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把没有灵感当做逃避写作的借口

 我要16888 2016-03-06

写作灵感

昨天有个读者加我微信,与我一起讨论写作问题,两人相谈甚欢,临近末了,这位读者抛给我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坚持每天写作的?对于这类问题我一向是不知如何回答的,但我又不想表现得那么愚蠢,只好反问:你为何不能坚持每天写作?他的回答倒也简单明了:没有那么多灵感呀……我倒抽一口凉气。

这简单的一句话好像道出了很多人不愿意写作的根本原因,乍一看好像也合情合理,偶尔写一篇文章容易,可坚持长时间的连续写作真的很难,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大概二十几天前我开始在简书写作,每天坚持至今从未间断,长时间写作的心境好像修炼,是一个不断与自己死磕的过程。我也承认干扰一个人持续写作的原因有很多:时间不够用、写作热情消退、拖延症患者晚期……但,我觉得灵感从来不应该是干扰一个人写作的重要原因。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很多人认为缺乏灵感才是自己写作的最大障碍呢?

长久以来,“写作”一直被中国人当做是十分崇高神圣的事情,我大天朝古代名士们的最终理想无一不是著书立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此传统的影响下,我觉得中国人好像太把写作当回事了,讲究“文出必惊天下”,好像必须要有绝佳的灵感才能妙笔生花,而这种灵感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这无形之中就抬高了写作的门槛,有些人整体苦思冥想怎么才能写出好文章,可惜你的灵感再绝妙,如果不写出来也只能留在脑子里自己慢慢欣赏。

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读书不一定有用,认知迭代和系统升级才是最终目的 - 简书,在文中我提到了很多人读书的一个误区,那就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会将读书等同于读文学,这个错误的读书观念直接导致了一个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很多人认为写作就是在写文学,写文学就需要灵感。于是各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文章大量出现,且大多以私人情感、风花雪月为主题,其典型代表就是一些粗制滥造的网络小说(本人没有鄙视网络文学的意思,我也是网络文学的阅读者),每逢遇到这种文章我就会尴尬癌发作,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倘若你有柳永那般的风流才气,就算“为赋新词强说愁”,所有人都会原谅你,倘若没有,还是不要写这种空洞无物的文章了吧。

以上两段说的无非是很多人缺乏正确的写作观念,什么是写作?大多数人都上过至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请大家回想一下,在学生时代如果说一个学生语文好是什么意思呢?大多数情况下是说这个学生文采好,有才气。可是语文好真的等同于文采好吗?这个真的未必。不得不承认中国的语文教育是不太成功的,至少从我的学习体验来说是这样的。

我认为,首先写作是一种人人可触摸的权利,没必要将它神圣化。我们很幸运生活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在互联网世界里层级越来越扁平化,一个自媒体人的影响力不亚于一位作家;互联网的内容越来越去中心化,每个人都有机会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想法;互联网的接入越来越普及化,只要你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你就随时可以拥抱这个互联网世界。

其次,写作是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你不一定需要多么出众的文采,但你一定需要能逻辑清晰、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看似人人都会说中文,你能和女朋友调情但却不一定能做公共演讲,你能写短信却不一定能写出清晰的文章。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学好这项技能让你可以和别人自如地交流思想,甚至可以说在现代社会,这项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因为所以的工作技能都可能被淘汰,但写作表达作为一种底层技能,任何时代都会需要,关于这一点我在什么才是你的持久竞争力? - 简书有过完整的论述。

最后,写作是一种技能,是可以通过刻意训练逐渐习得的技能,而不是靠虚无缥缈的灵感,不懂得基本写作逻辑,就算你有绝妙的灵感也无法准确表达(参考阅读:正确使用金字塔原理,专治各种思维混乱 - 简书)。写作是需要长期练习,而且这个过程可能相当漫长,因为你至少需要走过三个阶段:输入、模仿和自成风格。要想熟练写作必须首先要进行大量的输入,即读书;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无所谓个人风格,多试着模仿你喜欢的人的行文;最后你根据长时间的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文风,如此便算合格了。

所谓的灵感,你觉得它真的是凭空出现在你的脑海中的吗?非也。一个人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灵感,取决于他大脑中信息的输入量。不要把灵感搞得玄而又玄的,它无非是知识碰撞的结果:你大脑中储存了足够多的料,这些料之间交朋友、谈恋爱,碰撞出激情火花,产生化学反应,生了孩子,那诞生的孩子就是你新的想法。这种效应类似于我在如果手里只有锤子,那么一切问题在你看来都是钉子 - 简书一文中所倡导的多元思维模型,必须跨界才能产生灵感,就好像同性之间你再怎么碰撞也无法诞生孩子,如果你只精通某一狭窄领域的知识,不太可能产生太多的灵感。跨界最成功的运用在互联网商业领域,跨界打劫的经典案例数不胜数,余不一一。

所以,不要迷信灵感,而要看透灵感背后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将其转化为可以提高你能力的实际行动,否则都是空谈。大家都知道明代大儒王阳明“格竹”的故事,他一直笃信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为了实践他曾对着竹子想了七天七夜,希望能够格出竹子之理,但最后却病倒了。王阳明何等人物,尚且不能空想出道理,我等庸俗众人能靠空想出灵感写文章吗?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曾经在接受凤凰卫视一档栏目的采访时提到了写作中的灵感问题:

我们也不是靠灵感来写作的,我们这种专家没有灵感就能不写作了,今天休息了,不可以的。所以有人问我,李敖你靠不靠灵感来写作?我说我不靠灵感写作,我坐下来就可以写作,我反问他一句一个妓女要不要靠性欲来接客呢?不需要嘛,她就可以接客不需要发情嘛,靠发情来接客的话没有资格做妓女。

话糙理不糙,妓女不靠性欲接客,作家不靠灵感写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