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未谋面的痴迷,你是我的乌托邦 | Pola

 汉青的马甲 2016-03-07

“有什么国度这样引人遐思呢?只有中国,我们西方艺术受中国之赐可谓多矣,那影响是多方面的,没有中国,我们的文明决不能臻于今日的境地……”法国时装大师伊夫·圣·洛朗先生就曾这样说过。


“中国风”的主题在西方服装史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时装设计大师用自己独到的设计诠释着他们对中国的梦想,诠释着心目中的乌托邦。





GUCCI的chinoiserie元素


chinoiserie,是法文单词,意为“中国的”,这个词汇在18世纪中期被吸纳到英语中,是当时从未到过中国的欧洲艺术家凭借臆想中的美好,创造出虚构的包含中国元素的一种装饰艺术风格“中国风”。



chinoiserie刺绣的洛可可服饰



1700年的中国古董扇


“Chinoiserie”的元素,包括宝塔、阁楼、阳伞、轿子、拱桥、中式帆船以及刺绣图案等,常见于欧洲的装饰和建筑风格上,后来更是蔓延至欧洲贵族社会生活的每个细节。



chinoiserie家居



1700年德国制瓷器



Frans Verhas《Finishing touches》



Georges Croegaert的绘画《The Reader》( 1880-1890)画中展现中国风的室内装饰



莫斯科图兰朵餐厅室内装饰的chinoiserie



Thomas Jeckyll 和James McNeill Whistler装饰的“蓝色和金色的和谐”的peacock room



枫丹白露宫chateau de fontainebleau


1655年,荷兰旅行家约翰·纽霍夫(Johan Nieuhof)将他在中国的游历出版成《东印度使团访华记》,绘制了很多中国的插图,充满异国情调的中国风成为欧洲贵族争相追捧的时尚潮流。



1779年,凡尔赛的中国风帐篷


中国风最开始主要流行于法国和英国,在法国它被融入了洛可可风格。法国Chateau de Chantilly城堡中有一个房间的墙壁和天花都是热带植物和珍禽的壁画,在当时,欧洲的贵族们会将城堡中的一间房间装饰满满的中国元素,摆设鲜花和笼中鸟,拥有一间这样的房间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法国Chateau de Chantilly中与Rococo融合的Chinoiserie



Chateau de Chantilly中的中国亭阁


英国乔治时期最负盛名的建筑师,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 )爵士,他是中国式园林的拥护者,由他主持的丘园(Kew Garden),大量模仿中国园林手法,中国塔的引用在欧洲掀起了轰动,是英国图画式园林区别于自然风景院的重要标志,被称为“英华庭院”。



Kew Garden手绘图纸


Chinoiserie在欧洲全面盛行,与欧洲的“七年战争”及其后引来的无数场战事有直接关系,多年混战,令欧洲美好的景像都被摧毁,人们渴望和平与稳定,向往美好生活。而西方传教士对美好中国的大肆渲染,令中国成为欧洲君主心目中的乌托邦,怀着对神秘东方的美好憧憬,未曾踏足中国的欧洲艺术家们根据传教士和旅行家的资料,将臆想的中国风带进了欧洲各国的宫廷。



波茨坦附近的的无忧宫(Sanssouci)中的“中国茶亭”装饰豪华,环绕着真人大小的镀金人像,象征着中国人。在塔的顶部有一个坐着的中国官员,撑着一把阳伞。



德累斯顿附近的皮尔尼茨(Pillnitz)城堡


欧洲人甚至分不清哪些是“中式”、哪些是“日式”、哪些来自伊斯坦布尔……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元素的加和就Chinoiserie,Chinoiserie对于他们是一个美好的无限遐想的梦,是欧洲人对未知的东方乐土的憧憬。



法国洛可可绘画的代表人物Francois Boucher臆想中的Chinoiserie《The Chinese Garden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