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此(踩在脚下)+木(木头)。造字本义:踩在脚下劈碎、作为家居燃料的木材。 从山上采集、作为家居燃料的干柴叫“樵”;从山上采伐、未锯断、劈细的原木叫“薪”;由原木劈成细块、作为家居燃料的木料叫“柴”。
柴 chái 形声。从木,此声。本义:捆束的细木小柴。 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礼记·月令》注 此+木=柴。此,止匕,树木停止生长,枯死了,用刀劈开,拿来烧火,此木就成了柴。 越是贫穷的人,越喜欢在无效社交上乐此不疲。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笑话:一个砍柴娃跟一个放羊娃在聊天,两人聊得兴高采烈,一天时间就混过去了。天黑的时候,羊吃草吃饱了,放羊娃满意地收工回家,而砍柴娃却两手空空。 可以说,这个砍柴娃真是太傻了,他不明白的是,两个人完全做的是不同的事,根本就没必要聊天。放羊娃有大把的时间,聊天是消遣,不耽误正事。但是,砍柴娃不去干活,就会一无所有。 秀才年将七十,忽生一子。因有年纪而生,即名年纪。 未几又生一子,似可读书,命名学问。 次年,又生一子。笑曰:“如此老年,还要生儿,真笑话也。”因名曰“笑话。 ”三人年长无事,俱命入山打柴,及归, 夫问曰:“三子之柴孰多?” 妻曰:“年纪有了一把,学问一点也无,笑话倒有一担。 1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 感悟:请放弃你的无效社交! 2 砍柴人陪放羊人聊了一天,表面上他一无所获,但是砍柴人通过放羊人聊天知道了哪个山的柴多,路好走。第二天收获满满回家了,没有无谓的社交。 感悟:沟通很重要,找对人聊天少走弯路更重要! 3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如是你学会了放羊技巧,原来羊是这么放的,他学会了砍柴技能,原来柴要这样砍。 感悟:三人行必有我师,永远保持空杯的状态。 4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决定把他的羊跟你的柴交换,于是你有了羊,他也有了柴。 感悟:等价交换,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天生我材必有用。 5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把他买羊的客户介绍给了你,你把你买柴的客户介绍给了他,于是你们各自的生意越做越大。 感悟:资源整合很重要。 6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你们决定合作一起开个烤全羊的店,你的柴烤出来的羊很美味,他的羊纯天然的,几年后你们公司上市了。 感悟: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总结:其实面对同一件事物,心态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 ![]()
清朝时有个李秀才,前妻在世没有给他留下一儿半女。 他年近六十续弦,又喜得贵子,取名为"年纪"。 没想到第二年妻子又生了一个,看模样像个读书人,就取名为"学问”。 第三年又生了个老三,李秀才说:"我这把年纪还生儿子,真是笑话。"就取名为"笑话"。 李秀才一边教儿子读书认字,一边给儿子讲当官的道理,希望三个儿子能够读书做官,为父争光,光宗耀祖。 三个儿子长大了,读书成绩并不好。 有一天他们上山打柴。 李秀才问妻子:"哪个孩子打的柴多?" 妻子回答道:"年纪有了一把,学问一点儿没有,笑话倒有一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