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论语·先进篇(21)有的人只是权利的一枚棋子

 歌柏安妮 2016-03-08


原文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弒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释


(1)谓,《说文》:“谓,报也。”即评论。形声。从言,胃声。本义是告诉。本章可谓之“谓”,算是的意思;所谓之“谓”,称为、算作的意思。


(2)臣,《说文》:“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即被牵拉,表示侍奉君王。字形像一个人屈服之形。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是男性奴隶。本章指君主制时的高级官员,大臣。


(3)异,《说文》:“异,举也。”“异,分也。”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是奇特,奇异,奇怪。本章指季子然问得有点奇怪。


(4)曾,《说文》:“曾,词之舒也。”即虚词中表示舒缓语气的助词。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本章指竟然。


(5)道,《尔雅》:“一达谓之道。”即直达的大路叫做道。《说文》:“道,所行道也。”即人们所走的路。形声。从辵( chuò),首声。本义指供行走的道路。本章指治国之道,也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贯所行的仁政。结合下文“从”之说,应指君臣之道。


(6)则,《说文》:“则,等画物也。从刀从贝。贝,古之物货也。”即均等划分财物。字形采用“刀、贝”会义。贝,是古代表示财物的符号。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是准则,法则。本章指副词,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7)止,《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即底部的基础。像草木长出地面有根茎的基址一样,所以古人用“止”表示“足”。“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是脚。本章指停住,中断进程。即辞去大臣的职务。


(8)具,《说文》:“具,共置也。”即多人一起抬举。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是准备饭食或酒席。本章指用具,器械。


(9)从,《说文》:“従,随行也。”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是随行,跟随。本章指参与其事。


(10)弒,《说文》:“弒,臣杀君也。《易》曰:臣弒其君。”古时称臣杀君、子杀父母。



译文


季子然问孔子说:“仲由、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认为你的问话很奇怪,竟然拿仲由和冉求来问我。用君臣之道奉事君主,不能做到的话,就辞去大臣的职务。子路和冉求现在的身份,可以算作具臣。”季子然问孔子:“既然这样,他们会成为参与我所谋划事情的人吗?”孔子直接回答季子然:“像杀父杀君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也是不会跟从你的。”



解读


学习本章的重点,就是要了解这个“臣”字。臣,是指君主制度下的高级官员,也就是大臣。臣,本来只是个职位,但是由于这些臣子的能力不同,品质不同,甚至于国家的作用不同,归纳起来又分为几种:名臣、大臣、忠臣、奸臣、贤臣、佞臣,本章提出一个“具臣”的概念。历史上,真正的名臣屈指可数,比如诸葛亮、王阳明、曾国藩等。名臣,有名望之臣。大臣,作用在于一个“大”,其能力之大,作用之大,足以名垂青史,真正的大臣在历史上也是寥寥无几,比如范仲淹。历史上的忠臣、贤臣,和奸臣、佞臣一样,并不是太多,做臣子的多数都是本章所说的具臣,就是像器具一样用来使用的臣子,指这样的臣子具备办某项事情的能力,只是从作用方面而谈。具臣,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在他的位置上碌碌无为,在历史上留名很不容易。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季子然的身份,通过本章并不能很明确。古注多以为是季氏子弟。但从子路和冉求在季氏家做家臣的时间,还有与孔子对话的身份和口气,季子然应当是季平子。因为季氏任用了子路和冉求做家臣,所以这样问。季子然问孔子说:“仲由、冉求可以算是大臣了吗?”从仲由和冉求当时的身份,只是季氏的家臣,当时不是算作大臣。季子然当然知道大臣和家臣的区别,其这样问的目的,是在试探孔子。大臣是为国君使用的,季子然把仲由和冉求当作大臣来使用,暴露了他串权夺位的野心。问话背后的含义是,如果我做了国君,你的弟子们是否可以作为我的大臣使用。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异,奇特,奇怪。曾,竟然。孔子并没有直接回答可与不可,但是回答中必定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异”和“曾”的含义对孔子的意思表达得既明确又准确,我们阅读本章是不可能忽视其微言之大义。孔子说:“我认为你的问话很奇怪,竟然拿仲由和冉求来问我。”孔子的言外之意是,仲由和冉求本来是家臣,不是国家的大臣,你竟然拿他们两个来问我,你问得怪怪的。孔子的回答,委婉地直接否定了季子然。并且告诉季子然,什么是大臣。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道,这里说的是治国之道,也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贯所行的仁政。结合下文“从”之说,应指君臣之道。这个“道”,包含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就是用“道”来奉事君主。不可,行不通,不能做到。则,就。止,停住,中断进程,即辞去大臣的职务。孔子接着说,用君臣之道奉事君主,不能做到的话,就辞去大臣的职务。孔子在这里所说的“道”,具体是指什么呢?君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又说:“从道不从君。”这是儒家所说的君臣之间的关系,后世伪儒学者所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实际上,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做臣子的不可以对孔子、孟子、荀子的话断章取义,自己首先要做好臣子,符合君臣之道。季氏是权臣,是不符合君臣之道的,也就是“以非道事君”。所以不管季氏对鲁君采取什么手段,即使鲁君再昏聩,也是不符合君臣之道的。


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官场上行走的人,真正能保持气节,坚守正道,坚持原则的,历史上没几个人。大多数的人,就像孔子所说的此时的子路和冉求一样,只是个“具”。具,器具、器械。我们常说,人在官场上实际上就是上面的人的一枚棋子,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想怎么使用就怎么使用。这枚棋子,没有自己的决定权。这里的“具臣”,就是季氏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把子路和冉求当作棋子使用。今,当今,现在,实际上是强调子路和冉求当时的身份。孔子说:“子路和冉求现在的身份,可以算作具臣。”


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弒父与君,亦不从也。孔子在当时鲁国的影响力很大,他的弟子很多,并且是可以影响鲁国政局的,所以季子然想通过对子路和冉求的问话,了解孔子的态度。然则,承接连词,表示互相因袭的关系,如口语中的“那么”、“既然如此”。季子然听懂了孔子的意思,但还是要最后确定子路和冉求会不会跟自己一起走。所以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季子然清楚只有为国君使用的叫作大臣,这样问是暗含着自己如果当了国君,把孔子的弟子子路和冉求委以重任,做国家的大臣。孔子给与了“具臣”的回答后,季子然还是不甘心。从之者,这三个字须仔细看,认真分析。从,参与其事。相同的用法,有《老子》:“故从事于道者。”之,指季子然。者,的人。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从之者,就是参与季子然所谋划的事情的人。季子然问孔子:“既然这样,他们会成为参与我所谋划事情的人吗?”从之者,还有另一种含义,就是告诉孔子,跟随我做事情的人很多,你让你的弟子最好跟我一起干。弒父与君,亦不从也。亦,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孔子直接回答季子然:“像杀父杀君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也是不会跟从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