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关注我的教程,最为期待的是这一章节,做皂两年以来,从马赛开始,到后来的所有配方,几乎都是自己设计,一开始我是如何练习呢?偷师。很多前辈皂师都会公布自己成品皂的油相设计,而这些油相都是按照从多到少的规则去排列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去苛求人家一定要把配方告诉你,可以自己揣摩借鉴和研究。我相信很多资深皂师并不是不愿意分享自己的配方,更多是因为不喜欢不劳而获的人,希望大家看完本章节,可以了解到油脂的基本搭配规则。
确定油脂配方
首先我们按照网络上的资料把大众型油脂按照功效属性归类:
A滋润型:橄榄油、酪梨油、澳洲坚果油、葵花油等
B清爽型:苦茶油、小麦胚芽油、米糠油、芦荟油、葡萄籽油、芝麻油、芥花油、苦楝油等
C百搭型:甜杏仁油、榛果油、蓖麻油等
D特殊功效型:月见草油、荷荷巴油、玫瑰果油等
E提高起泡力型:椰子油、棕榈核油
F不易融化变形:(红)棕榈油、
G不易融化变形有覆膜感保湿性能好的油脂:乳木果油、可可脂、芒果脂等
首先想好自己想要制作一款什么样的手工皂,适合什么肤质、功效是什么,起泡力要怎样,硬度要多少,想好以后就可以从上述配方中选择相应属性的油脂:
比如我想搭配一款冬天滋润型,那最基本的配方可以是A+E+F,如果我想搭配一款夏季清爽型,那么最基本的配方可以是B+E+F,这里的A和B,可以是单一油脂或者多个油脂,搭配出三种类型:
1、单方主打油,单方油脂多为稳定性好的油脂,比如橄榄油、茶油;
2、单方主打油+功能型油脂的复方组合,功能型油脂指的是除去主打油以外的能起到一定特色的油脂;
3、多类均等分配的复方组合。
再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加入C和G类油脂,D类油脂多为超脂时候使用。
打个比方,大家一直很想知道我家大米皂的配方,大米皂里边肯定需要含有和大米同一物属的米糠油,因此也为大米皂定了性质,是清爽型一类的皂,适合偏油性肌肤,而米糠油的特色是富含维生素E,那在搭配油脂的时候,我选了同样富含维生素E的小麦胚芽油,确定主方向B类油脂,我选择了2类搭配方式,
B类:茶油(主打),米糠油、小麦胚芽油(功能油)
E类:椰子油
F类:棕榈油
C类:甜杏仁油,根据茶油、小麦胚芽油、米糠油的起泡来看都是细腻绵密的泡沫,加入同样是细腻绵密的甜杏仁油,分担掉部分茶油带来的洗感
G类:乳木果油,适当提高硬度和保湿度
所以配方即为:苦茶油、甜杏仁油、乳木果脂、米糠油、小麦胚芽油、椰子油、棕榈油
确定油脂比例
根据手工皂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洁面皂、沐浴皂、洗发皂、家事皂,洗发皂我没有发言权,因为自己暂时无法适应他的洗感,所以先撇去讨论。
根据手工皂的功能先确定椰棕的比例,气候、季节、地域等都是影响椰棕比例的因素,所以在本教程开头我就提到过,不要一味的迷信台湾配方,因为很多台湾配方的椰棕比例并不适合我们内陆地区,但是也没有必要对椰棕嗤之以鼻,这儿我们对椰棕的误区我就引用资深皂师沐浴烈酒的帖子了,不详细解释,想了解到底什么是椰棕的,可以关注下本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8698e00101a72t.html
椰棕比例如何调,很简单,干燥环境就少放点,潮湿炎热难保存的就多放一点,但是不要不放,还是那句话,少了椰棕手工皂的稳定性会差很多,加了也不会让你美丽的小脸毁容,那到底是多少呢,有个很直接的例子,马赛皂,椰棕比例28%,洗感很不错,以我所处的华东地区来说,洁面皂的椰棕比例夏天会控制在25%左右,冬天可以控制在20%以下,而沐浴皂的椰棕比例,则可以控制在30-35%左右。
还是以刚才的大米皂为例,冬天椰棕比例20%,剩下的苦茶油、甜杏仁油、乳木果脂、米糠油、小麦胚芽油分80%,突出功能性油脂的作用,米糠和小麦胚芽油每个10%,冬天提高保湿度和滋润度,乳木果油由夏天的5%提高到10%,剩下的留给茶油和甜杏仁油分。最终的配方即为:
苦茶油
甜杏仁油
乳木果油
米糠油
小麦胚芽油 10%
椰子油
棕榈油
其实啊圆的配方比较无趣,配来配去基本出现的都是好几个油脂一样的用量,大家不要学我,要有创新,掌握基本的配比方式即可。我这么搭配的配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基本都是在70%以上,如果没有乱七八糟的添加物,基本都是拉丝款,所以拉丝实在没什么稀奇的,只是一种正常形态。
A和B的油脂能不能混合呢?手工皂作为一种DIY形式存在,那你想怎么搭配就怎么搭配,其实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说法,说不定在你的变通中出现了一款洗感极佳的皂,比方说在炒青菜中加一点糖,我们这边的人会很喜欢吃,甜甜的,但这并不是大众口味。比方橄榄油+葡萄籽的配方,纯橄榄油本身是一款结构很稳定质感很好的皂,加入了这么软的葡萄籽油,成皂上既破坏了纯橄榄的结构,又破坏其存放时间,而从洗感上来看,橄榄油偏滑腻泡沫细腻,葡萄籽油清爽干涩泡沫粗大,把这两种加在一起,我觉得出现的不会是一种中和的洗感。
G类油脂性质相对滋润,不皂化物的含量较多,使用的时候20%用量就能起到很好的洗感,没必要再提高用量造成速T以及下降洗净力。
几个关于油脂的小心得:
橄榄油和苦茶油,当然前提是你买的那种好的贵的未精制的,在搭配油脂配方的时候,可以当做硬油去思考,在正常配方中超过40%的比例成皂就会相当硬,切都不好切,这就是为什么在一般的配方中,我都喜欢加入甜杏仁油去分担主打油,实在是太硬了。
澳洲坚果油和榛果油可以搭配出现,洗感极佳,不妨一试。
在沐浴皂中,添加入蓖麻油,可加大起泡力度,但蓖麻油的比例不要高,一来T的快,二来不好脱模。
暂时就这么多,配方方法是我个人的思考模式,并不代表所有皂师的方式,大家如果觉得合理可以参考,不合理再详加研究,希望大家都能配到自己满意的配方,小心得之类的我想到了会再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