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膏肓痛的针灸基准疗法

 挥剑温情 2016-03-07

张○瑜,女,26岁。已婚,育有两个儿女。台中县乌日乡人。四年膏肓痛的病史。针灸一次后,即告不痛。维持三个月之久,才又再度发病。便又前来针灸。这一次经两次针刺处理,即告完全复原。

主诉:

1.由于国小期间,贪图凉快,经常睡在磨石子的地板上,长期下来,约在四年前的22岁时,即感严重的肩背膏肓刺痛。

2.四年来,曾经接受中西医的诊治。打针、服药无效。也曾推拿、热敷、拔罐,及服中药,都曾有过。只是没有显著疗效。尤其是湿冷天气时,更是感觉如同芒刺在背。

辨证:

1.患者所指痛点,临床以触压痛点为主。患者长年睡在磨石子地板上。风寒湿邪沉积,却不自觉。

2.此一膏肓痛的发病,通常至少十年、八年以上时间的累积。早期没有电风扇、冷气的年代,睡在磨石子地板取凉的人,大有人在。

3.痛点明显地呈现在左右两侧膏肓穴、肩井穴、天宗穴、肩贞穴等,计八个穴位位置。范围广大。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疗效:

1.患者于1999年3月间,首度来诊。由于病况严重,却又从未有针灸经验,是以十分害怕畏针。

2.勉强针完上述8个穴位。继又在针完后,放血拔罐。患者十分怕痛,在半哄半骗中,极度勉强地完成治疗。而后,虽曾叮咛要再连续治疗数次,但却长达三个月之久,音讯全无。判断已因怕针、不能忍痛,而放弃治疗。

3.在1999.8.2,患者突然再度来诊。自云上次虽然害怕,勉强完成治疗,但回家后,大为缓解。三个月时间,已不再有原来的刺痛之感。然后,恰达夏天多雨潮湿季节,才再复发。因而再度来诊。

4.两天后的8.4,患者二度前来,继续针灸、放血、拔罐处理。效果非常显著。两次治疗,患者自诉,已告完全痊愈。

12年膏肓痛

吴○慧,女,23岁,台中某大学学生,云林县人。九年病史。1999.10.24来诊。十二次治愈。

主诉:两侧背部肩胛骨内侧酸痛,偶有剧痛,有「芒刺在背」切身之痛。且常有前胸郁闷疼痛之感。

证候:1.吴小姐背部的酸痛,主要来自长期的姿势不正确及背部容易流汗不去理会而导致的。其酸痛的位置在肩胛骨旁(右侧较严重)、肩膀明显僵硬,常感活动不自如。2.前胸疼痛,以为心脏不好。不少膏肓痛的患者,后背透前胸疼痛,都容易被误诊为胸腔或心脏有问题。

疗程:

1.主要从背部「膏肓俞穴」下针,针后放血拔罐,大约针二、三次就已不会胸闷。这是第一阶段的治疗。

2.持续同样的针刺、放血手法,进展顺利,一次比一次进步,十余次的针刺、放血,即告完全痊愈。

膏肓痛的针灸基准疗法10例

/吴子平

一、王太太,35岁,台中县大里市人。1990.6.15来诊。

主诉:家中开设铁工厂,体虚苍白,瘦小。

自诉背部右侧上肩背酸痛。

辨证:1.痛点压诊,位置恰在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膏肓俞、天宗,计四个区域的位置。2.触诊显示,病灶位于背部膀胱经「膏肓俞」位置周围,典型的膏肓痛症候群。并且范围广阔,遍及肩、背、上臂、肩胛骨等。3.王太太平日协助家中粗活,经常汗流浃背,长期累积,风寒热湿邪等,郁积肩背。加上工作关系,天天弓着背、弯着腰,体位固定。久而久之,肩背一大片湿痹侵袭严重,右手臂上举困难,前举往后动作时,更无法摸到后侧颈项,更不用说梳理头发、穿脱衣服的动作。如果往后扩胸动作,肩胛骨骨沿边,更可以感受类似锥刺之感。4.古语所谓「病入膏肓」、「芒刺在背」,正是这种感觉。治则:1.风、寒、湿、热邪,长期沉滞郁结累积。治则一本「袪风除湿」、「除瘀散郁」、「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缓解、纾通局部酸痛、胀痛为主。2.用针原则,由上而下。依次为肩井(胆经)、肩中俞、肩外俞、肩贞、天宗(小肠经)、魄户、膏肓俞、神堂(膀胱经)。疗程:1.第一次来诊,观察其形色,虚弱体质,略显清瘦。为免惊恐或紧张,只作轻刺、浅刺,试探针感反应,并了解其针灸之适应性。2.留针一小时。起针后,暂不放血、拔罐。观察患者反应。3.第二次起,用穴相同。留针时间相同。针后在原针灸处放血、拔罐。具体除瘀散郁。4.持续针灸,共计10次。患者自述,一次比一次松解,一次比一次舒畅。10次针完,自诉痊愈。说明:1「膏肓痛」,亦即前述成语,所谓的「病入膏肓」,通常都被视为「不治之疾」。2.临床实际证明,「病入膏肓」不但不是不治之疾,反而运用针灸治疗,疗效确实巩固、显著,而且稳定。3.王太太的「膏肓痛」,已有十年病史。治疗过程中,口风很紧,绝口不提自己已有十年病程。直到完全治愈,才肯吐实。4.据她表示,十年当中,中、西医都曾求诊,吃药、打针、内服、外敷、推拿、按摩,各种方法都来。拖延时日,花费不少钱财。但是,一切徒劳,都无明显效果。5.台湾属于湿热地区,「膏肓痛」的患者族群,临床经验显示,十分普遍。各行各业都有。治疗方法,包括中、西医药、或是注射,收效极微。经验显示,还是以针灸、放血、拔罐,疗效最为稳定。无需借重任何药物,即可痊愈。二、陈太太,60岁,彰化市人,家庭主妇。五年病史。七次缓解约八成。

老太太的体质,与众不同。羸损虚寒,大热天依旧畏寒。当采卧姿俯卧针刺膏肓痛时,一方面汗水不断,一方面却连称怕冷。

临床辨证,陈太太正是前述第六章第六节〈膏肓痛的病理病因〉中的「虚劳咳嗽」,咳嗽连连,肺脏损伤,诸药无效。

据陈太太自称,其家族中,计有子女、女婿共四人,都是执业西医。但是历经五年,膏肓之疾均告治疗无效。只得另求传统医疗一。

陈太太的膏肓之疾,范围甚大,整个后背,从肩部一直延伸到腰部,全部都有明显的压痛点。沉积严重,郁积不散,难怪化学药物的疗效有限,根本无从发挥所谓的「除瘀散郁」。

连续七次,采用针灸、放血、拔罐,疗效持续进步。陈太太至感欣慰,自云缓解约八成。同时体弱羸损现象,由于持续温灸「膏肓穴」,元气日有增益,不自觉间,比较不会畏寒怕冷。

三、刘○正,男,21岁,台中师院学生,三年病史。六次治愈。

年轻学生,热爱运动,本是好事。只是,年轻人仗恃年轻,不知保养,经年累月,湿邪郁积,沉滞聚集。再加上经常熬夜,率性而为,不正常的生活习性。久而久之,膏肓部位,如同「芒刺在背」般的刺痛,极为难受。

刘生主要酸痛的部位,在肩井、肩中俞、天宗、膏肓四处,左右相同。年轻人气血旺盛,针感强烈,反应良好,疗效自然显著、快速得多。

首次来诊时,刘生以其多方求诊经验,自称愿意配合接受六个月持续治疗。不料,竟然在隔天一次的密集治疗中,预计六个月的疗程,变成了六次,时间只花费半个月而已。

四、黄○艺,男,50岁,彰化线西乡人,执业兽医。十年病史。七次治愈。

兽医业务,长年外出看诊,经常汗流浃背。六邪侵扰,湿、热、风、寒,一年四季,常年交侵。触诊压痛点,都在双侧膏肓穴的位置。幸好身体强健,气血畅通。经过七次连续针刺、温灸、放血、拔罐,疗效稳定、显著。

同时,以其兽医解剖基础,感受针灸疗效之后,更感于其65岁老母,多年罹患之五十肩,宿疾难愈。进而矢志发心研习针灸,希望深入中医领域,治疗母病。并期望未来,能在乡间,善尽心力,照顾贫病村民。

