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苏航母冷战发展对比(美国部分)

  2016-03-07

1455513748890650.jpg

航空母舰的背景和在两国的发展历史

二战后美国的航母发展战略

航空母舰作为一种集航空兵器与水面舰艇特征于一身的强大兵器,实乃制海权和制空权完美结合的产物。自1917年6月英国将一艘巡洋舰改装为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舰“暴怒”号以来 ,航空母舰作为一种兵器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使用和发展历程。从对整合航空力量与海上力量的早期摸索,到一次世界大战水上飞机的实战使用;从二战初期航母奔袭的一鸣惊人,到战争末期特混舰队的君临天下,及至战后两超对于航母截然相反的两大设计、运用体系之间的较量……所有这些无不标志着世人对海上空权日益加强的认识,越发深刻的理解以及更加完善的思考与实践。航母发展到今天,其意义已远不仅限于一种兵器,实质是已经成为相关国家海权战略思想的缩影,也是对其海上利益和武装力量特性进行衡量的基准。一个拥有航母的海权大国,不能认识其航母的发展使用历史和特点,是无法对其武装力量的任务目标和特性有一个正确而完整的认识的。

1455513784103304.jpg

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暴怒”号,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暴怒号第一次改装,只是安装了艏甲板。不久后,后主炮也被拆除,以便飞机降落,但是前后甲板并未贯通,几乎无法在实战中使用。

1946-1991年发生的冷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两大实力集团在军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全方位的对立对抗。血腥的二战还没结束时,仇恨和猜忌的种子就已经四处撒播,而在战后没几年时间里,全世界人民希望尽享久违的和平与美好空气之时,邪恶之花已然开出。之后50年中,东西方两大阵营无所不尽其能,在所有可能的领域和方面突出自身的优势,压制、遏制对方的力量,拼尽全力希望在现实的和可能的对抗中获取足够的利益,并最终取得胜利,全然不顾所有人类都生活在随时可能被核子弹药消灭肉体与精神威胁之下的事实。针尖对麦芒的军事对抗作为最直接和最终极的对抗手段,成为了这场贯穿五十年的奇怪战争的焦点。而浩瀚的海洋,同样也是那50年中军事对抗的前线。暴力手段和毁灭性的力量在那个黑白背景的海洋上一点也不能少:没有舰队就不能显示和使用力量(尤其是强大的核打击力量);没有能够占领空间的高机动战机和隐藏在深海中的大型潜艇,就不能在面对敌人时摆脱脆弱和恐惧。此时,已经在二战中充分沐浴了血雨腥风的航母们,必然成为双方舰队中的强力核心。只有航母这种巨大的舰只才能充分结合和发挥舰载机和水面舰艇两种平台的优势,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足够的持久性和破坏力,才能同时兼顾空中、水面和水下几个维度,并随时保持可靠的力量以完成本方任务,应付各种威胁。在两超四十年惊心动魄的对抗中,双方的航母作为各自的强力武装,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强悍如斯的航母,在二战时的美国海军中就已经成为了镇军利器。


由于德国海军发展过于不均衡,总体实力较弱,所以美军航母建功立业的最主要的战场在太平洋。二战之初,美国偏安一隅,作壁上观,尽看列强鹬蚌般相互吞并攻杀。在只供给物资之余,不时盘算着接下来该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介入大战才能取得最大的渔翁之利。不想几千年来都抱着强烈危机感的日本人提前动手,立时将美国人提前拖入大战的泥潭。让“皇军”军令部、海军部和联合舰队司令山本君都没想到的是,珍珠港事件不仅摧毁了太平洋舰队当时的相当实力,也使美国军人提前认识到了航母作为一种未来兵器的巨大价值。

1455513815119106.jpg

日本航母舰队成功的偷袭珍珠港,显示出航母的巨大威力。图为正在沉没中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

