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胃病

 chendejing1314 2016-03-08

目前临床上用于胃病的常见中成药有:

保和丸:

此药可以消食导滞,和胃健脾。主要用治于饮食停滞胃脘所致的纳差、腹胀、反酸、嗳气等症。

越鞠丸:

此药可以理气宽中,解郁消胀。主要用治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嗳气吞酸等。

香砂六君子丸:

此药可以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主要用治于胸脘胀闷,呕吐泄泻等。

香砂养胃丸:

此药可以健脾和胃,理气消滞。主要用治于纳差、乏力、胃痛、腹胀、嗳气、反酸等。

胃苏冲剂:

此药可以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主要用治于慢性胃炎。

气滞胃痛冲剂:

此药可以疏肝行气,和胃止痛。主要用治于肝郁气滞之胸痞胀滞等。

良附丸:

此药可以温中祛寒,行气止痛。主要用治于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喜暖喜温者。

胃病:血灵脂25克,延胡素,香附佛手各20克,甘松15克,水煎服。一天一剂,半月治愈。

紫河车、西洋参、田七(三七)按3:1:1之比例配好,研磨成粉:早晨饭前空腹一次,晚上睡前一次,一天两次!每次半汤匙(或在药店用糖衣包好)快则2,3天慢则二周内见明显疗效,一般二疗程内治愈者居80%!三疗程痊愈

材料 :猪肚 鸡蛋

用法:猪肚一个洗干净打入七个农村笨鸡蛋缝(农村散养的鸡蛋)放入锅内加水煮不加任何调料吃一般2—3副就好了

配方及用法:附子6克,肉桂4克,干姜10克,苍术10克,厚朴6克,白芍15克,红花10克,元胡12克,枳壳10克,米壳4克,吴茱萸10克,黄芪12克,上述生药研细过100目箩成粉,装包,一包4克,每次服一包,每天服两次。

忌:孕妇禁服。

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等一切胃肠疾病。临床有效率98%以上。无毒无任何副作用。

配方:乌贼骨150克、制元胡50克、黄氏50克、鸡内金150克、制白术50克、猪苓50克、乌梅50克、大黄5克。

买药时在药店加工成粉,如果胃寒或胃凉者加良姜50 克。

说明:良姜性极热,可以适当减少分量。

服法:一天二到三次,饭前一小时或半小时各服一汤勺。(6--10克)严重者可以每次加服云南白药一粒。重者一般3到5天见效,轻者一次见效.一般1~2副药可以根治。有效率98% 。无任何毒负作用。不要吃冷的,冻的,凉性的。不要饿过头,也不要吃饱,保持在七八分饱就好。不要吃完饭就躺下。一天可以多次服药,三次或四次,但一定要空腹,也可以在痛时或胀时服药.东西不要煮烂吃,对胃没好处,反而更难治!

材料:砂仁米10克、元宝贝10克、赤瓜实10克、贡桂10克

用法:以上药物,全都研成细面,制作成水丸,水丸要像梧桐籽那么大。一日三次,一次吃5-8粒水丸。胃炎、胃溃疡、胃胀及胃酸都可以治疗轻者当天就见效,重者半个月可以治愈 ,儿童到老人都可以使用。它适用于各种胃病的治疗。

治胃病特效良方:白芨五钱,枳实5钱,党参5钱,红枣5钱,麦冬5钱,煲水服,三剂即愈。

胃病特效秘方;三七粉3克,猪瘦肉2两,置一小碗中,加一点水,蒸熟后吃肉喝汤,隔天一次,轻者3——5次,重者10余次痊愈。

治疗一切胃酸过多,胃下垂,胃神经痛,胃分泌少,消化不良,闷涨不适,胃疼痛不止,一切胃肠病有特效。胃溃疡:一瓶云南白药分四份,每份加一个鸡蛋清,搅匀空腹服下。两瓶云南白药服完,病就好了。

组成:当归20克,白芍12克,甘草12克,红花12克,元胡20克,枳实30克,白术80克,鸡内金80克,三棱60克,莪术60克,参三七80克,附子10克,肉桂10克,干姜10克,吴茱萸10克,苍术10克,厚朴20克,黄连20克,良姜20克。

