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馆丨或许,次优的生活更适合你

 汉青的马甲 2016-03-07



完美是一种极致与巅峰,求而未必得。

次优却是最贴近生活的真实,稳固而可控。

——国馆君按


“次”优虽看似屈居于“首”,但却是以退为进的胜。这中间蕴含的,是历代中国人心中的礼让与知足,也是一种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大气。


以退为进出自汉代扬雄的《法言·君子》,指的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




次优,是道家的“为而不争”

 次优实则是一种虽半饱但知足的生活智慧,也是一种为而不争的处世态度。


事事穷尽则为奢,尽奢则会溢。一个人居于高位自会觉寒,处处争得完美反而带来苦恼。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一句推崇的就是道家努力所为却不急近功利的态度,这也是对于“次优”追求的最好诠释。


“不争,不嗔,难得糊涂”是清代文人郑板桥的传世名言,在他看来,事事非得争个首位,句句一定说赢他人,体现的是一种急躁而愚钝的功利之心。虽看似诸事完满获益,却未必能得理于人、求宁于心。


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如此。乍一看,次优似乎总是屈居第二,不尽完美,然而更多时候,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其实更能使人感到快乐。毕竟,绝对的完美会给人带来无形的压力,但偶尔的缺失才是生活的真实。




次优,是儒家的“穷则有通”

《周易·系辞下》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有时,只有适当的不完美才能触发人求变的意识。而一味的最好,实质上是一种竭尽的体现,因为完美的背后,其实是发展空间的丧失。


人生最高的完美就是不完美,真正优秀的状态从来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追求优秀的动态过程。


追求次优生活的人生就像背着个永远装不满的筐,正因为装不满,才会不停地为自己采摘,果实才会越来越多,而追求的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期待与希冀挂于前方的枝头。




次优,是佛家的“天地本非全”

《西游记》最后一回,已成斗战胜佛的孙悟空这样说道:“天地本不全,人应该也是。想来天地都不齐全,何况小小的人乎!”


佛家则把这总不完满的世界称为“婆娑世界”,译为中文就是能容忍缺陷的世界,而正是这并非绝对优越的婆娑世界才得以孕育出无数精彩的可能,这个道理于个人也是如此。


人生从来不是完美的,缺憾相对于完美更多些。但是也许正因为缺失,人生的选择才能如此之多,发展的空间才会如此之大。




其实,次优未必是一种消极退世的态度,它给予人更多的或许是生活的真实,是不断的自我惊醒与自我参悟。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编撰,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