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李嘉诚的投资清单,看新兴领域投资风向

 hejian4569 2016-03-07

关注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关注中国投资圈最及时动态

专业国际考察等你参加,全年60多场活动期待你光顾~~


小编有话说

自2013年以来,李嘉诚接连抛售内陆资产,频繁投资于欧洲等地,遍布电信、基础设施服务、港口、商业零售、地产等领域,报纸上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


但实际上,李嘉诚私人参与投资的科技公司已经有60多家,“科技让我心境年轻化。”从李嘉诚的这些投资清单中,我们又可以看到那些新的风向呢?


2007年,李嘉诚在香港出资成立维港投资,主要业务是对TMT(技术、媒体和通信)领域的创业公司进行早中期阶段的投资,它的核心投资团队有8名成员,主要管理者为原Tom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周凯旋。维港选择投资项目的时机,大多在初创公司从获得种子投资到进入下一阶段融资之间的空白期。从价格和时机来看,这是创投进入的绝好机会。


维港投资案例包括如今拥有15.5亿用户的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以及Skype、Spotify、Waze、Siri、DeepMind和Summly等。2005年,维港投资向Skype注资,一年后电子港湾(eBay)出价25亿美元收购了这家IP语音服务供应商。2007年12月,李嘉诚以1.2亿美元买下Facebook的0.8%股份,而如今facebook的市值早已突破3000亿美元,李嘉诚当初的1.2亿美元投资早已经翻了至少十几倍。2009年,维港以1550万美元投资专门制作语音识别系统的Siri,该公司于2010年以2亿美元的价格被苹果收购,成为语音助手的代表。


在2014年,团队主要投了信息科技公司Bluedot、Cortica、Meekan、Quettra,健康医疗公司Traity,互联网金融公司Osper、Feex,乐器硬件公司RC,中航国际,人工智能公司Markone,大数据公司Sentient Technologies,生物科技公司Hampton Creek,3D打印生物科学公司Modern Meadow,智能硬件公司Filip,比特币信息科技公司Bitpay,智能家居公司Eva Automation等。


目前,维港总共投资了60多家高科技企业,涵盖了网络科技,生物科技以及能源环保等领域,涉猎广泛。维港投资所投的项目主要分为数据用量和颠覆性科技两大类。在维港投资已经公布的交易金额中,最大的一笔投资是2007年对Facebook的1.2亿美元,而其他大部分都在百万美元级别。从这些投资清单中可以看出李嘉诚维港投资团队主要关注一下几大领域。


信息科技领域: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交通地图应用、减少数据流量应用等


在2009年以5000万美金注资云端音乐播放软件Spotify,当时估值仅2.5亿美元,不久后飙升到近40亿美元,回报超过15倍。Spotify是全球最大的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估值达30亿美元,用户量已经达到了1500万,而付费用户也超过了400万。


“他和他的团队最酷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对于想象中的世界发展方向了然于心。Spotify的首席执行官丹尼尔艾克(DanielEk)如此说道。“从他投资Spotify的那一刻起,他就保证自己的汽车上要装上Spotify。他想要的是:‘什么时候Spotify能在每一辆汽车上普及?’在他看来,Spotify无处不在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他看到的并非技术上的限制,而是这个世界应该发展成的样子。”


在Spotify的投资案例中,也可以看出维港投资通过实用逻辑来迅速判断投资价值,即这家公司的技术能否应用在已经普及的产品上,更容易地获取潜在用户。


2011年10月,Waze获得来自凯鹏华盈(KPCB)和HV投资3000万美元。而后Waze被谷歌收购。Waze 是一个免费应用,可在苹果的设备以及基于谷歌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的设备上运行,目前其用户已遍及全球约190个国家。Waze利用移动设备的 GPS信息来获取有关路面交通流量的信息,从而向汽车驾驶员提供更好的行车路线。Waze还拥有一个由7万多名会员组成的社区,这些会员帮助Waze编辑 地图和添加一些细节信息,如特定加油站的汽油价格,或是驾驶员在何处应留心超速监视区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等。在中国交通堵塞问题很严重的情况下,采用这样一款非常智能的应用对于缓解交通压力非常有帮助。


