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民院附属医院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纪实

 六然书馆 2016-03-07

记者 明磊 通讯员 尹文仲 袁航

一幢漂亮的楼房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明窗净几的病房里,尽职尽责的医护人员热情服务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馨……来到宣恩县椿木营乡卫生院,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温暖的镜头。

两年前,椿木营乡卫生院还只能靠在集镇上所租的简陋的房子里接待患者。

一个乡卫生院在两年的时间里,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医疗服务质量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有何“灵丹妙方”?

9月13日,我们来到椿木营乡卫生院寻找答案。

椿木营乡位于宣恩县东北部,地处宣恩、鹤峰、恩施三县市交界处,是红色革命老区。该乡海拔高,气候劣,是传染病、地方病的高发区。由于受地域条件和历史原因的影响,长期以来,乡卫生院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落后,医护人才匮乏,服务水平与群众就医需求明显不相适应。

2008年12月,通过州、县卫生局和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125万元新建的椿木营乡卫生院综合业务大楼投入使用,结束了卫生院租房办公的历史,极大改善了该乡医疗卫生条件。

2009年初,按照省卫生厅开展城市医疗机构支援农村卫生事业活动的总体布置,州卫生局确定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对口帮扶椿木营乡卫生院3年,附属医院于当年4月正式启动帮扶活动。

“有党的惠民政策,有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扶从哪里抓起?”带着这样的思考,附属医院领导先后多次率队到椿木营乡卫生院调查研究,针对乡卫生院实际,决定采取带、帮、扶的方法,用智慧的搀扶给予乡卫生院站起来的力量,最终让其实现独立“行走”。

2009年4月17日,附属医院院长向阳博士一行来到椿木营乡,将附属医院的两名医学专家送到卫生院。通过和宣恩县政府、县卫生局有关领导以及椿木营乡有关负责人座谈,大家取得共识:解决高山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刻不容缓。医护人才匮乏、医疗水平低下是制约乡卫生院发展的软肋。要创新选材用人思路,完善引人才、用人才、留人才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附属医院还承诺,对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在待遇、休假、晋职晋级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各种专业技术骨干自愿到基层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对口帮扶过程中,附属医院充分发挥技术指导中心和培养人才基地的作用,结合派下去指导、送上来进修、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采取分期分批分科室定期轮换的办法,通过技术指导和技术协作,帮助椿木营乡卫生院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培养医疗卫生技术骨干。

本着“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卫生院,培训一批人才,服务一方群众”的原则,附属医院还依托乡卫生院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上下对口,抓院(卫生院)带室(村卫生室),并通过参加椿木营乡卫生院业务管理,帮助总结管理经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椿木营乡卫生院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椿木营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乡长唐刚说,近年来,椿木营乡的卫生事业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特别是在附属医院结对帮扶下,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乡党委、政府将借附属医院结对帮扶乡卫生院这一契机,进一步加大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力度。目前,到乡卫生院的道路硬化已列入到该乡十件实事进行实施。

“输血和造血”并举,是附属医院对椿木营乡卫生院人才建设的两条最佳途径。

帮扶活动启动以来,附属医院分期分批派出9名专家进驻椿木营乡卫生院,涉及外科、内科、妇产科和放射、功能等专业。专家们在卫生院积极主动向医护人员传授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把手带教操作,毫无保留,直到医护人员得到“真传”。附属医院宋丽君护士长带队的护理专家组也来到卫生院,帮助护理部分析问题、查找原因、除弊革新,协助完善护理医疗文书书写的正规化,并帮助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极大提高了卫生院护理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针对乡卫生院医务人员临床经验不足、知识老化、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附属医院专家还按计划对医务人员进行素质、医德医风、团队精神等培训,并举办各种专业援课10余场次。同时,对组织查房、病历书写、手术施治等常规业务进行现场示范。通过临床的传、帮、带,医务人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乡卫生院就开展了胆囊切除术、推进皮瓣(V—Y)术、剖腹探查术及糖尿病规范系统治疗等新业务新技术。

不仅如此,附属医院还免费接收椿木营乡卫生院选派的年轻医务人员到该院学习进修,全力为乡卫生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工作队。邀请卫生院负责人和中层管理人员到附属医院参观考察,使大家在实际观摩、实地考察中掌握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领导管理能力。

为了让高山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2009年,由附属医院副院长谭庆丰带队,分两次带领附属医院各科专家到椿木乡进行义诊。义诊期间,附属医院专家还组织了临床教学,帮助基层卫生院解决疑难问题。

