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ids写在前面的话: 可否听过“一个鸡蛋的暴走”?应该是上海最有影响力的慈善活动,在上海近郊小镇暴走50公里,为山区孩子募集一个鸡蛋。每年魔都的白领都趋之若鹜,这样的慈善活动之所以热门,因为它形式洋气、善款公开、又能锻炼又能做善事,自然吸引都市里的潮人们把这当一个LOHAS的周末活动来安排。 儿童亲子版本“小小暴走”去年也一炮而红。今年11月7日本周六,这个魔都规模最大的Charity Walk将再次在佘山开展,也是城里最炙手可热又容易参与的家庭慈善。 小朋友要挑战自己暴走5公里或者10公里,大人要挑战自己的面子,在朋友圈里筹款。所得款项会捐给有关机构去关爱空巢老人。Kiwi妈和几个朋友组团报名了这个活动,整个过程有益又有趣,介绍给大家。
即使是从事公益事业多年的二宝妈,钱小姐依然认为“找朋友筹款这件事是突破我自己的comfortable zone”。我也是第一次做这个。把筹款链接小心翼翼地po到朋友圈,和几百个联系人解释:这是我女儿第一次参加慈善活动,请大家帮忙,支持她走完5公里。并且我以女儿在高原hiking的经历给大家承诺说:这个小女孩很有韧劲,应该可以完成的! 事情比我想象得顺利得多。我们一个小组有7个家庭,都会带着小孩参加。主要筹款人都是妈妈,辅助筹款人都是爸爸,筹款来源都是来自我们的朋友圈好友。其中两个家庭在发出朋友圈之后过了一晚(一觉醒来),2000款的筹款目标就到位了! 这让我们很欣喜,也有些惶恐。我们用自己的信誉和孩子的承诺背书,并在朋友圈纷纷感恩,也承诺一定会将善款的去处告诉这些支持孩子的人。朋友们的支持,更多是出自对孩子无私的爱,觉得小孩能够身体力行地去参与慈善,这个初心就值得他们拿出100、200甚至更多来支持。朴素得让人感动。很有仪式感的妈妈表示,活动结束后,一定要让孩子亲笔写出感谢信,知道他\她的善举背后,站着那么多托住他们的叔叔阿姨。 我查了下联劝官网,我们的“超妈队”已经是筹款第一名了,感恩!也希望孩子们一定加油! 也有些队伍的筹款并没有那么顺利。这倒是激发了他们孩子更深入的参与度。我听到的故事包括:妈妈带着小孩烘焙了小饼干,参加义卖,所获款项来筹款;妈妈选了一些慈善有关的绘本去给很多小孩讲故事,在故事会上筹款;更多的妈妈突破自己“难为情”的心,在朋友圈、微信群一次次地说:我孩子要参加第一次慈善活动,这个机构很靠谱,请帮忙。 其实对于很多参加“小小暴走”的家庭来说,直接拿出2000块来支持孩子走,也不是不行。但没有一个家庭选择这么做,“孩子能突破自己走5公里,我为什么连小小的面子都不能突破?”一个妈妈说出大家的心声。FAF:Friends Asking Friends,这样的模式也是国际上一般慈善筹款都会用的方法。
“小小暴走”徒步挑战难度超过去年,需要翻越东西两座佘山,其中西佘山为上海最高峰,全程共计8公里。这段路线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不小的考验,他们能否走完全程?我们拭目以待!
暴走路上联劝精心设计了闯关游戏“做爷爷奶奶的超级英雄”,小小英雄们将手持通关任务卡,边走边玩,成功完成还有奖牌可以领哦!此外,沿途还有一系列互动游戏,有涂鸦、套圈、抽奖等活动,在轻松活泼的游戏中为孩子们种下一颗颗公益的种子。 途中,有穿着卡通服的工作人员在前面开路;有剪纸达人在半路剪出参加家庭的剪影;路上有补给食物给小朋友们补充能量;终点还可以让小朋友们亲手写下给爷爷奶奶们的祝福,随着善款一同飘向受帮助的老人…相信,他们看着的时候,内心一定会非常非常温暖。
“小小暴走”这样的户外慈善徒步,本身就能给家庭带来美好的回忆,更能身体力行地让孩子学到坚持,让看起来缥缈的公益精神不那么虚无。我看了下我们组的队里,有三四岁的孩子,也有七八岁的孩子,我很期待看到他们的互相鼓励和合作。
上海白领参与度最高的公益活动“一个鸡蛋的暴走”,是由联劝公益组织,5年来从为山区孩子募集一个鸡蛋,到善款共支持全国80多个公益项目,为超过19万的儿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而“小小暴走”在14年诞生的原因,就是大家觉得“公益应该从小孩开始普及”。小小暴走是亲子版暴走,亲子家庭“跋山涉水”,通过徒步挑战来为需要关爱的老年人进行筹款的公益活动,筹得的善款将全部用于上海地区为老服务公益项目。 4-12岁的孩子都可以参与,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选择走5公里或者10公里。对孩子来说,在大公园里坚持暴走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儿,而自己的参与还能为上海的为老机构筹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不再是空谈。 14年,第一届小小暴走圆满完成,共筹得善款24.86万,直接帮助了约700位老人。本周六,风景如画的佘山,又会有400多户家庭带着宝贝一起挑战。
——玳瑁出游家庭·妈妈
——小小alpha家庭·爸爸
——华怡俊家庭·妈妈 给我女儿和所有周六将为公益挑战自己的宝贝们,加油哦! Kiwi妈今天最后横插一个来自澳洲警方的教育图给大家看看,简直说到我的心坎里:警察不应该是孩子不乖时拿来恐吓“会被抓起来”的那个人,而应该是孩子遇到困难时知道可以跑过去信赖的人。真的,拿这个理念教育孩子吧,拜托! iKids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感谢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如欲转载,请输入关键词:转载,获取转载规则。欢迎大家扫码添加Kiwi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