地图的创业高潮发生在2008年,但从2009年开始,资本慢慢冷却下来,大多数持续烧钱的地图项目,纷纷死去。不过在2011年,随着游戏娱乐应用更加流行,利用手机,以路况内容形成一种社区,并带动社交网络的发展,便成了互联网巨头们在苦苦寻求的移动互联网入口级产品,“在2011年时就要有这种预见和决策,确实需要眼光。”


Onavo是一款可以减少移动设备数据用量的App,在不影响数据传输速度的情况下,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传输的数据将会先经过Onavo服务器的压缩,从而降低了所需要的数据流量。维港投资Onavo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移动数据用量持续地以几何级数增长,用户为流量买单掏出更多的钱。另一方面,根据英国商业咨询公司Informa的统计,数据流量增长20倍时,运营商的收入仅增长了2倍。数据流量成本属于可变成本,每一兆额外的数据流量都需要额外的资本支出,公司不得不为每一兆的数据流量投资建网。


Siri,大家都知道是iPhone里的那个语音助手,而实际上,这个产品并非出自苹果公司。2009年,HV以1550万美元投资专门制作语音识别系统的Siri,该公司于2010年以2亿美元的价格被苹果收购,成为语音助手的代表。2009年,HV以1550万美元投资专门制作语音识别系统的Siri,该公司于2010年以2亿美元的价格被苹果收购,成为语音助手的代表。2014年,Siri最初的两位开发者打造了一款名为Viv的全新语音助手,将会克服Siri在功能上的一些短板,不仅有强大的自我学习功能,更能处理复杂的提问和语音命令。而当年看好Siri的李嘉诚又再次投资了1000万美元,成为该公司当时唯一投资者。


李嘉诚私人参与投资的科技公司已经有60多家,“科技让我心境年轻化。”在一次公开采访中,这位老人道出了对高科技投资保持冲动的源泉。“传统的地产行业增长已经乏力,未来经济的拉动要靠高科技的力量。可以预见,高科技产业的增长会迅猛地超过其他所有行业,这也是李先生转而迷恋上高科技项目的根本原因。”


世界经济及技术不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不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发展引擎已经变为高科技产业,投资公司的目光早已转向各种高科技公司。投资公司往往喜欢发掘有潜力的高科技产业公司,作出前期投资,等待公司发展成长或上市。这种做法不但资本成本消耗较少,而且回报率高,所以高科技企业的前期投资项目成为新宠儿。


生物领域:人造蛋、癌症医学筛查技术、农作物基因优化、废水处理、LED灯等


李嘉诚曾表示,中国占全球人口20%,可耕种地仅为世界的9%,安全饮用水只有6%,这个问题困扰着他,另一方面,李嘉诚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基于此,多年主要投资于信息科技领域的维港将投资范围延伸到了生物领域。


201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李嘉诚基金会合办的科技创新日启动仪式上,李嘉诚基金会共推介了7个科技创新项目,除了人造蛋,还有癌症医学筛查技术、农作物基因优化、废水处理、生物可降解包装、LED灯和“大数据”应用研究。基金会负责人周凯旋表示希望能够与本地企业共同探讨如何利用这批高端项目撬动地方产业升级,打造经济新生态,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增长点。


2014年6月3日,李嘉诚投资1.8亿港元的人造蛋黄酱在香港发售,8盎司装售19.5港元。该产品由HamptonCreekFoods开发,使用豌豆、高粱、葵花籽等混合调配,口感近似豆腐。据了解,人造蛋产品成本更低,且不含胆固醇。植物蛋”创始人JoshTetrick在广州对大公报透露,植物蛋营养价值较市面鸡蛋多四分之一,但价格仅为其一半。Josh表示,饲养鸡占据了鸡蛋70%的成本,而“植物蛋”省去了这一环节,降低了饲养动物能源消耗及禽流感等疾病传染的风险。他还强调,“植物蛋”虽然颠覆传统食物构造,但并非转基因食品,并获得了美国唯一合法鉴定食物是否为非转基因的组织“non-GMOproject”的盖章认证。