制法:上述生药研细粉,或装胶囊,每次5克,每天食前服三次。

主治病种甚多,疗效确实不错。一要辨证,二要辨病。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息肉、良恶性肿瘤,还有食管裂孔疝、胃扩张、幽门梗阻等效果尤好。并擅治气血凝滞,瘀凝于络之胁痛、肋骨肿胀,腰腿闪挫引痛有相似的症状者。

配方:陈艾30-50克,红糖50克。

用法:将红糖加水50毫升,煎成浓汁,再加入洗净的陈艾合炒,然后加水200毫升,煎10分钟左右,热服。

疗效:治胃病患获良效。婴幼儿腹痛者,用红糖混陈艾嚼喂服,亦收效

治疗胃痛、吐酸水、胃下垂、胃窦炎的神效偏方:大蒜头连皮一两,在火上烧焦,再放在锅里加一碗水烧开后,加入适量白糖,晾温时服用。(以上为一次服用的量)一日服二次,早晚空腹食用。连续服用七天,即可根治。

吃不进食物,行动困难方1: 台乌10克吴萸6克小茴香10克 广木香10克 黄连8克青皮10克 桔核10克 荜澄茄10克 佛手片10克 甘草6克

    方2 苍术10克厚朴花10克 建神曲10克 陈皮10克 山楂10克槟榔10克 草果8克 草蔻8克 砂仁10克麦芽10克甘草6克

    胃痛,兼见胸部有硬块方: 台乌10克小茴香10克 广木香10克 荜澄茄10克郁金15克 陈皮15克 青皮15克 佛手10克 玄胡10克丹参10克

    吃饭发噎,足抽筋,方: 苏梗10克槟榔10克木香6克 厚朴15克 甘草3克 佛手15克 木瓜15克 苡仁20克

   患胆囊炎、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炎等病,用下方:

   黄芩20克郁金15克枳壳10克 柴胡10克 木香6克 茵陈20克 山楂15克 赤芍15克 陈皮10克甘草6克生大黄6克, [. W9 w5 E9 o, Q

  食少发吐,软弱无力,周身不适,心跳时快时慢,用下方:

     羌活15克生地20克秦艽20克 防风15克 茯苓20克 山药20克 黄芩15克 苍术15克 白术20克

    长期吃不下食物,热重,用下方:

     茯苓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 山药15克 扁豆10克 陈皮6克 连翘15克

    食后,食物上逆,用下方:

     头方:苡仁30克大枣50克 桔梗30克 甘草16克

    尾方:京夏10克黄连6克苡仁30克 杏仁10克 白蔻10克 黄芩10克甘草14克 

    头眩晕,脘痛,无食欲,口淡无味,四肢乏力,四五天不解大便,用下方:

     枳壳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 陈皮10克 木通10克 黄连3克 大黄6克 黄芩10克 芒硝9克连翘10克 藿香9克净菊花10克太子参10克柏子仁9克甘草3克

    冷气痛,用下方:

     白附子10克干姜10克 泡参10克 肉桂10克 丁香5克 甘草3克 野吴萸根25克 花椒根25克香通根25克茴香根25克台乌根25克山当归25克青木香25克

 治疗积年胃病,胃胀,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炎,胃虚,胃寒/凉,失眠,多梦,易醒,神经衰弱及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头痛,中气不足.对肝肾脏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浮小麦50克,甘草10克,灵芝15克,红枣15个,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丹参10克,田七10克。

    注意:浮小麦不是小麦!浮小麦,尖尖长长,有外羽,很轻.主治失眠.很多药店的人把两样都混杂了,买错药没效。小麦,颗粒型,圆,比绿豆小.赤色

    煎法:将药洗净,同煎.红枣要切两半.

    服法:一天一剂,7天为一疗程.连服3-4疗程.

