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髎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6-03-05


1 拼音

hé liáo

2 英文参考

ěrhéliáo TE22[中国针灸学词典]

[返回]3 注解

和髎即耳和髎[1]

耳和髎为经穴名(ěrhéliáo TE2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为手太阳,手、足少阳交会穴。耳:耳窍;和:调和;髎:骨隙。穴当耳前骨的浅表陷隙中,可调耳和声,故名。位于头部,鬓发后缘,耳廓根的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前肌→颞筋膜浅层及颞肌。有清热散风、通窍聪耳作用。主要用于头面及耳部疾患。如头重痛、齿痛、口喁、牙关拘急耳鸣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等。本穴配下关合谷牙痛、下颌关节炎;配太阳、颧谬、丝竹空口眼斜。一般针尖向下沿皮刺0.3~0.5寸,避开动脉;可灸[2]

和髎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

[返回]4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38.

[返回]相关文献

  • 和髎摘要: 和髎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
  • 武台摘要:望诊的部位。即耳前锐发下,平耳壳根前方,相当于和髎之处。《奇效良方》:“太阳脉红至太阴,内外有热
  • 手少阳三焦经穴摘要:、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共二十三穴。 作者:
  • 十二经动脉摘要:阳溪、五里;手太阳小肠经:天窗;手少阳三焦经:和髎;足阳明胃经:大迎、下关、人迎、气冲、冲阳;足
  • 顽固性偏头痛的红外热像图诊断及临床新法治疗摘要:率为95%,与脑血流动态图符合率94%,提示“和髎穴颞浅动脉银夹夹闭术”对于顽固性偏头痛的治疗效
  • 顽固性偏头痛的红外热像图诊断及临床新法治疗摘要:率为95%,与脑血流动态图符合率94%,提示“和髎穴颞浅动脉银夹夹闭术”对于顽固性偏头痛的治疗效
  • 脉动篇摘要:经,动脉在足之太溪也。手少阳三焦经,动脉在面之和髎也。手太阳小肠经,动脉在项之天窗也。手阳明大肠
  • 高血压的刺血疗法摘要: 委中 太阳;(3)百会 太阳 印堂 和髎 天柱 大椎 操作方法:任选一组穴位
  • 刮痧疗法治耳病摘要: 刮痧部位 1.头面部 听宫、耳门、翳风、和髎。 2.上肢部 中渚、三阳络。 急性非化
  • <<<点此查看更多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