椿木营乡卫生院院长麻祖念介绍,通过附属医院1年多来的“输血和造血”,卫生院在科室正规化建设、疾病诊疗水平、危重病救治能力、病历资料书写水平等方面得到了质的飞跃。

附属医院的专家们在椿木营乡留下了一个个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2009年4月,正值椿木营乡感冒高发季节。在入院治疗病人骤增的情况下,附属医院专家谭运华和陈世健在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患者做检查的同时,还帮着拟定相关治疗方案,亲自帮忙书写病历,制作相关防病知识宣传单,经常是趁空隙时间吃一碗方便面便又投入到工作中,熬夜到凌晨三四点成了常事,而第二天一早,他们还要起早床到所有病房查房。

专家张菊宏在支援乡卫生院期间,帮助医生成功开展了胆囊切除术,为一名88岁的高龄患者成功实施了疝修补术……

2009年10月21日,让椿木营乡莲花台村一组的汪顶轩铭记在心。那天,汪顶轩因左侧张力性气胸被家人送到卫生院。当时,汪顶轩呼吸困难,病情十分危急,正在卫生院参加附属医院义诊的石磊副教授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出了汪顶轩的病情,并娴熟地为汪顶轩做了紧急胸穿排气。当汪顶轩呼吸逐渐好转直至正常后,汪顶轩的家人含着泪对石磊连声道谢,拉住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2009年12月2日,椿木营乡中小学出现甲流疫情,在场指导工作的县卫生局局长潘言培立即给附属医院副院长谭庆丰和医务科副科长陈磊打去求援电话。随即,附属医院安排了一名感染科专家和一名院感专家来到椿木营乡卫生院指导甲流救治工作和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帮助进行医疗废物处理。两名专家深入一线夜以继日地工作,与当地卫生工作者共同努力,医疗救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并把卫生院的院感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椿木营乡卫生院采访期间,听说附属医院目前帮扶的乡镇卫生院还有咸丰县甲马池镇卫生院和金果坪乡卫生院,我们遂决定前往甲马池镇卫生院看看。

9月14日,得知我们在镇卫生院采访,甲马池镇的谭庆海赶了过来。

“一定要好好宣传附属医院的好医生。”一见面,谭庆海便这样说。“我过去全身都是病,吃过不少药就是不见好转。附属医院的专家来后,为我认真地做了身体检查,找到了病根,对症下药后,我现在身体好多了。只要听到有附属医院的专家到镇里来,我都要来看看他们。”今年56岁的谭庆海心存感激。

甲马池镇位于咸丰县西南边陲,地处湖北、重庆交界处,是全县农业人口最多、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现有医疗机构42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所,分院1所,中心卫生室7个,村卫生室33个。由于城乡经济水平差距较大,镇中心卫生院曾一度基础设施条件差、人才匮乏、发展滞后,严重影响到农民群众公平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2006年4月,附属医院和甲马池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几年来,附属医院发扬动真情、动真格、办真事的帮扶精神,从物力、财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镇中心卫生院大力支持,帮助镇中心卫生院逐步实现了管理上层次、医疗技术上水平、业务收入上台阶的目标。

结合镇中心卫生院的实际情况,附属医院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大会和启动仪式。附属医院多次组织由院领导带队的督察组、调研组深入镇中心卫生院,及时了解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镇中心卫生院也抓住附属医院对口帮扶机会,坚持把援医援技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年度发展的重点计划,并专门制定了工作方案及工作重点,确保帮扶活动取得实效。

自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附属医院派出专家前往镇中心卫生院授课10余次,培训医护人员150余人次,乡村医生65人次,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21余人次。同时,帮助镇中心卫生院现场做手术6台,诊疗患者50余人次,并在甲马池镇开展了5次义诊活动,接待群众1200余人次。

今年5月,甲马池镇居民覃文泉找到正在该镇参加义诊活动的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谭君武。此前,覃文泉被确诊为喉癌晚期,他和家人已决定放弃治疗。

经仔细检查,谭君武劝说覃文泉,如果到医院手术,治愈的希望很大。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覃文泉来到了附属医院。

在附属医院,谭君武为覃文泉成功实施了喉切除及双侧颈淋巴清扫手术。覃文泉出院后,谭君武经常打电话到覃文泉家里,了解他的康复情况。考虑到覃文泉正在康复之中,不方便到医院复查,谭君武带着药物自己开车近4个小时来到覃文泉家,为他复诊和换药。

