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线缆生产设备电气问题分析

 反恐精英秃鹫 2016-03-08

700万实战设备准备待续,你是否心动,工业帮欢迎大家来参观考察。





1. 强电端子正在信号端子的下方,间距很小
2. 强电线与信号线平行敷设在同一线槽内
3. 柜体进线电缆没有电缆架抱箍固定,亦没有屏蔽接地
4. 柜体接地母排没有使用
5. 强弱电端子未做有效分隔



1. 温控加热柜总体设计布局不合理,空间浪费,行线多绕
2. 强弱电混杂布线,弱电控制单元根本不应设计在此部分
3. 长时间使用的设备不宜采用民用插座供电,并使电缆长时间无固定垂悬,并且无接地,无断路器保护
4. 存在单相大电流设计,过载保护设计可能存在错误
5. 负载功率与线径是否匹配需要核实
6. 空开与负载是否匹配需要核实
7. 固态控制信号线与功率线平行于同一线槽



1. 变压器进出线同色
2. 次级输出一端未接地
3. 负载没有分路,也没有保护
4. 布置不合理,占用空间较大



1. 开关电源交直流线同色
2. 交流输入端未接地
3. 直流输出负极未接地
4. 线径不合理,太小
5. 负载没有分路,也没有保护
6. 布置不合理,占用空间较大



1. 滤波器可以不用
2. 如需使用滤波器应根据负载的实际大小选用滤波器的规格,这里20A明显大多了,不起作用


1. 接地端子被用作固定端子
2. 双极空开为何只有一相出线



1. 柜体布局设计松散,空间浪费,布线杂乱无章,强弱电混行,通讯线与电源线随意垂悬柜中
2. PLC相关通讯各站应集中布置,做好等电势,及屏蔽工作,避免绕线
3. 通讯线绕成环路
4. 系统设计存在合理性问题,一个S7-300机架应该能完成的I/O功能,为何要分2个从站5. 安全继电器的使用,原理及设计



1. 安装导轨未接地
2. 电源模块输入未接地,输出负极未接 地
3. 信号线行线混乱,使用电线规格不规 范
4. 通讯线及模拟量线未作好屏蔽
5. 空线头未经处理随意裸露


1. 分站布置空间过大
2. 不应使用铝制导轨,安装导轨未接地
3. 使用电线规格不规范
4. 通讯线及模拟量线未作好屏蔽



1. 不应使用铝制导轨,安装导轨未接地
2. CPU及模块均未接地
3. 使用电线规格不规范
4. EM277的模块供电不应使用CPU的输出电源,容量及电压纹波均不够要求,不同等电势
5. 通讯线及模拟量线未作好屏蔽


1. UPS电源连接不应使用插座形式,应采用端子连接形式
2. 电源没有接地保护
3. 回路没有过载及短路保护
4. 使用线规不符
5. 不明回路的随意并线




1. 工控机的供电及机箱均未做接地处理
2. DP通讯线亦未作再次屏蔽处理
3. 工控机不适合在DP总线中做上位机,主控机架扩展了以太网通讯模块,为何不使用以太网通讯?


1. 不应随意使用穿墙方式做柜间连线,应通过底座过线
2. 不应通讯线,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混行
3. 穿墙开孔,未使用橡胶护圈保护,致使线缆直接与锋利的开孔边缘接触


1. 未使用带分隔的布线桥架,或采取强弱电分层桥架,电源与控制电缆分隔的布线方式
2. 桥架布线混乱,线缆交叉
3. 未遵循先敷设大电缆,再敷设小电缆的顺序
4. 桥架中的电缆未采取固定措施,尤其是垂直方向的桥架
5. 整个桥架结构未采取接地措施




1. 分柜设计布局都过于拥挤
2. 元器件布置不合理不利于布线
3. 强弱电布线混杂交错
4. 没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5. 驱动与功率器件散热空间不够
6. 柜体进出线设计不合理
7. 柜体的防护等级不适合现场的要求


总 结

1.缺乏系统设计与总体规划?
控制系统结构:集中与分布,传动与控制,主控与辅助,网络结构,体布局等方面均未做过通盘的考虑?
网络结构:没有依据所确定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规划系统控制总线及通讯网络,确定网络的结构,传输介质,布线形式及布线距离
电源结构:没有依据所确定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规划系统的电源分配,没有电源分类分段,以及相关的保护,没有浪涌及过电流保护?
接地系统:没有依据确定的控制系统结构、网络结构、电源结构确定系统接地结构,没有分类,分段,分层接地的设计

2.缺乏规范与标准,及统一的管理?
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
没有规范的制图标准?
没有安装成套技术规范?
从系统层面,元器件层面,各种选型都缺乏正确与精确的计算,盲目性随意性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