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鸡苏15克、生地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竹叶12克、通草10克、瞿麦15克、镜面草30克。 【功效】清利凉血,止血消炎。 【主治】 尿血、尿痛。 【用法】水煎服,1日1~2剂(视尿血程度而定)。 镜面草 【别名】:翠屏草、象耳朵草、岩金花、紫常绿、镜面叶、跌打散 【汉语拼音】:jingmiancao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peperomioidesDiels[PodophyllumcavalerieiLevl.] 【功效】:清热解毒、祛瘀消肿。 镜面草 【考证】:镜面草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石草类,云:“镜面草生云南圃中。根茎黑糙,附茎、附根发叶。叶极似莼,光滑厚脆,故有镜面之名。《云南志》录之,云,可治丹毒。此草性形,大致同虎耳草。”所述及附图,其原植物与今荨麻科植物镜面草一致。 【主治】:丹毒;骨折。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800m的林下潮湿处的峭壁上。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北京、南京、贵州亦有栽培。 【性味】:微苦;辛;性寒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镜面草的全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29.泌尿系统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