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包豪斯大学在德国魏玛成立。自此之后,全世界有了第一所现代设计教育的学校,它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设计师也从此成为了我们生活的造梦师。
在当代设计走进我们的短短二三十年间,“设计师”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词,而什么才是“我们的设计”?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不会比回答“什么是我们的人生”更容易。 设计,是一种用创造改变生活的影响力。我们被乔帮主那个比谁都大的小苹果影响着,被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榉木床和麋鹿床单影响着,被德国钢铁流线型的锅碗瓢盆影响着。我们心甘情愿地将这些伟大的设计品融入自己的生活,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美好,也学会了接受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设计的产品,给根深蒂固的中式生活,所带来的不适——比如那个永远放不下一条蒸鱼的西式盘子。
从向欧美学习当代设计语言,到向日本学习如何改良东方元素的设计语言,我们的设计在环游世界的道路上,学会了更全球化的思考,却独独少了“我们”。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要思考“我们的设计”的重要性,能够改变生活的设计永远来自于生活本身,能够走向世界的设计永远来自于对本源文化的尊重和挖掘。 图片为意外设计「微山水系列」尺子和名片夹 ,设计师-黄国栋 图片为 「平仄」家具,设计师-傅军民 在这条路上,有盲目模仿抄袭者,有不问究竟随意堆砌者,更有许多潜入中国文明土壤,用惊人的毅力去坚持,用温暖的眼光去洞察,最后用天才般的想像力去实现的独立设计师。 ▲ 图片为「痣」系列的碗,设计师-刘柏煦 这就是为什么物道要用近一整个月的时间去打造《寻找我们的设计》主题策划,我们希望为你呈现这些当代设计前行者近十年来的成果: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创造力和他们的思考。 图片为「飞形物」鹿隐杯, 设计师-陈鹏 图片为「彁」木勺子,设计师-黄强 在这个主题策划中,我们没有对什么是“我们的设计”给出任何主观性的答案,我们只是忠实地向你呈现或意外或深沉的设计作品,和背后的故事。故事在你的眼前,思考在你的心里,答案就在我们追寻根源和改变的道路上。 3月,让我们一同启程。 文字为物道原创,部分图片源于网络,部分由原创独立设计师授权,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