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长子县交里村的历史!

 大海810 2016-03-06

无论您在哪里、无论您走多远、飞多高,只要您的根在长子,“长子老乡俱乐部”再点击即可成功加入长子老乡俱乐部。让我们一起为宣传长子文化而努力!

揭开长子县交里村的历史


水是文明的摇篮,有水的地方才有可能诞生文明的足迹,各具特色的流域文化大都是人类受惠于河流的见证。发端于长子县境内的丹河、浊漳河、陶水在丹朱镇交汇,冲积成肥沃的田地,孕育了尧王故里的古老文明,这沉甸甸的文明之果留给后人的何止是甜美的回味,更包含着开启文化宝藏的密匙……


丹河在这里汇入了浊漳河 河流交汇的村庄 尧是华夏文明的始祖,尧文化标志着华夏文明孕育形成时期的文化。从《尧典》以来,有关尧的记载都比较具体明确,又和考古资料基本吻合,以此看来,尧是真实的历史存在,他是人不是神,以尧为代表的尧文化也不是超越历史的。 丹河、浊漳河南源交汇在大堡头镇交里村外。


5月25日,采访组再次来到生机勃勃的丹朱大地,探访谱写下辉煌历史的尧王故里。非常幸运的是,我们邀请到了今年已经73岁的长子县尧文化研究会会长申修福老师,在他的带领下,驱车直奔交里村。 


申老师说村名的由来也是和这两条河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河流交汇于此,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村名。我们在村外看到,一座钢筋水泥的小桥虽然有些破旧,但是桥下两条相互交汇的河流却焕发着勃勃的生机。丹河是浊漳河南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长子、高平交界的丹朱岭北麓,与山南麓的沁河支流丹河隔岭相望。


丹河水流较小,但流速较快,蜿蜒曲折,流过农田,流过村庄,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在一个不经意的转弯,拥入了浊漳河的怀抱;而发端于发鸠山的浊漳河因为蕴含了上党大地太多的文明浪花,变成了一位满腹经纶的学者,敞开心扉,揽住了撞入怀里的丹河,相拥着流向了远方。 流经交里村的还有一条河,名叫陶水,水流比丹河小,同样汇入了浊漳河。


小小村庄,竟有这么多河流交汇,就如申老师所说,早期的人类逐水而居,交里村作为众多河流的交汇处,古人类在此聚居、繁衍文明自然顺理成章。顺着申老师的指引,我们进入了村庄,整个村庄虽然已经多次改造,但是村内几通看不清年代的庙宇石碑还是显露出它的沧桑古老。


申老师告诉我们,村外有一座小山,山上曾经有座尧庙,庙虽毁于战火,或许可以从遗址中找到些许文明的碎片。 荒凉寂寞的土堆 土丘不算高,但是当登上土丘之顶时,顿觉气流舒畅,眼前开阔,神清气爽,恍如换了天地一般。杂草丛生,瓦砾四散,各个时期的碎片似乎都有一些,但根据散落的碎片已经很难断定这里究竟有过怎样的建筑。《山西通志》记载:“帝尧庙在西南十五里潜山上,金季毁于兵,元至元暨至正间增葺。明成化四年、万历六年暨国朝康熙七年,胥重葺。岁四月二十八日,有司致祭。”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只可惜古庙毁于战火,踪迹难寻。 有关专家称,“尧生于丹陵”,应该是指山西上党地区长子县城南丹河的发源地。《山海经》曰:“沁水之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水出焉”。


经考证,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炎帝部落东迁时,有一支先迁到河南洛阳一带建伊国,后又渡河北上,进入上党地区建耆国。这就是《竹书纪年》所记的“先国伊,继国耆”的伊耆氏部落。200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上党东北的黎城县发掘了西周的黎侯墓,出土了黎侯即耆侯的青铜器,铭文证实了这里确曾是伊耆氏部落的居住地。上党长子县城南的丹陵,恰在伊耆氏部落的居住区内,这与文献记载的尧初生时,“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相吻合。 


在和当地村民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在土丘附近有许多村庄的名字都和尧有关,比如尧神南、尧神后,根据资料记载,这两个村庄的由来就是源于土丘之上的尧庙。这座荒凉的土堆究竟和尧帝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老百姓口中流传的尧帝故事,以及以尧命名的村庄,我们可以感觉到尧帝对地方的影响何其深远,人们对尧帝的尊崇更是世代相传。 


狐仙庙有着几分神秘 神秘事物的崇拜 从土丘下来,我们经过了一个叫狐仙洞的地方,洞口处已经依山重修了三层砖结构的建筑,底层的狐仙洞依然如故,洞口摆放着一个古老的石头香炉,里面装满了香灰。洞外有一棵粗大的松树,松树旁边竟然有一段夯土的遗迹,虽然非常短,但是夯土层却清晰可见。


申老师说,如果此处不是城墙,那么极有可能在夯土之上修建过比较大型的建筑,这和山丘之上曾经的尧庙或许有着某种联系。 上党民间对一切灵异的事物都怀有一份天然的敬畏,大到各界诸神,小到鱼鳖蛇虫,认为它们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尤其是庄稼生长的好坏。


申老师讲,在完全靠天吃饭的年代里,只有吃饱了才能谈及其他,温饱是第一任务,老百姓对平日不多见的狐都要禁忌几分,甚至要修建专门的地方进行供奉,那么对于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尧帝更应该心存敬畏,修建庙宇自然不在话下。 


上党人民对灾荒饥馑的恐惧和对庄稼丰收的强烈渴望,以及对自然万物的敬畏正是对自我命运的“终极关怀”。因为有了这样的渴望和敬畏,苦难的人生也才有了继续延续下去的价值与意义,不会因为无所选择、无所希望而丧失了生存的勇气和信心。 陶鬲已经成为长子县的地标性雕塑 文明诞生的印迹 从土丘返回村里的路上,我们看到几处古老的陶窑遗址,附近还散落着一些破碎的陶片,从陶片的古老程度大概可以看出这里文明的久远。


丹河的古老至少可以追溯到尧封长子朱于丹地的远古时期,而“丹地”就是丹河流经的土地。晋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据考证,丹朱在长子振兴围棋,从而使围棋源远流长。此外,长子县还有很多地名与尧有关,如“尧庙山”、“尧神沟”、“陶唐村”等,都印证了尧与长子的渊源,长子是尧文化的发源地。 


在同申老师一起采访的时间里,老人一直情绪高昂,对学问认真严谨,对当地文化更是充满了崇敬之情,心态谦和,观点新鲜。我们感到,正是有了像申老师一样的学者,长子的文化人才有了指路明灯,但是,尧王故里的灿烂文明留给我们太多的未解之谜,真希望多一些像申修福一样的学者,继续探索,揭开长子文明宝藏的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