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宪问篇(23)小人追求的就是如何玩弄手段

 歌柏安妮 2016-03-06


原文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注释


(1)上,《说文》:“上,高也。”即高处。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是高处,上面。本章指向上。


(2)达,《说文》:“达,行不相遇也。”即行路而不相遇。形声。从辵(chuò),羍声。本义是道路畅通。本章指畅通。  


(3)下,《说文》:“下,底也。”即底部。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是下面,位置在下。本章指向下。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的是道,小人向下通达的是术。”



解读


本章必须和下一章一起来理解,才能明白孔老夫子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本章的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从“达”的角度来说的。我们学习整部《论语》,其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分别,都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并且有特指的某一方面来说的。本章的君子和小人的分别,结合下一章来说,君子,即是古之学者;小人,即是今之学者。下一章之古人和今人,虽然都是学者,但是其目的不同,一个在己,一个在人。后面的第35章,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其中的“下学而上达”,说明了“学”和“达”的关系,在后面我们会深入了解。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我们要明白这个“达”字,就是指畅通、通达。如何做到畅通呢?那必须要通过学习。《颜渊篇》第20章,孔老夫子对什么是“达”做出了回答。孔子说:“这是指有名望,并不是通达。通达的人,本质是正直的并喜欢做符合道义的事情,能从他人所言之事知晓其真伪,能从他人的态度上观察他的内心,用居于下位的人的思维去思虑或者谋划事情。能做到这三点,做诸侯的一定是通达之人,做卿大夫的一定是通达之人。这种有声望的人,表面上表现出来的是仁义,但是行为上做着与仁义相违背的事情,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久了,对自己的做法也就不怀疑了。无论是做诸侯的,还是做卿大夫的,一定有这样很有声望的人。”这里所说的通达之人,是以符合道义作为根本的。因为夫子之学的根本是“道”,所以君子之学的最终目的还是明白什么是“道”。孔老夫子在《易·系辞传》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由此可知,本章的意思是,君子向上通达的是道,小人向下通达的是术。所有的学问,最终的指向就是大道,道作用于一切人事就是仁。那么在世间呢?一切都是方法和手段,就是人们所说的“术”。尤其是在世间,做人还是为政,人们追求的是以名利为中心的方法,比如官场的为官方法,最高的境界就是民国时期李宗吾所总结的“厚黑学”。做到了脸皮厚、心眼黑,就是小人能通达的术。君子呢?在学习圣贤之道的“士”,成为君子后,上一层级就是贤人,再上一层级就是圣人。君子只有以追求“道”为目的,那么最终就可以成为圣贤。这就是本章的“上”即向上的意思。孔子在本章没有说明君子向上通达什么,也没有说明小人向下通达什么?从整部《论语》,即下一章的古今之“学者”之对比,显而易见君子和小人在本章的分野具体是指什么。接下来孔子含蓄地说,古代的学者多是君子,当今的学者多是小人。




各位君子,“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平台,“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每日一句《论语》解读,告诉你被误解的《论语》背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