五、蔡○进,男,33岁,大里市人。货运司机,十年病史。七次治愈。

从事货运送货,症状大致同前述第二例,加上司机工作经年手臂特定体位。受害面积不大,集中在膏肓穴的位置。痛点清楚,定点处理,疗程、疗效,大致相同。十分稳定,自然渐进,一回一回,日渐痊愈。

六、蔡○平,32岁,旅澳华侨。体专毕业,经营冷冻食品。六年病史。六次治愈。

运动员常见的损伤,膏肓痛正是其中之一。举凡出力不当,旧伤不去,沉积经年,或是一如前述的寒湿沉积、郁结、聚集所致。

蔡先生毕业于台中体专,在校时是运动健将。多年时间,活跃于大操场上。膏肓之疾发作以来,曾经在澳洲求医、复健,但均无效。找遍旅居处所的中医师,除了服药之外,指压、按摩、推拿………等疗法,亦告徒劳。趁着返国洽商,即刻来诊。

强健之人,运用针灸疗法,最称神效。由于其自身体型硕健,气血旺盛,积滞之处,酸痛所在。只要明辨经络,善用正经穴位,配合阿是穴压痛点,一经疏通,立即快速显现效果。

七、王○○,国三女生,17岁,台中市人。三年病史,痛点单纯明显。一次治愈。

平日读书用功,经常久坐。侧身、弓背、伏案,日久天长,体位的不当,形成严重的气郁。郁结的位置,正是右背肩胛骨旁「膏肓俞」的部位。

触诊显示,压痛点十分清楚。治疗方法,直接在右背「膏肓」穴,采用「穴区强捻刺激法」,快速捻针,大泻压痛点的瘀血郁气。起针后放血、拔罐。

只要手法操作得宜,类似之单纯性郁积痛点,在快速捻针之下,顺利除瘀散郁,一次治愈,极具神效。

八、童○惠,女,24岁,静宜大学学生,台中市人。三年病史。九次治愈。

童姓女生,天生弱质,体型瘦弱多病。又不爱运动。其上肩背酸痛,主要来自多年的习性,尤其是坐姿与卧姿。经常歪斜肩部、颈部,又弓着上身,未能抬头挺胸。睡姿又多高枕,颈椎前倾,肩背明显显现不当之圆弧形弧度。

童小姐体型单薄、瘦小,针刺深度,必须格外小心。患部范围极大,从肩胛骨尾端,遍及肩上肩井穴、巨骨穴的部位,全都酸痛难受。

治疗方法:俯卧进针,小心翼翼,引气行走,然后快速捻针,加强刺激,催动针感。又提醒其利用夏天时节,天天游泳。对于上肩部位、整个颈椎肩背大关节的活络,有着明显的效果。

患者充分合作,针灸配合游泳,增加患部活动,疗效显著而成功。

九、吴○○,男,47岁,苗栗人,大学教授。膏肓处旧伤。打球扭伤加剧,自称约有三年病史。十次治愈。

吴教授体型肥胖,背肌肥厚。曾是运动健将,但因课业繁重,多年来疏于运动。背部膏肓附近,曾有运动伤害旧伤。身体状况,堪称硬朗。不意某次羽毛球赛,突然的高速扭转,膏肓宿疾突然加剧,手臂明显的牵引困难。

临床治疗,背肌肥厚者,针刺深度,当然较难拿捏。同时牵引的范围,也可能较广。运用「接力针」、排针,另加针后放血、拔罐,疗效稳定,持续都有进展。同时,鼓励多做游泳运动。

十、李○○,男,57岁,台中市人,中兴大学教授。在私人农场除草时扭伤,右侧肩胛骨旁「膏肓穴」刺痛。初发病运动伤害。二次治愈。

除草时,肩背除草机,操作方向为左右晃动、摇摆,由于动作可能扭转失衡,因而造成扭伤。属于初发的运动伤害。痛点适在膏肓穴的位置。

痛点清楚,辨证容易。证属「小肠经」的牵引障碍。针刺的部位,亦即相当于阿是穴。另加天宗穴,辅助引气、导气,正是「小肠经」活动障碍的理想疗法。

「急症急效,慢症慢调!」越是初发病症,赶紧针灸,越是可以快速见证疗效。李教授的膏肓穴扭伤,针刺二次即行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