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是怎样分类命名的?十二经脉的分布和循行

 春天没来 2016-03-06

经络是怎样分类命名的?十二经脉的分布和循行

经络是怎样分类命名的? 

经络,是经脉、络脉的合称,其内连五脏六腑,外络肢节孔窍、皮肉筋 骨,把人体内外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经脉可分“正经”、“奇经”两大类。所谓正经,即手足三阴、三阳经脉的 总称。合为十二条经脉,故又称“十二经脉”,亦谓“十二正经”。所谓“奇” 者,异也。以其在循行路线、同内脏的联系等方面均有别于正经,故称为奇经。《圣济总录》谓:

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盖人之 气血常行于十二经脉,其诸经满溢,则流入奇经焉。

因此,十二经脉是气血通行的干道,而奇经八脉(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则古人认为犹沟渠池塘而对气血有调蓄 作用,同时还可进一步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十二经脉的分布和循行有何特点?

络脉可分别络、浮络和孙络三类。别络是由经脉直接派生的大络脉, 十二经加上督任两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另出一大络,合为“十五别 络”。别络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联系的作用,同时它们又是其它络脉的 主体。浮络和孙络都是络脉之进一步的分支,浮络循行体表而浮显于外 者,孙络则是最小的络脉,形成经络系统的扇状扩散网。

经络系统的主体是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有其特定的起止交会和循行 部位,在人体四肢的分布、走向等均有一定的规律;各经脉交接有序,首尾 贯通,构成人体气血流注的主干系统。同时,诸如奇经、经别、络脉等也均 以十二经脉为主体,或系由其派生的支脉,从而形成了内属脏腑、外络体 表,纵横交织的整个经络系统。因此十二经脉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 化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十二经脉的命名 十二经脉除了络属脏腑伏行于体内外,每一条经脉 皆对称地分布循行于人体上下肢的左右两侧,每条经脉又分别属于一脏或 一腑,并络于与其相表里的另一腑或脏。因此,各条经脉的命名是根据其 循行的部位、阴阳和所属脏腑三方面情况决定的。行于上肢者称为“手经”, 出于下肢者谓“足经”,这是从循行部位而言;脏属阴而腑为阳,人体内侧为 阴而外侧为阳,因此与其本脏直接相连而分布四肢内侧者谓之“阴经”,与 腑相连而分布于四肢外侧者名为“阳经”,此以阴阳为名;经脉属脏而络于 腑者,以其所属本脏名,属腑而络于脏者,以其所出之腑名。据此,则可从经 脉之名而知其循行和络属等大概情况。如“手太阴肺经”者,可从其命名而 得悉该经脉由肺脏所出而络于大肠,行于人体上肢的内侧前缘。之所以知 其在上肢前缘,则又是根据阴阳可分的原则,以太阴居前、厥阴居中、少阴 居后为三阴经之分布状况,而三阳经则以阳明居前、少阳居中、太阳居后为 序。十二经的具体名称见下表: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上行至内踝上八寸处交 叉,脾经在前,肝经居中。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部位有一定的规律, 兹从四肢、头面及躯干等部位介绍其分布特点。

在四肢部其分布特点有三:一是手经行于上肢,足经分布下肢;二是阴 经分布于内侧面,阳经分布于外侧面;三是分布于四肢内侧面的三阴经前 后排列顺序为太阴、厥阴、少阴,分布于四肢外侧的三阳经的排列顺序为阳明、少阳、太阳。

在头面,阳明经行于颜面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及颈后部,少阳经行于 头侧部,厥阴经出于头顶部。

在躯干,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阳明经行于腹部,足太阳经行于背 部,足少阳经行于腹部两侧;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部。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 腹正中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也有一定规律。 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有利于记诵十二经脉具体的流注次序。 《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 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就是说,手三阴经均从胸部走向手指 末端,与手三阳经相交;手三阳经皆起于手指末端,上行于头面部,与足三 阳经相交;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至足趾末端,与足三阴经相交;足三阴经 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与手三阴经相交。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 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三阴与手三阳,足三阴与足三阳,通过经别 等的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 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互 为表里。 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有如下特点:一是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贯通,二是 均分布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侧相对应的位置,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分别循行于上肢内外两侧的前缘;三是分别络属于互为表里的脏腑,如足 太阴经属脾络胃,足阳明经属胃络脾。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 互相联系,在病理上也易相互影响。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十二经脉中的气血运行是循环贯注的,即以手 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复传于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周流 不息。其具体流注次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 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 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 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奇经八脉 交错于十二经之间,也有一定的循行路线,但它分布不如 十二经那样遍及全身,如人体上肢就没有奇经的分布;其走向,除了带脉环 行腰际、冲脉有一分支向下行走外,余皆由下肢或少腹向上行走。此外,奇 经八脉之间无所谓阴阳表里关系,除了督脉以外也不直接与脏腑络属。这 些都是奇经之所以为“奇”的主要原因。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对全身的阳经有总督、统率和调节的怍用,故而又 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椎里,上行入脑,又络于肾,故其盈亏盛衰 反映了脑、肾、髓等组织的功能。任脉起于胞宫(女子宫、男精室),主要行 于腹、胸部正中线,对全身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而总任一身阴脉之气,故 有“阴脉之海”之称。此外,任脉起于胞宫,对女子的月经、生育功能有重大 影响,复有“任主胞胎”、为生养之本的说法。冲脉上行于头,下行至足,贯 串全身,具有调节十二经气血的作用,故亦称“冲为血海”及“十二经脉之 海”等。此外如带脉之环腰一周以约束诸经脉气、跷脉之主肢节运动、维脉 之维系全身阴经、阳经等作用,均是奇经八脉基本的生理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