状改变,隆起两侧明显不对称。


3、量的诊断


(1) 黏膜层癌: 多见息肉样癌变,<2cm广基或带蒂病变,表面黏膜粗糙、不规则颗粒或糜烂,伴不匀发红,基部和周围黏膜色泽正常。


(2) 黏膜下层癌:隆起基部和周围黏膜被癌浸润。>2cm广基或带蒂病变,表面呈不规则小结节,粗大结节或溃疡,伴褪色,若凹陷周围出现连续结节则形似环堤状改变,覆凝血痂或白苔,基部和周围粘膜呈斑点状发红。


二、表面型早期胃癌(II型)·


(一) 表面隆起型早期胃癌(IIa型)


IIa型早期胃癌


1、存在诊断


(1) 半球、扁平分叶或平盘状隆起。


(2) 表面黏膜粗糙、不规则细颗粒、小结节、粗大结节、分叶状、侧向凹陷改变。


(3) 隆起表面黏膜呈不规则微细结构。


(4) 不匀发红或褪色,发红与褪色混杂,光泽减退或消失。


(5) 质较硬或硬,在臼型凹陷一侧常伴微量渗血。


2、质的诊断


(1) 上皮性病变


良性:①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多发于近F线口侧缘,表面均匀发红、褪色或与周围黏膜色泽相似,无黏膜微细结构改变;幽门腺息肉以发红为主,表面黏膜见粗大微细结构。②腺瘤性息肉:呈山形状(山田Ⅰ型),表面平滑和规则细颗粒结构,伴斑纹样发红。


恶性:①Borr.II型胃癌:集中的黏膜皱襞,先端部呈抬举状融合,堤状增生为锐角;②Ⅱa+Ⅱc型早期胃癌:边缘呈连续结节状改变,结节与结节之间形成假连接,很少融合,堤状增生为钝角。


(2) 非上皮性病变


良性:①平滑肌瘤:位于胃体和胃窦部,桥形皱襞形成,呈半球状改变,表面黏膜平滑或粗糙,与周围黏膜之间无明显色泽差异。②异位胰腺:多见胃窦部,半球状隆起,表面黏膜光滑,中央浅凹陷。


恶性:①平滑肌肉瘤:位于胃体和贲门部,呈结节状改变,表面溃疡形成伴出血;②恶性淋巴瘤:多见桥形皱襞或黏膜皱襞局限性增厚,表面稍褪色。


(3) 其他病变


①痘疹性胃炎:病变呈散在分布,少数成排及成串排列,形似Ⅱa+Ⅱc型的表面呈浮雕样改变,浅凹陷内覆纤维素性分泌物,边缘淡红,周围苍白,光泽存在。②局限性黏膜萎缩(化生性):多位于胃窦部,呈规则粗颗粒和结节样增生,表面稍褪色,光泽存在。③淀粉样变性:多位于胃窦部,黏膜皱襞增粗或小结节样隆起,表面呈点斑状发红,凹陷处覆黄苔,质脆易出血,活组织病理为淀粉样沉着。④胃外压迫:以平滑肌肉瘤和平滑肌瘤多见,表面稍发红或溃疡形成。


3、量的诊断


(1) 黏膜层癌:病变直径<2cm,呈半月状改变,表面粗糙和不规则小颗粒状,中央无癌性溃疡,质偏硬不易出血。


(2) 黏膜下层癌:病变直径>2cm,呈分叶状改变,表面为不规则粗颗粒或结节状,中央癌性凹陷,覆白苔,质脆易出血。


(二) 表面平坦型早期胃癌(Ⅱb型)


IIb型早期胃癌(发红)


IIb型早期胃癌(褪色)


1、存在诊断


(1) 色泽改变与癌组织类型、血管密度、血流量,癌细胞浸润方式、纤维化程度和黏膜表面显露有关。红色型(发红)以分化型癌为主,分布幽门腺区;白色型(褪色)以未分化癌为主,分布幽门腺区近F线。观察指标包括范围大小、是否对称和深浅程度。


(2) 光泽下降或消失与周围黏膜的腺体分泌粘液量呈正相关。


(3) 表面黏膜粗糙、不规则细颗粒和条纹状等微结构改变。


(4) 界限为清楚、比较清楚、比较不清楚和不清楚。


(5) 周围萎缩黏膜透见模糊血管网或消失。


2、质的诊断


(1) Borr.Ⅳ型:表面黏膜增厚或皱襞粗大伴糜烂或溃疡;注气后胃腔扩张受限,蠕动减弱或消失。


(2) 广泛性IIb型早期胃癌:形态形似Borr.IV型胃癌,注气后胃腔易扩张,蠕动存在。若鉴别困难可采用超声内镜检查来确诊。


(3) 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透见较清楚,局部喷洒0.01——0.005% 肾上腺素后,表面黏膜苍白,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Ⅱb型早期胃癌的血管透见模糊,肾上腺素局部喷洒后,发红斑残存,部分区域迟延出现黏膜苍白,毛细血管为半收缩或非收缩状态,与毛细血管床内失去正常的α-受体功能有关。


