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描摹字帖真的是学书的好方法吗?

 挥毫万字饮千钟 2016-03-06

        本人从事书法教育工作已十五六载,最初也有过让孩子们描摹字帖的经历,但时间久了发现,孩子字没有多大变化,或者说压根儿就没有变化。后来也到书店里翻阅了众多版本的钢笔字帖,发现这些字帖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在书家们的字帖上方附一张半透明的可以描摹的硫酸纸或拷贝纸。初步了解了一下销量也还不错,见一家长在给孩子选购字帖,便上前攀谈其来。“孩子多大了?”“初三了!”“字写的肯定不好吧?”“别提了,这次卷面分又扣惨了……”看出家长也很是无奈“没有办法!买字帖让他练吧!”“练过多久了?”“一上初中老师就让买字帖练了,假期在家一天人家能描两本!”听到这里我真有些错愕,一天描两本?这是学习的节奏吗?这明明是机器的节奏,这明明是应付了事的节奏啊!


        的确“描”与“摹”都属于书法学习的方法,但一定要根据学习的对象选择学习方法,若选错了学习方法,那可能就事倍功半或成徒劳之举。个人感觉“描”这种方法适合两种学书对象,一是刚学认字的学龄前儿童,这个时期正属于写字学习的敏感期,其对字的认知学习极为敏感,这时候描摹会在孩子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孩子的学习。二是具有一定书写基础的人,他们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如某个笔画不到位、结构把握不准等)描摹的确是极为可取的学习方法。

       然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学生而言,描摹就不可取了。因为书法(写字)的学习一定是个“三动”的过程,即动眼、动脑与动手,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动眼就是要读贴,就是要学会观察,观察每一笔的起承转合、观察每个字的结体布白。其次是动脑,动脑思考每一笔的来龙去脉,穿插避让,从中悟出一二之书道来。最后才是动手,有了前边的观察与思考之后才动手去进行练习,这才能真正起到学习之目的。而描字帖只要两动即可,那就是动眼与动手,恰恰省略了学习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动脑。省略了动脑的学习,还能称之为学习吗?那只能是机械运动而已。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若干意见》大多数中小学校好像都有书法课了,但有经无僧念,书法课就形同虚设,苦于没有书法教师,也只能采取让学生采购字帖进行描摹了。

       笔者呼吁,家长不要再让孩子描摹字帖了。如果真想让孩子把字写好,有两条路可以尝试。一是,用“临”取代“描”,也就是可以购买钢笔字帖,忽略钢笔字帖上的描摹纸,找个本子临写,这种方法绝对比描好得多。因为临写需要动脑去记忆,这就将“两动”变为“三动”了。一次也不要贪多,一次少写几个,确保质量,可以循序渐进。有基础的学生也可以临毛笔字帖写钢笔字,效果也是蛮不错的。二是,拜师学艺,若真要把字写好,除了方法之外,就是拜在名师门下,通过口传身授学到书法真谛,这看起来比买字帖花费高些,但按照收获大小来衡量那还是性价比最高的。


       孩子字写的好,不是仅仅为了卷面分,更多的是提高孩子的文人气息,培养孩子恢弘气度,打造孩子高雅气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