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论语·子路篇(7)孔子为什么在卫国呆了十年

 歌柏安妮 2016-03-06
原文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注释


(1)政,《说文》:“政,正也。”即以强力施行正义。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是匡正。本章指政局。


(2)兄弟,《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即男子同胞先出生的为兄,后出生的为弟。本章比喻鲁国和卫国相当,不相上下。



译文


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局,情形不相上下,真像兄弟呀!”



解读


为什么在《子路篇》谈了一系列的为政之道后,孔子发出对鲁国和卫国发出这样的感慨呢?在孔老夫子的一生中,除了父母之邦鲁国外,卫国是孔子去的次数最多,并且居住时间最长的国家,前后有十年时间居住在卫国。从本章的字面意思,和孔子所谈的鲁国和卫国的“兄弟”关系,应该是孔子对鲁国和卫国的历史、现状之相似,发出的感慨。同时,孔子想推行他的政治学说,选择卫国也是有原因的。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一下卫国。


卫国的始封之祖是康叔,周文王的第九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封于殷朝旧都朝歌。卫国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南鹤壁、安阳、濮阳、河北邯郸、邢台一部分、山东聊城西部一带,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卫国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之一,立国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公元前254年,已被魏国覆亡,其领地已成为魏国的一个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取濮阳等地。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县(今沁阳),卫也就名存实亡了。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春秋晚期,卫国孙氏、宁氏专权,君臣关系不和。孔子在卫国的时间里,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卫庄公蒯聩与卫出公辄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政,本章指政局。兄弟,比喻鲁国和卫国相当,不相上下。孔子在本章说,鲁国和卫国的政局,情形不相上下,真像兄弟呀!这种“兄弟”关系,我们可以从几方面来理解。一是鲁国和卫国同宗同族,并且都是周文化的传承者,经历过文明强盛时代。鲁国的始封之祖是周公,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周公儿子伯禽封于鲁,鲁国多殷朝遗民。伯禽善于治理国家,使得鲁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卫国的始封之祖是康叔,周文王的第九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封于殷朝旧都朝歌,就是卫国。康叔执政有方,开创了卫国大治的局面。


二是,鲁国和卫国都是人才济济,并且君子很多。《公冶长篇》(3章)说“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是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子贱从哪里得到这些君子的品德呢?”在这里,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个人,就是季札。季札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是泰伯的后裔。季札是孔子的老师,与孔子齐名的圣人,同时也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称为“南季北孔”,历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也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派遣季札出使鲁国。到了鲁国,季札请求欣赏周天子赐给鲁国的音乐。季札以深密的感受力和卓绝的见识,透析了礼乐之教的深远蕴涵,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势,当时是语惊四座,使众人为之侧目。听到《唐》,他听出了思接千载的陶唐氏遗风。听到《大雅》,他在乐曲深广的气魄里,听到了文王之德。当《魏》歌四起,那“大而宽,俭而易”的盟主之志,辉映着以德辅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招箾》舞起的时候,季札惊叹道:品德之高达到了极点,太伟大啦!像天一样无所不包,像地一样无所不载,即使再有高尚品德的人,也不能超过他了。季札来到卫国。通过与新老朋友的交往,季札发现卫国有许多贤明之士,卫君也很开明。于是他对人说:“卫国的君子很多,这个国家是不会有问题的。”果然卫国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一直是平安无事。从关于季札出使鲁国和卫国的记载中,我们足可以感受到春秋时期鲁国和卫国都具有文明气象,且都是君子济济。


三是,鲁国和卫国都出现了相似的国家混乱状态。宋代大学士苏轼在解读本章时认为,本章所言之事,发生在鲁哀公七年、卫出公五年。卫国的政治出现了蒯聩与儿子卫出公争国君位置的局面,是典型的“父不父、子不子”。而鲁国的政治,典型的“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更为相似的是,到后来,鲁哀公的孙子邾死在越国,卫出公逃往宋国,最后也死在了越国。正是卫国和鲁国的这种兄弟关系,恰恰是孔子久居卫国,并想推行自己政治学说的主要理由。接下来的五章,两章是关于卫国的政事,三章是关于孔子谈治理国家的。都是从《子路篇》第一章开始,一路给我们讲下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