(4) 慢性胃炎:①广泛褪色的萎缩移行带呈不对称多见恶性;对称多见良性。②局部褪色边界不清楚,则用美蓝染色观察病变表面的微细结构来鉴别其性质。③发红界限清楚,良性为均匀发红,恶性为不均匀发红伴周围褪色改变。④局部发红界限不清楚,发红浓淡一致为良性;不一致为恶性。⑤良性呈均匀广泛发红;恶性呈不均匀广泛发红伴褪色。


3、量的诊断


浸润形式分为表面型、全层型和中间深层型;口侧缘浸润界限①清楚:末分化型癌的表面黏膜粗糙,褪色内伴发红斑或发红周围形成被褪色环;分化型癌的表面黏膜为不规则凹凸,胃小窝排列紊乱,淡而均匀混浊状发红和点状发红。②不清楚:末分化和分化型癌均见发红和细微颗粒状褪色相互混杂,透见不规则血管网排列或消失。


(三) 表面凹陷型早期胃癌(Ⅱc型)


IIc型早期胃癌(非皱襞)


IIc型早期胃癌(皱襞)


IIc型早期胃癌(段差)


1、存在诊断:


(1) 凹陷基部失去正常胃小区样结构,细颗粒、粗颗粒、结节或残存岛状再生黏膜,覆不匀白苔。


(2) 边界为蚕食状,不规则凹凸或小结节伴局部再生上皮。


(3) 皱襞先端部呈笔尖状、肥大状、棒状及结节状改变,部分皱襞断裂或融合,皱襞末端相对变细。


(4) 注气后段差形成。


(5) 发红或褪色,光泽减退或消失。


(6) 质硬易出血。


2、质的诊断


(1) 癌:①Ⅱc+Ⅱa型早期胃癌:浅凹陷基部有明显的隆起或周围局部黏膜增殖。②Ⅲ+Ⅱc型早期胃癌:凹焰边缘限于狭窄范围浅凹陷。③Borr.Ⅱ型胃癌:溃疡周围堤状隆起形似火山口,边界清楚,无浸润。④Borr.Ⅲ型胃癌:堤状隆起低于Borr.Ⅱ型,局部浸润。⑤Borr.Ⅳ型胃癌:弥漫浸润,边缘不清楚,皱襞增粗与癌细胞代谢产物刺激并促进胶原纤维形成有关,表面无或有浅溃疡。


(2) 淋巴瘤:①恶性淋巴瘤:呈多彩性糜烂或溃疡,基部较平滑,边缘整齐较锐利,柔软的周围隆起黏膜,短期内病变变化较大,胃壁保持一定的伸展性。②反应性淋巴网状细炮增生症(RLH):浅凹陷易出血,表面呈粗大类园形颗粒状变,边界不清楚,活组织病理诊断率仅18.2%。


(3) 良性胃溃疡:溃疡边缘规则,边缘见发红的再生上皮组织,溃疡变小变浅,周围黏膜皱襞水肿较粗,边缘欠清楚。


(4) 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在充血水肿黏膜表面为多发性糜烂,白苔表面覆咖啡或褐色苔,呈戒状改变。


(5) 特殊炎症:①胃结核:呈浅表多发性糜烂,覆厚苔,基部为颗粒状变,边缘见结节状,组织学病理检查发现干酪性肉芽肿,伴结核杆菌。②胃梅毒:好发于幽前区和胃窦部,不规则的浅凹陷,边缘呈紫红色,周围粘膜为褪色的不规则隆起,活组织病理诊断困难,血清梅毒反应阳性。③胃Crohn 病:多位于胃窦部,表现为口疱样糜烂,皱襞增厚,红斑和结节等改变,组织学检查提示非干酪性肉穿肿。④憩室:多见胃底小弯侧,贲门部后壁,胃体和胃窦部大弯侧,凹陷基部为正常黏膜。


3、量的诊断


(1) 黏膜层癌:皱襞先端部呈笔尖状和棒状改变,凹陷基部覆再生上皮或残存周围黏膜无结节状改变。


(2) 黏膜下层癌:皱襞先端部呈肥大状、结节状和桥型抬举状隆起改变,凹陷基部覆再生上皮外,伴类似Ⅱa型息肉样增生和Ⅱc+Ⅱa型改变。


三、凹陷型早期胃癌(Ⅲ型)


III型早期胃癌


1、存在诊断


(1) 不规则或规则的椭圆形凹陷,覆白苔、暗灰浅黄苔或污苔。


(2) 边缘税锐利稍不规则。


(3) 周围黏膜皱襞集中,局部规则浅凹陷伴褪色,或排列紊乱发红的再生上皮。


(4) 局部光泽减退或消失。


(5) 局部质硬,凹陷局部边缘易出血。


2、质的诊断


(1) 良性胃溃疡:易治性溃疡边缘呈条索状再生上皮;难治性溃疡边缘呈斑状再生上皮。


(2) Ⅲ型早期胃癌:溃疡边缘呈条索或斑状再生上皮,癌变处呈无结构、排列紊乱再生上皮或缺损像等改变。


3、量的诊断


根据溃疡变形程度分非变形型、局限型、僵硬弧面型和抬举型。


(1) 黏膜层癌:多见于非变形型和局限型,凹陷基部平滑,轻度凹凸和非岛状黏膜,边缘乃非隆起或浮肿状隆起。


(2) 黏膜下层癌:多见于僵硬弧面型和抬举型,凹陷基部为颗粒、结节状变,边缘见小结节隆起。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choudan1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