    药煎两次.饭后一小时服或空腹服

单纯治疗胃病: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涨,胃虚,胃寒,看似普通,见效如神。

    甘草10克,红枣15个(剪两半),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先泡水半小时或用生的半斤),丹参10克,田七10克,鸡内金10克(吃素者不加)糯米50克。(糯米多少无访,可以随意多加)

    煎服法:洗净加水煎滚,再改小火煎半小时。一天一剂,早晚煎服。普通患者3剂药可以恢复到70%,但要巩固疗效连服7剂以上。

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特效验方:砂仁10克  白蔻仁2.5克 木香0.8克 公丁香1.5克 荜拨1.7克 

吴萸1.5克 小茴香1.0克,制成粉剂。

凡属胃痛病,每日服3次,每次10克。 轻者连服7~10天痊愈。重症每日服3次,每次15克,连服1~3个月痊愈。

 胃溃疡:乌贼骨85克(刮去硬膜)、象贝母 15克。两味药研末,每天饭前(空腹)服6克,每天三次。

治胃病:

血灵脂25克,延胡素,香附佛手各20克,甘松15克,水煎服。一天一剂,半月治愈。

治胃胀胃满:

黑白丑焙干研末,白开水冲服,每天3次,每次10克,七日治愈。

党参15g生白术10g茯苓10g草寇10g当归10g五灵脂10g生白芍10g生甘草10g醋香附18g

功效:益气养阴,理气活血,燥湿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胃溃疡

用法:上药必须粉碎成粗末,像煎中药一样,才能使药效尽出,每次用103g粗末,用纱布包后加水450ml煎熬,煎剩半碗,分两次煎,分两次服,一日一剂,一般三剂痛轻,继三剂痛止,再三剂痊愈,如遇胃下垂加黄芪45g枳实30g同煎,一般十几剂痊愈,效如桴鼓,妙不可言。

1、痰呕恶心:清半夏10g 旋覆花10g 浙贝10g; 

2、癌或息肉或重症:佛手10g 乌梅30g;

3、溃疡吐酸:煅瓦楞10g 海螵蛸10g;

4、出血:白芨6g 三七末3g; 

5、中满腹胀:枳实10g 厚朴10g; 

6、温热口臭:藿香10g 佩兰10g 栀子6g 生石膏30g 防风6g 生地15g;

7、幽门螺旋菌:公英9-30g; 

8、消化不良纳呆:焦三仙、鸡内金、炒莱菔籽各10g; 

9、肝郁气滞善太息:云木香10g 醋香附10g; 

10、阴虚苔少:生山药30g 石斛15g 沙参10g

主治:胃寒胀痛       处方:大料 (八角茴香)      3-5瓣

       用法:捣成面,开水冲服,一次见效,可立即除涨止痛。

      只取3-5个角,不可多服.

胃炎,胃溃疡:广陈皮35克,丹参50克,川贝母50克,乌贼骨50克,广三七50克,广木香50克,生白芍50克,白芨50克,太子参50克,佛手50克,川楝肉50克,延胡索50克,鸡内金65克,枳实50克,甘草15克  共碾细,曰服三次,每次五克。温开水服。

做法:鲜马铃薯1000克,蜂蜜适量。将鲜马铃薯洗净,用搅肉机捣烂,用洁净纱布包之挤汁;放入锅内先以大火煮沸,再以文火煎熬;当浓缩至黏稠状时,加入一倍量的蜂蜜一同搅拌,再以文火煎至成膏状,冷却后待用。

服法:空腹时服用,每日2次,每次1汤匙,20天为一个疗程。功效:适用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症。治疗中忌食辣椒、葱、蒜、酒等刺激性食物。

五灵子8两、香附米8两、二丑2两、积实2两、山楂2两,一起碾碎后加入1斤陈醋搅拌均匀,晒干成粉末状即可。舀一汤匙药粉配合姜汤服下,一天服两次,早起和晚上临睡前各服一次。


三七粉3克,猪瘦肉2两。置一小碗中,加一点水,蒸熟后吃肉喝汤。隔天一次,轻者3-5次,重者10余次痊愈。  治疗一切胃酸过多,胃下垂,胃神经痛,胃分泌少,消化不良,闷涨不适,胃疼痛不止,一切胃肠病有特效。

胃痛胃胀胃溃疡:大麦芽,山楂片 ,鸡内金,白术,神曲,榔片,各30克。

用法;烘干,粉碎,每服一汤勺,早晚各一次。连服七天。

久治不愈胃病:香附一两,高良姜四钱,药全部砸碎。二斤水煮剩下一斤水,一天煮一次分两次喝,一副药煮两次喝两天,连用三副痊愈。

治脾胃病“三味”方

一、藿香、佩兰、砂仁(芳香三味饮)


