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研究生手绘支教图:筹钱给学生建绘本屋|华东理工大学|支教|绘本

 昵称179287 2016-03-07

2015年8月,陈敏媛来到甘肃定西一个海拔3000米的美丽山村支教,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她成为了乡村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教语文、美术、书法和写作。尽管当地条件艰苦,但是从支教的第一天开始,她每天用一幅画来记录和描绘支教生活,并把它取名为“敏媛的支教日志”。

 

高考(微博)选择专业的时候,陈敏媛以高出华东理工大学(微博)录取分数线40分的高考成绩报考了很多人视为“冷门”的社会工作专业,“我喜欢‘助人自助’的专业观念和为弱势群体赋权和增能的服务方法。”陈敏媛说。

 

在大学毕业的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决定:放下一切,去偏远山区支教一年。支教团来到了遥远的西北甘肃,这是一个海拔3000米的山村,那里用的是窖水,每周只能下山去洗一次澡;冬季严寒,达到零下三十摄氏度,室内靠的是烧煤炉取暖。

 

“每天,我们一大清早就要起床上早读课,要自己劈柴捡煤生火,然后要备课、上课,每餐都要自己做饭,放学后经常来回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去学生家里家访。这样的日子,看似艰苦,其实却也让我更加贴近生活,让我停下脚步学会感受生活的简单和美好。”陈敏媛说。

 

 从支教的第一天开始,她就每天用一幅画来记录和描绘支教生活,并把它取名为“敏媛的支教日志”。“虽然我没学过绘画,但每天坚持绘画。”陈敏媛说。

 

“刚开学时,我们班上很多同学的拼音学习有很大的问题,于是我就自己手绘了一张拼音表,孩子们很喜欢绘画的表达方式,早读课的时候都会齐声朗读拼音,一个学期下来,都有了很大进步。”陈敏媛说。

 

“我要求全班同学每天写日记,但他无法完成,也从来不写任何作业,后来我送了他一本画画的本子和一套彩笔,让他每天把发生的事情通过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日记交给我,每天我都拿着他的画,让他告诉我画中发生了什么。我会表扬他画得好,同学们对他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陈敏媛说。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个倒数第一的孩子每天都会写作业,上课也认真起来,还会积极发言,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

 

陈敏媛还发现,艺术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升他们对于自身的价值认同感。于是她决定为孩子们建立一个阅读和艺术的空间——彩虹绘本屋,并募集了2000多本儿童绘本和一万多元的资金,在今年3月底,彩虹绘本屋将能够建成,孩子们将在里面阅读、绘画、创作。

 

 为了鼓励孩子们的绘画创作,也让更多人关注孩子们的天赋,陈敏媛还希望为孩子们筹办一场画展。

 

2016年5月,支教团将在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他们举办一个“故事绘”山区儿童艺术作品展,孩子们的作品将被很多的人看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