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入凡间的博物馆

 昵称535749 2016-03-06

2016-03-06 04:00 | 豆瓣:沃若晨夕

著名文学家普鲁斯特从来也不是博物馆的常客,他表示,宁可看复制品也不愿在博物馆与吵吵嚷嚷的游客为伍。“人们以为对文学、绘画、音乐的喜爱已成风气、愈演愈烈,实则真懂的一个也无。”普鲁斯特以此来讽刺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金时代”的巴黎上流社会的附庸风雅。性情尖刻而敏锐的普鲁斯特日后写出《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博大深邃,富有教益,但却很难为普罗大众所欣赏,在各种“看不下去图书排行榜”中高居前列。

今天要聊一聊的这套《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作者是大英博物馆的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作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掌门人,尼尔似乎预设好自己的观众是“实则真懂的一个也无”的芸芸众生,因此主动抛去一切艰深的专业术语。他像一位邻家老爷爷话家常一样数拉着馆中的宝贝,让文物从阳春白雪走向凡间,并由点及面的串起自人类产生以来的文明史。我很享受这种平易近人的阅读体验。

作者将起点开始于奥杜威石制砍砸器,这是一块来自非洲现坦桑尼亚地区的碎石,是人类史上已知的最早的一批手工制品之一。已有信息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东部某地(PS:学界对此有争议),而这些在东非大裂谷温暖土地上的发现,向我们表明,我们可能都是这些非洲祖先的后代,所有的文化也都从这里起步。作者继而想到,人们太习惯于划分不同的民族或种族,始终想找到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但其实我们用于区分彼此的标准,如皮肤的颜色,眼睛的颜色,头发的质地等,都是如此肤浅,在我们逐步了解自己,互相欣赏,尤其在了解我们共同起源的过程中,一定会慢慢丢掉过去的很多偏见。

这种对于全人类的博爱和开放的心胸可以打消掉很多无谓的分野和偏执,而作者在书中所挑选的物品更是竭力对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所顾及。我对于激情澎湃、泛政治化的爱国,心中多多少少总有些抵制,“我是中国人,我只爱中国,至于他人,要么爱她,要么滚蛋”,这种简单的不加选择的逻辑看上去似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但难以得到理性的支持。这世界上有很多可爱的国家和民族,你不能仅仅因为生于斯长于斯,便认定此地为无条件的善好,这种无来由的自尊,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看低别人生活模式和道路的无知和莽撞。但我对于那些基于对古老文明的认同而生发出的源于内心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则心有戚戚。这感觉就像我走进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馆时,被那里的小桥流水激起的温润绵长的思乡之情,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看到各种笔法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晨宿列张”时那种自豪而庄重的体会。

我在博物馆做讲解时,经常会有一些认真的听众锲而不舍地追问,“这个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 “这个是怎么制作的?”,有很多时候我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目前还不是很确定,有可能是…也有可能是…还有可能是…”然后目送提问者心有不甘的离去。尼尔在他的书中指出,所有的博物馆都希望或相信,对文物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对世界有更加真实的了解。考古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结构可以解答很多基本的问题,但是在力求真实的同时,我们还需借助诗意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诸多文物的前世今生,并对他们做处的时代有所解读。比如在两座大型的印度河城市发现的物品中,没有发现任何他们曾与敌人交战或受到战争威胁的证据,没找到太多的武器,没找到防御工事,没有一座像统治者的居所。富人与穷人的住宅区别也微乎其微,这似乎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建立文明的方式,既不宣扬暴力,也没有个人权利的高度集中。作者进而大胆地猜想这些城市也许不是以强权而是以公民的意识为基础建立。

尼尔还指出如果要不偏不倚的讲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一部理想的历史应该是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达到的成就。在人类出现后的大部分时间段里,只能用物品来记录自己的忧虑和渴望。而文字出现后,历史又通常由胜利者书写,那些失败者,那些被征服和毁灭的社会,也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比如透过澳大利亚原住民留下的一顶帽子,我们可以找寻到那一支已经灭绝的土著民族曾经有过的浪漫和憧憬。

我工作的地方在繁华的市中心,窗明几净的写字楼下是琳琅满目的奢侈品店,每次我从博物馆做完讲解,坐着地铁回去上班,都有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街边那些昂贵而华美的的衣服、皮包、化妆品,精雕细琢,是现代商业和艺术的杰出代表。也许千百年后,他们中的一些也将有幸进入博物馆,来记述我们这个时代。但你若不能沉静旁观,而一味耽迷于此,则极易陷入无休止的欲望,追逐、虚荣而不自知。我有一把一把的困惑和烦恼,常常上一秒还觉豁达从容,天广地阔,下一秒就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琐屑而饮食无味,在博物馆的时间把我与现实和喧嚣人为的拉开了一段距离,让我有机会俯瞰自己的庸常。文物静静安放于此,那一把线条,一片泼墨的生命比任何政权都久远,而他们所曾经见证过的人们的态度及信仰,乃至国家与文明,没有任何东西如我们理所当然认为的那样天长地久,亘古长存。

PS:不得不说的一点是,我们可以看到尼尔麦格雷戈对于书中很多藏品的来源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显然已经超出了馆长先生的专业能力...

沃若晨夕是一个原创的个人书评专栏。搜索同名公众号,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可查看其他书评。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


走入凡间的博物馆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