三味为芳香健胃化湿之主药。藿香与佩兰配伍出自《时病论》,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解表、止呕作用。唯佩兰对脾经湿热之口中甘腻多涎最为合拍,而砂仁化湿醒脾作用明显。三味用于中焦湿浊不化之胃炎,症见胃脘痞闷,口淡乏味,或口有秽浊之气,肢体疲倦,脉缓舌白润腻等,起效快。略予加减,对上消化道疾病颇有效验。


二、代代花、厚朴花、佛手花(芳香三花汤)


三花均为芳香理气化滞药。代代花偏于开胃宽胸,厚朴花偏于理气消胀,佛手花偏于疏解肝胃之郁。三味合用,对肝胃气郁于胸胁、脘腹,出现痞闷、胀痛、食后有堵塞不消化之感者,投之多效。三味泡水代茶饮,还有消胀减肥之效。


三、大麦芽、稻芽、谷芽(开胃三芽饮)


三芽亦具芳香气味,有疏肝健脾开胃之用。麦芽为消食药,但有明显的疏肝作用;稻芽功用与麦芽相似,帮助消化,但药力缓和;谷芽是指北方小米的芽,性温和而暖胃,且有安神作用。三味药合用,舒达肝气,开胃进食,并有温散湿邪的功效。


四、半夏、黄连、黄芩(辛开苦降散)


此三味为半夏泻心汤的君臣药,为辛开苦降之代表组合,又为苦寒与苦温之相反配伍。具有辛开湿浊散,苦降热邪除之功效。凡见心下痞满,隐隐作痛,泛泛欲呕,舌苔湿腻者,此三味为必选之药。唯其用量,当视湿与热孰轻孰重而定,而湿热之孰轻孰重,又当以舌苔为标尺。


五、竹茹、生姜、芦根(清胃三味汤)


此三味为清胃降逆组合。善用竹茹清胃止呕,一改过去单纯清肺化痰之用;芦根清胃生津的作用显著,凡胃热之呃逆、呕吐,常取竹茹30克,芦根30克,对胃热之逆,效果明显。但竹茹略有克伐胃气之弊,加入辛温之生姜,既加强降逆作用,又可预防竹茹克伐胃气之虞。


六、砂仁、白蔻仁、公丁香(开胃醒脾方)


此三味均有芳香气味。砂仁与白豆蔻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作用;公丁香为温中降逆药,于胃寒之呕吐、呃逆、嗳气有益。三味合用,对中焦寒湿不化所致的胃痛、泛泛欲呕、呃逆不断、时时吐浊者,每有良效。


七、青皮、陈皮、大腹皮(理气三皮饮)


此三味为理气消胀之。青皮疏肝达下,陈皮调脾达中,大腹皮行气达三焦。小腹胀痛者,以青皮为主药;胃脘胀痛者,以陈皮为主药;脘腹皆胀而痛者,以大腹皮为主药。三味合用,在舒理气机的基础上,又有健脾开胃之功效。服用后常有肠鸣下气之感。


八、鸡内金、鸡矢藤、神曲(二鸡神曲散)


此三味为健胃消食之药。鸡内金消食化石为百姓所公认,神曲的消食化积的作用比较强,特别是小儿吃多了不消化,晚上睡不好觉,又感冒,神曲应为首选药。鸡矢藤是非常好的助消化药,此三味研粉冲服,或煎汤服均可,于老人、小儿服用效果更好。


九、神曲、山楂、大麦芽(三仙饮)


此三味为“三仙饮”,在广大农村几乎都知道,是健胃消食的常用品。只是三味功效不同,神曲消面积,山楂消肉积,麦芽消果积。有的地方加上鸡内金,名为“四消散”,其消食作用更强。但对于年老体弱者,还要加一点健脾药,如白术、山药、陈皮、白扁豆等,以防消而不化。


十、黄连、吴茱萸、刀豆子(左金豆子汤)