除了人造蛋产品,2014年6月18日,HV又投入1000万美元到一家3D生物打印的创业公司Modern Meadow,这也是这家公司的A轮融资。Modern Meadow为美国纽约的一家科技公司,成立于2011年,所谓3D生物打印是指能在实验室的容器里通过生物制造工程和3D打印技术来培育牛肉和牛皮。创始人Andras Forgacs 此前创办的另一家3D生物打印公司Organovo,只不过打印的是人体组织,并应用于医疗机构。


李嘉诚对未来科技和对人类食品生产的改变颇有信心,一位产业投资经理人说:“如果人造蛋和打印肉类真的走进大众消费市场,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将重构自己的食物链。”除此之外,李嘉诚还投资了一间以色列公司Kaiima,该公司发展了一种农业新技术,用一样的水,一样的土,农产量可以增加30%,且并没有使用转基因技术。


其他领域:可穿戴设备、视频开发应用、数据流量压缩、个人征信、人工智能等


除了上述比较著名的投资之外,李嘉诚领导的维港还投资了可穿戴设备创业公司MisfitWearables,视频软件开发应用Magisto,数据流量压缩应用Ona-vo,移动搜索Everyting.me和网页文字声称在线视频应用Wibbitz,个人征信网站Traity,情绪识别公司Affectiva,人工智能系统DeepMind,植物肉汉堡开发公司Impossiblefoods,涵盖了农业、能源、生物工程、环境治理、医疗、大数据等领域,均是关涉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具有很强的科技引领性。


“投资高科技会让人感觉变得更年轻”,已过耄耄之年的李嘉诚曾如此说道。如果说上个世纪李嘉诚通过房地产创造财富,那么本世纪李嘉诚用财富来换取人类进步,或许对亚洲首富李嘉诚来说,这是回馈社会的最好方式。


附:李嘉诚的四个投资秘诀


年逾八旬的他纵横资本市场这么多年,并不仅仅只依赖于个别产业的兴衰成败。

维港投资也只不过是庞大的李氏王国中一个锚而已。在时间的长河里,李嘉诚的诸多投资历程描绘出来的巨大海图中,也隐隐能看到过去数十年来世界经济洋流的走向。穿越重洋,风雨却只让他变得更强,这样的李嘉诚自然也有其投资秘诀。


秘诀一:别人恐惧时他“贪婪”

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名言“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亦应是李嘉诚的投资哲学。

例如:上世纪70年代,当英资公司从香港大规模撤离导致股价萧条,李嘉诚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购香港电灯、青洲英泥、和记黄埔等英资企业。1989年之后,外资从中国大陆纷纷撤离,李嘉诚反其道而行之,积极到大陆开发房地产,日后获得超值的土地收益。


秘诀二:抓住“入口”

“管道”和“端口”思维是李嘉诚遵循的重要投资理念,截至2013年和记黄埔在全球重要港口布局278个轮船泊位,形成海运网络。在互联网时代,其对电信牌照投资更是例证,2014年和记黄埔以2.25亿英镑投得英国4G牌照。而维港投资所投资孵化的Facebook、Skype、Spotify、siri、Waze、Summly等产品亦均带有互联网入口特质。


秘诀三:淡化“人的因素”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李嘉诚一直青睐于那些对组织能力依赖度较低的业务,如房地产开发、物业出租、污水处理等基建项目,这类生意受“人的因素”影响较小,易于形成持续、稳定的收益。


秘诀四:高现金流、低负债率

高现金流、低负债率不仅有助于安全渡过经济危机,更提供了反周期操作的资金。从和记黄埔2013年财报可以看出,从2004年至2013年的10年间,和记黄埔负债净额在总资本净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最高的37.1%降至20%。


这不禁令人联想起前两次金融危机时李嘉诚的操作:他严格控制旗下企业的负债率,保证现金流的充裕,因此得以安全渡过1997年、2008年金融危机,并从中斩获抄底机会。


「长按指纹,图片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免责申明:本号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10 5369 2796 | 客服
susie@zvca.org | 邮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