和谭庆海、覃文泉一样,该镇很多患者与附属医院的专家们结缘,并成为了好朋友。如今,很多群众的手机里都存有附属医院专家的号码,遇到三病两痛的,便会给专家打去电话咨询病情。

为提高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附属医院每月派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到镇中心卫生院进行3天以上的教学授课、临床指导等。这些专家在工作期间,积极主动向医护人员传授先进的医疗技术,不仅使医务人员不出家门就学到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还积累了难得的临床知识和经验。

同时,镇中心卫生院根据实际需要,采取轮训的方式,派遣医务人员到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对镇中心卫生院派遣的医务人员,附属医院给予免费培训,目前已轮训护理人员20余名,医生15名。这些培养出来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镇中心卫生院的技术骨干,为镇中心卫生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缓解了人才技术短缺的问题。在附属医院的帮扶下,如今,镇中心卫生院临床科室健全了,诊疗科目增多了,医疗设备充分利用了,大大地促进了镇中心卫生院医疗业务的发展。

在附属医院的带动下,镇中心卫生院积极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先后利用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中央扩大内需、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等项目,自筹资金200余万元,完成了镇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新建设、杨洞分院住院部改扩建等基础设施,购置了彩超、新生儿复苏台等设备。

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黄青松介绍,附属医院还为镇中心卫生院捐赠了价值近40万元的医疗设备,指导建设了针灸推拿、风湿病专科,让群众就近得到了多种专业的服务。

在附属医院的指导下,镇中心卫生院改进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全力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取消了一次性物品使用、吸氧、心电监护电极等11项住院应收费用,下调了十大类60种药品价格,使医患关系得到显著改善。实践证明,附属医院对镇中心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切实提升了受援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减轻了群众费用负担,成为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在附属医院的帮扶下,2006年,镇中心卫生院首次实现收入突破200万元,一举改变了当时赤字100多万元的状况。次年达到320万元,2008年底超过400万元。2009年,全院门诊量达48265人次,住院3581人次,实现业务收入506万元。2008年,镇中心卫生院被评为全州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2009年被评为县级最佳文明单位,今年又被推荐为全省百镇千村示范乡镇卫生院。

今年,按照省卫生厅的部署,附属医院开始对巴东县金果坪乡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指导乡卫生院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指导开展临床教学和适应新技术的培训及推广应用,以提高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的业务水平,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6月10日,附属医院对口支援金果坪卫生院发展座谈会在巴东金果坪召开,附属医院领导向阳、蔡大林等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针对金果坪乡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设备落后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阳提出,在技术方面,附属医院定期派专家到医院义诊,在适当的情况下短期派员留驻,采用轮流的方式,使各个科室业务有所提高。在人才培训方面,附属医院将免费为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进行教学培训,提供良好的便利条件,并派专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进修学员学以致用。在设备支援方面,将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蔡大林指出,附属医院在对口支援金果坪乡卫生院的工作中,将用真心谋划、组织,与卫生院真情互动,为卫生院真实解难,以提高金果坪乡卫生院的医疗业务水平,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7月28日,附属医院副院长黄华带领儿科、心内科、妇产科、骨科等临床科室的6名专家来到金果坪乡卫生院,为卫生院的临床医疗工作进行指导,开展教学查房、手术指导等一系列的活动,并为200多名当地群众进行了义诊……

为了切实做到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让政府满意,作为肩负着治病救人重任的教学医院,长期以来,附属医院始终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首要任务。2004年,该院在全州率先开展了旨在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全州农村和广大农民提供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知识的“农村巡回医疗万里行”活动。

在州委、州政府和湖北民院及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下,6年间,附属医院组织百余名专家、教授走进乡镇农村,在当地的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为广大农民朋友送去免费药品和相关医疗卫生知识,提高了农民自我保健能力,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大病更难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在巡回医疗活动中,该院还为乡镇卫生院赠送了价值近百万元的药品器械,在乡镇卫生院开展会诊、查房、手术示范、学术讲座等活动,免费为基层培训卫生人员,为保障全州各族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6年间,该院专家教授到全州80余个乡镇进行了义诊,免费向群众发放了价值100万余元的药品,受益群众达100万余人次。

附属医院的对口帮扶工作,帮助乡镇卫生院提高了综合技术水平和医疗管理水平,不仅为乡镇卫生院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医护人员还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视患者若亲人的精神,在高山谱写出一曲曲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动人之歌。

(网络编辑:阿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