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是由消化疾病引起的非特异性症候群,主要症状有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嗳气、腹泻等。消化酶分泌减少或消化道运动不协调所致的消化酶不足,是产生消化不良症状的重要因素。目前,口服补充消化酶制剂是改善消化道症状的重要辅助手段。 一、消化酶的主要作用机理 人体消化液中含有大量消化酶, 可促进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质的水解。由大分子物质变为小分子物质, 以便被人体吸收利用。 1.淀粉酶: ◆淀粉+淀粉酶(唾液和胰液)→麦芽糖+麦芽糖酶(胰和肠)→葡萄糖 ◆淀粉酶:pH 4~11时活性稳定,弱酸中活性最强。 2.脂肪酶: ◆脂肪+胆盐(胆汁)→脂肪微粒+脂肪酶(胰)→甘油+脂肪酸-酯 ◆脂肪酶:最适pH值 8.0-8.5。 3.蛋白酶: ◆蛋白质+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多肽+胰蛋白酶+肠肽酶→氨基酸 ◆pH 1~3 时活性最强,pH4~5 时即失活 二、消化酶的常用制剂 过去常用的有: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合剂(HCl+胃蛋白酶)、胰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多酶片(胃蛋白酶、胰酶)等。由于这些制剂的酶种类不全、酸碱环境影响酶活性和稳定性等因素的限制,在临床实践中已逐渐被以下一些新型的消化酶制剂所取代。 目前,临床常用的消化酶制剂有:得每通(胰酶肠溶胶囊)、达吉(复方消化酶胶囊)、泌特(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和慷彼申(米曲菌胰酶片)。(见附表2) 三、特别提醒 1.不同厂家的复方消化酶制剂组成不同(附表1)
2.不同消化酶制剂疗效不同 唐慧琳等对硝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结果如下: ◆米曲菌胰酶片治疗消化不良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消化酶制剂。 一方面,米曲菌胰酶片为双层糖衣片,其外层胃溶衣首先在胃内溶解释放出强活性的植物性酶—米曲菌酶,分解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从而改善上消化道的不良症状;内层肠溶衣保护胰酶免受胃液破坏,使胰酶在肠道释放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米曲菌胰酶片中的植物性酶—米曲菌蛋白酶在酸碱环境下均能发挥作用,在pH 5~7间活性最强,使得蛋白质的消化在小肠内继续进行。 ◆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并发消化不良的疗效劣于复方消化酶胶囊。 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复方消化酶胶囊中含有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肝细胞脂肪瘀积的熊去氧胆酸。 附表2:不同消化酶制剂比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