美军指挥官中不乏大舰巨炮主义者,亦不乏裹足不前的保守与教条。但是珍珠港之后,客观上美军十二巨舰非沉即伤,美军除了航母一时无主力舰可用。主观上美军认识和学习到了这样的事实:日军2个航战队6航母空国而来,奔袭数千公里,两个波次183+167架飞机竟然毁杀3巨舰343飞机2403人之余,还差点炸烂了珍珠港战备油库、港口设施和机场设施外加2艘走了一趟巡逻线和八辈子好运的航母……即使以上这些都不够说明问题,塔兰托上空旗鱼的尖啸、俾斯麦首相和威尔士亲王的哀鸣也是之前之后摆在台面上的事实,就看你没有战列舰的太平洋舰队以及顶头上司美国海军司令部如何认识了。如此这般,再抱定非战列舰无以战的信条只能自取灭亡。重整旗鼓之后,珊瑚海、中途岛、所罗门、马里亚纳……美国航母成为唯一的杀手锏,打了沉、沉了造、造了打……舰队航母跟对方死磕之余,还要造出一堆护航航母及800多艘各型驱逐舰支援登陆,反潜护航。而马里亚纳大决战之后美军就可以傲慢而幸灾乐祸地看着对手,在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死抱着战列舰决战的陈旧信条和九段作战的僵化思维)损失掉全部机动舰队和好几个航母战队后,又是战列舰疾走,又是大和特攻,神风樱花回天“百花齐放”之后只剩下合津浦的大堆残骸,横须贺船厂里没完成的“改五”工程和几艘残破的被改成“军民接济船”的原联合舰队战舰。如果美军没有航母,不要说去太平洋那边摧毁黑暗的“大东亚共荣圈”,就算是太平洋这边的势力范围也根本守不住。因此,马里亚纳18航母TF-58自然成为了美国海军司令部黑白相框中永不磨灭的经典画面。

1455513848145417.jpg

美国二战时期建成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奇沙治”号。

之后,这些美制钢铁怪兽们迎来了战后科技大跃进背景下自己的黄金发展期。到大战结束时,美国共建造 16 艘爱塞克斯级和 9 艘“独立”型航空母舰,此外还建造了 53 艘护航航空母舰,船台上还在建中途岛级三艘50000多吨的航母。以至于战后一段时间内,美国海军几乎苦恼于拥有如此众多的航空母舰,并宣布停止建造新型航空母舰。其拥有的大量战争时期赶制的舰艇,老式的不久就全部退役,并进入军舰公墓、在核试验中作为靶舰或拆毁回炉,而较新的舰艇仍然保留在役。例如二战完美的标准航母埃塞克斯级和更大的中途岛级全部在役。其中埃塞克斯级不仅有10艘参加朝战,9艘参加越战,还有8艘舰龄较短的经过改装后从1960年起作为反潜航母逐艘重新投入现役。其标准排水量33100吨,满载排水量43000吨(“香格里拉”号数据,各舰有所不同)。此级航母专用于进行反潜任务,同时配载了固定翼反潜机(S-2)和直升机(SH-2)。虽然舰体老旧,需要延寿改装等工作,但其大排水量和大载机量带来的是良好的勤务性能和极高的作战性能,即使是履行反潜任务都能得到这种水平的舰只展开作战行动,不管怎么说这应当是任何其他国家类似部队指挥员们所羡慕的。老式航母仍然在战后发挥着余热,迎来自己的第二春。

1455513871122627.jpg

美国“福莱斯特”级航母“独立”号

如果说埃塞克斯乃至于中途岛级航母只是二战的遗产的话,那么战后的弗莱斯特级则是新时代的序幕。朝鲜战争警醒了美国海军,让其在战争末期就撤消了不再建造大型航空母舰的决定。1952 年 7 月,首批两艘 6 万级航空母舰“福莱斯特”号(CVA59)和“萨拉托加”号(CVA60)同时动工建造。这种航母里程碑式的设计和技术应用使得航母的发展大大加速。其应用的封闭式机库、封闭式舰首、舷边升降机、蒸汽弹射器和光学助降设备构成了当代大型航母基本特征。福莱斯特级是专门为适应喷气式舰载机而设计的,其所有设备和设计特征都有效地适应了喷气机的使用和维护,其设计建造与服役经验也为之后美军的航母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的燃油贮量比爱塞克斯级多70%,航空汽油贮量是爱塞克斯级的 3 倍,载弹量比爱塞克斯级多一倍半,最多可搭载飞机70架。如此强悍的作战能力立刻使得美军航母特混舰队打击威力空前提升。为此,美军持续建造这种重型攻击型航母,相继完成该级第三艘“突击者”号和第四艘“独立”号。之后,福莱斯特级的改型小鹰级攻击航空母舰“小鹰”号(CVA63)、“星座”号(CVA64)、“美国”号(CVA66)、“肯尼迪”号(CVA67)(美军经常将其自定为一级)也陆续投入现役。8艘新锐的战后航母加上3艘战争末期的“中途岛级”以及若干艘埃塞克斯级(攻击型)构成了强大的攻击型航空母舰作战序列,而另外8艘埃塞克斯反潜型又可以有效补充各特混舰队反潜能力,充当反潜编队的核心。战后强大的美军航空母舰机动舰队的框架就此基本形成。


1455513922782271.jpg

2009年退役的“小鹰”号航空母舰是美国最后退役的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美国将CV-63“小鹰”号、CV-64“星座”号、CV66“美利坚”号、CV-67“肯尼迪”号单独列为“小鹰”级,但实际上是“福莱斯特”级航母的改进型。