黄连、吴茱萸为左金丸,是苦寒与苦温组合,是清肝与暖胃结合。主药是黄连,“实则泻其子”,泻心火即清肝火,肝火不亢,无犯乎胃,则胃痛、呕吐、嘈杂吞酸,自行消失。但苦寒有伤胃气,故佐以吴茱萸苦温,佐制黄连之苦寒,又有温胃暖肝的功效。刀豆子,有温中下气、和胃降逆之功。三味合用,用于湿热聚中,肝胃气逆者,其清热降逆和胃之效,功效显著。


十一、薏苡仁、白蔻仁、砂仁(三仁化湿散)


此三味取“三仁汤”之义,以砂仁代杏仁。薏苡仁健脾渗湿,白蔻仁行气化湿,砂仁醒脾祛湿,三味合力,药性偏温,于脾湿、气滞、之中焦湿困证,所见纳谷不馨,口淡乏味,或有秽浊之气,用之每有良效。薏苡仁用量大一些,其他二味用量偏小。


十二、黄连、干姜、半夏(清温降逆汤)


此三味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之主药,为辛开苦降的代表组合。黄连苦寒清热,干姜辛温开结,半夏苦温燥湿,凡湿热蕴结于中焦,升降失序,纳运失和,症见脘腹痞满,泛泛欲呕,频作呃逆,食欲不振,或有烧心、泛酸,舌苔白腻或黄腻者,此三味为对证之举。


十三、马齿苋、生山楂、白头翁(止痢饮)


此方为农村流传之治痢经验方,主治红白痢疾,取效关键是用量,每味药应在30克以上,马齿苋治白痢,生山楂治红痢,白头翁治红白痢,三味协力,一般二三剂就会起效。


十四、炒山楂、肉豆蔻、石榴皮(止泻散)


此三味用于结肠炎之久泻,炒山楂健脾止泻,肉豆蔻固肾止泻,石榴皮涩肠止泻,若是溃疡性结肠炎,可加白及、仙鹤草。还可将锡类散加入汤剂中,冲服。此方是已故中原名医郭绍纷先生的经验方,已传承三代,药味虽少,疗效显著。


十五、垂盆草、败酱草、生甘草(三草降酶汤)


近年来转氨酶增高的比较多,用此三味清热、解毒、和中,服用一二个月,往往能受到良效。垂盆草善“利水排脓”,败酱草善“破结排脓”,甘草和中解毒;体质好者,用量大一些,其降酶作用更快。


十六、百合、乌药、甘草(百合乌药甘草汤)


此即百合乌药汤加一味甘草,百合乌药汤出自陈修园《时方歌括》,原方主治“心口痛,服诸药不效者,亦属气痛”。原方百合一两,乌药三钱,重在通气和血。加一味甘草,意在缓急和中,用量多在10到15克。用于胃脘痛或痞塞不和,但无吞酸者烧心者,此方平和而效捷。


十七、薏苡仁、附子、败酱草(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原治肠痈。用于下焦湿热蕴积所致之疾患,如肠痈、盆腔炎、结肠炎、囊肿、前列腺增生等。薏苡仁、败酱草,用量可以大一些;附子则要小量,不可孟浪。


十八、生白术、决明子、火麻仁(健脾通便汤)


用此三味治疗便秘,常获良效。生白术健脾滋肠,促进大肠蠕动,是动力药;决明子、火麻仁,油脂多,是润肠药。此三味,用量大,则起效快;于成人或小儿之便秘,均有良效;若顽固性便秘,可加牵牛子。


十九、防风、荜茇、木香(理气宽肠饮)


此三味为治疗慢性胃肠炎气滞证之主方。表现为:腹胀,肠鸣,矢气多。防风与荜茇配伍,可除肠中腐败之积气,特别是肠鸣频频、矢气多者,服之有效;木香理气行滞,并有醒脾开胃之作用。三味合用,调理脾胃气机,除胀消滞之功效明显。


二十、九香虫、木香、香附(三香止痛散)


三香止痛散。木香、香附为常用理气止痛药,木香偏于行滞醒脾,香附偏于行气活血,为妇科之常用。而九香虫为温阳行气止痛剂,有人取九香虫与白芷配伍,代麝香开窍醒脑止痛,可见止痛作用非同一般。三味组合,用于脘腹胁肋胀痛,起效快。但阳亢者,须与潜阳药配伍,以防伤阴之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