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分享 临近毕业返校,几个好朋友在群里聊天。开始聊的是实习环境和实习工资,后来就聊到了在家的父母。 大家基本没在家乡实习,而在其他城市找了份还算可以的工作。聊着聊着,其中一个人就不说话了,在群里叫了几下没回应,估计又去泡韩剧了。 结果她却来找我单聊。她和我说,“我该怎么办,我妈妈要来上海?” “那不是好事?” 她回,“她能来是好事。可是,我现在并不好。” 她现在实习的地方是一家大公司下的子公司,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也不错。在家里人看来,就和大城市的白领没什么区别,也许还比她们更成功。 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她来单位实习了两个月,工作的内容和应聘的职位不同,晚上和周末也没什么自己的时间。最近在帮新公司注册,多种原因迟迟注册不下来。老总问她要原因,同事之间的怪罪,生活费上的紧缺,一大堆的压力扑面而来。 结果家里父母吵架,妈妈赌气就说要来她这边。她不想拒绝她妈妈,又不想让她妈妈担心她。因此,陷入了两难之地。 所以当看到大家在群里说关于“工作了还在使用家里的钱”的时候,她只能选择沉默。因为从她上大学开始,就自认为应该独立,不再向家里索要过任何一次钱,学费生活费都是通过兼职赚来的。 有时候找不到兼职,她就和我们借钱凑够这个月的生活费,等下个月赚到钱了再还给我们。家里人给她打电话问她生活费够不够,需不需要家里的时候,她总是回答可以,明明手里只能吃着食堂一块钱一个的白馒头。 我们问她,“为什么不和家里说你缺钱?” 当时她的回答是,“父母辛辛苦苦的养了我很多年,我觉得我长大了就不该再麻烦他们。在他们心里我一直都过得很好。如果我说我不好,我都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想。” 她就是这样,总担心父母为她忧心忧虑。
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之前有个朋友就和我说到她的大学室友。她家里原本是小镇上做实木家具的,生意一直红火,却在投资的时候被骗。她的父母仿佛一下子就老了,开始离家打工,然后她在大学期间也是过得节俭。很少参与集体活动,也很少给自己买什么东西,争取奖学金和助学金,只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 她并不快乐,但还要笑着和父母说,“我过得很好,不要担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向父母展现我们不好的一面。看过了太多因为手机与父母关系变疏远的广告。 于是我们放下手机和父母聊天,讲趣闻趣事,陪他们逛街。即便如此,我们也只会说自己在学校、在工作中是多么的顺利。 他们在家,我们远赴在外。在电话中的只言片语都要洋溢着我很好的气息,仿佛不小心流露出的悲伤都会让父母的背变得更驼,发丝更白。他们不再高大的身体让我们的言语变得小心翼翼。 我庆幸的是从小成长在一个言论自由的家庭,他们极少干预我的决定,并且十分支持我的梦想。 我父亲曾经这样说,“你勇敢地去做想做的事情,累了就回来,家里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无论我讲什么事情给他们听,他们都会给我很好的解答或建议。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只是想知道更多关于你的消息,无论好的或是不好的。他们不像我们一样熟练地使用网络来获知动态,只能够从只言片语中关心我们的生活,参与我们的生活。 得知你过得不好,他们会担心。就像得知他们病了,我们也急躁一般。 换位思考,若是父母病了,我们却未知,会不会更难受。他们的年纪大了,经不住折腾,但我们不如偶展脆弱给他们看,让他们继续当我们的英雄,过来人的方法未必对现在的你不好用。
我把这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讲给她听,她决定给她妈妈电话。 那是我第一次听见她哭,她给我打电话时还带着抽泣,可声音却充满笑意。她告诉我,她把现在的困境告诉了她妈妈,她妈妈告诉她遇事该怎么处理,也让她不要上火慢慢来。 最后她妈妈又说,我想来看你是怕你总说你很好,却不是真的好。 你看,你那么坚强的向父母证明你的好,却往往忽略了父母那份想要了解你的心。 有时候,他们需要的不过是我们伸出手像孩童时代一样的拥抱罢了。 来都来了,留个喜欢、关注一下再走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