1455513952596631.jpg

CVN-65“企业”号是美国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航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试验的性质使“企业”级只建造了这一艘。但为后续的“尼米兹”级航母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随着冷战对抗的不断强化和深入,尤其是苏联红海军不断取得新的建设成果,远洋活动更加频繁。美军更加需要将自身航空母舰机动舰队的质量进行大幅度提升。在逐步更换二战老舰的过程中,美军也开始探索新型技术的作用。“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是另外一个典型的阶段性成果,它预示着冷战中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第二次大规模发展的来临。该舰 1958 年建造,1961 年服役,满载排水量 85,350 吨,拥有 8 台 A2W 型核反应堆为 4 台齿轮传动式汽轮机以及甲板弹射器提供蒸汽,这可以使该舰长时间以 30 节以上航速航行并弹射更加沉重的舰载机。动力的巨大革命使得舰只排水量和作战能力瞬间跃升。当然,企业号由于太过超前,虽然坞修需求降低,但舰员数量和质量大幅度增加,成本更是高得惊人,比早它8-9年的“福莱斯特”号贵了整一倍(当时美元通货膨胀率很低)。这些缺陷导致了国会乃至整个政界军界反对声如潮。但其划时代的实验意义已经凸显出来,美军航母从此走上核动力化和满排9-10万吨化的康庄大道。


1455513989258526.jpg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第一艘CVN-68“尼米兹”号

1967 年财政年度中美国海军成功地获准建造“尼米兹”号(CVAN68),满排91,000 吨以上,造价 20 亿美元。如此巨舰迅速使得其他国家的一切作战舰只相形见绌。自此舰开建以来,陆续有其同级共5艘舰在冷战结束前下水,核动力航母的量产和使用使得美国的海上霸权达到巅峰。以至于80年代里根政府推动的“600舰海军”的庞大规划中,包含的15艘航母其中10艘将为核动力航空母舰!90000吨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带来的不仅是包含最多11个中队的舰载机联队,不仅是自身惊人的油弹水携带量和恐怖的持续作战能力,也不光是能起降将近30吨的舰载机,更是整个海空作战能力的飞跃。冷战未结束时如此规模和威力的海上力量足以在相当程度上左右战争胜负,而冷战结束后再未有人能够在远洋上折其锋锐,其带来的优势和全球存在毫无疑问是压倒性的和决定性的。这种巨舰的出现理所当然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海权的最为辉煌的代表与象征!


实质上以上美国航母辉煌的发展历程只不过是美国海权发展历史的必然结果之一。美国是典型的海权国,其海权思想甚为积极和成熟。作为马汉的故乡的美国,海权论以及其背后深厚的海洋思想积淀极为深入地影响着整个美国国家战略乃至整个社会。从“门罗主义”思想到“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政策,美国以一个后起海权国家的身份逐渐进入整个资本主义全球殖民体系,而后凭借“新殖民主义”政策和本身广大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基础,迅速扩大了自身利益范围,广泛地介入全世界的经济、贸易、金融和资本资源流通体系中去。新殖民主义思想与其相关国家战略和政府政策,与传统的殖民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也有很大继承性。其区别主要在于新殖民主义政策并非如传统般,必须要以占领殖民地国土、维持海上贸易线借以控制世界贸易体系如此直接的手段进行资本和资源的摄取,而是要以综合实力为后盾,以控制国际贸易为切入点,广泛使用金融工具等间接但更高效的手段进行资本积聚,或曰资源掠夺。从本质上看,新殖民主义与传统也有很大的共性,都是必须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为后盾,并在许多时候有效地应用各种实力,其中自然必须包括暴力和战争的手段。海军作为一个根本的暴力战争工具,长期在殖民政策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海军,特别是其属下的决战舰队和机动舰队,不管是由多桅杆木质炮舰、巡洋舰、无畏舰、战列舰还是航空母舰组成,其威力的有效运用直接关系着从海外殖民地的安全到对方是否接受开放贸易条件,再到资本和金融工具的使用效力等等所有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海权国家的海军,或者是奉行海外殖民主义的国家的海军,其战略一直是偏向积极进攻,远洋作战,大范围机动和集中使用舰队等特性方向的,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但有自身独特优势的海权国家也不例外。美国海军的主力永远不能是依赖陆基基地支援的庞大体系,而是强力的可以在决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又是灵活机动的并能全球到达的机动舰队。只有这样能够集中使用并且远离本土持续机动使用的舰队才能适应新殖民主义海权思想和政策,才能成为其合格的打手和工具。(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