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首发】失控、去中心化下的制度建设

 xiaoeagleyhl 2016-03-06
版权声明


  • 作者:万缨

  • 主编:江湖一钓舟(jianghuyidiaozhou)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HR经理人部落

  • HR经理人部落投稿及建议:358924035@qq.com


万缨
  • 世界500强集团旗下企业流程优化部经理 、系统营销经理、十佳内训师;

  • 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认证PMP ;

  • SCRUM联盟 敏捷项目管理认证SCRUM MASTER;

  • 高级流程管理师;

  • 19年制度、流程及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经验;

  • 主要成果:建立IT项目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企业制度体系、有效的项目管理课程等;

  • 擅长:通过项目管理教练技术系统帮助企业实现战略落地;

  • 业余爱好:读书、学习、分享、实践;

  • 深圳市字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略顾问。



今天主要沿着思考、学习、实践的主线从三方面进行分享:


思考:

关于控制与失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新秩序


学习:

关于中心与去中心—为你赋予加速度的学习方式


实践:

关于制度建设的进化—成功是水到渠成的


思考:关于控制与失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新秩序


说到控制,就存在“施控方”与“受控方”两个主体,两者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两个主体会以三种场景存在: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别人,个人与自然。不论哪一种情况,主体都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


1

第一种情况:自己与自己,实际是我们身体内部的组织之间发生关系,比如我们的思想与我们的行为发生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当言行不一致的时候,思想控制不了行为,人会变得不自信。于是很多人喜欢 “知行合一”这个词语。

2

第二种情况:自己与别人,这时组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会对彼此有需求,基于需求而产生的关系必然是控制关系,控制的人容易把重心放在别人身上,把别人当成自己,或者把别人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模糊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于是控制会破坏关系,而自律可以帮助关系更好的发展。古时候就有“克己复礼”这个词语。

3

第三种情况:个人与自然,这时的组织是一个生态环境,人与外部的关系变化莫测,日趋复杂,个人的每一个细微的决策都影响着我们身边的环境,而环境又反作用于我们个人的健康,甚至一个小小的细菌会决定一个生命的存亡。“敬天爱人”启发我们按照事物的本性做事,遵循自然规律。


说到失控,容易让人联想到“混乱”、“不确定性”、“无序”的场景,失控状态下,人们希望通过找到新的规律来建立不同主体之间新的关系,于是组织有了变革的需求,变革的初期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阻力产生的根源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因而产生抗拒,同时又伴随着对新秩序的渴望,因此失控状态下人们是矛盾的。新秩序下的制度何去何从,成为我们关心的话题。新秩序是什么呢?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秩序。


学习:中心与去中心


关于中心与去中心化,我们先来看一副图:

在图一和图二中,都有ABCDEF六个点,这六个点代表6个不同的个体。在中心(图一)的架构中,A是中心,两个点之间的连接存在5种可能性,在去中心化(图二)的架构中,两个点之间连接的可能性变为了15。如果每个连接都代表一个生意机会,图二比图一的生意机会增加了200%。


是不是图二就一定最优呢?


中心化的架构中,连接和连接的成本是按算术数量级增加的;在去中心化的架构中,连接和连接的成本按照几何数量级增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15个连接的成本进行排序,同时对15个连接分别可能带来的收益进行排序。选出最优的连接,进行资源投放。


制度用来做什么?我们要通过制度建立一种机制来确保资源的有效投放,从而得到最合理的投资回报。制度源于智慧的大脑,在去中心化的架构中,没有智慧,盲目行动可能入不敷出。


去中心化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那么怎样建立智慧的制度呢?


实践:制度建设的进化


关于制度建设,我们先看两个词语:标杆对照(Bench mark)与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研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制度建设,在去中心化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向谁学习制度建设,如何确定学习标杆呢?


这里的第一个BP是互联网本身。


我们来看一下互联网的管理模型,互联网的秩序是如何约定的。1983年1月1日,TCP/IP协议成为人类至今共同遵循的网络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成为全球共同的语言,TCP/IT协议也成为中心与去中心化之间的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标志性的输出。


(备注: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协议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学习互联网的规则后,如何向企业制度建设转化呢?


在日常运营管理方面,企业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由制度化向流程化转型,用流程架构和流程来管理企业中相对固化的日常运营工作。建立流程分类的架构,基于流程架构,建立企业的大数据架构,收集大数据。为排列资源投放的优先级奠定架构基础和数据基础。关于企业制度建设向流程化转型的方法和细节内容以后有时间可以继续分享。

以上的学习和转化,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横向的,只能维持,如果要纵向发展,要提升,需要向更复杂的管理模型学习。

我们来看第二个最佳实践(BP),生物科学。


我们知道机器的语言是以“0”和“1”为基础的二进制语言,而生命的语言是以“ATCG”为基础的四进制语言。在机器语言的应用中,当0和1的排序出现问题时,系统可能出现“BUG”,在生命的语言中,当基因的排序出现问题时,就可能会生病或者有疾病的风险。生物生病时通常会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这是机器难以做到的。企业也是一个生命体,企业也有生命周期,企业如何自我修复并且增加造血能力呢?我们来看一副图片。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日常运营是维持的,为企业带来收益,项目是发展的,为企业带来提高收益的能力。项目管理帮助企业实现自我修复并增加造血能力。在失控和去中心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制度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由制度化向项目化管理转型。关于企业制度建设向项目化转型的方法和细节内容以后有时间可以继续分享。


制度建设向流程化和项目化转型,是互联网时代每个企业必经的过程,不论是平台型企业还是细分领域的企业,都将面临这两个转型,当企业成功实现了这两个转型,企业就拥有了自我学习、自我修复和造血的能力。对于失控、去中心化下的大数据拥有了选择权,企业的发展就拥有了加速度, 成功是水到渠成的。


总结


HR经理人部落HR人之家 

HR人心灵的栖息谷

HR人知识的加油站

HR人进步的助推器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