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论语·雍也篇 (20)孔门学道的三个层次

 歌柏安妮 2016-03-08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
(1)知 ,《说文》:“知,词也。”即知,表达意思的措词。清段玉裁注:“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通过语言所获得的认识。本章是知道的意思。

(2)如,《说文》:“如,从随也。”即依从跟随。清段玉裁注:从随也。从随即随从也。随从必以口。从女者,女子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白虎通曰:女者,如也。引伸之,凡相似曰如。凡有所往曰如。皆从随之引伸也。本章“不如”是比不上的意思。

(3)好,《说文》:“好,美也。”即女子美丽漂亮。本章是喜欢、喜好的意思。

(4)乐,高兴、愉快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知道的人,比不上好道的人;好道的人,比不上乐道的人。”

【解读】

对于孔门学问来说,我们清楚有性命学、天道学和人道学。孔子的学问有的是可以听闻到的,有的是不可以能闻到的,这是因为我们本身的智慧层次不足的原因。不同的层次,只能听闻不同的学问。关于本章反复所说的“之”,如知之、好之、乐之,有注家说是指学问,也有说是指道,有的竟广泛地认为是学问、知识和技艺等,全包括在内。从我研究《论语》的思路,本章是继续沿着“何莫由斯道也”而来,本章还是讲的孔子所说的“道”。求道之路是需要循序渐进或者不同阶段的,我们现在所说的“知道”一词,也就是本章所说学道的开始,学道过程,便有三个层次,也就是三种境界:知道、好道和乐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遇夫子之道,心有诚敬立志学习,就是夫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是孔门学问的开始。在《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讲到过“学”的真正含义。学,《尚书大传》:“学,效也。”《白虎通》:“学,觉也。”对于人做学问,孟子有先觉和后觉的说法,即后觉效仿先觉而“习”,这就是学。夫子作为圣人,对我们来说就是先觉者。我们应该向圣人学习。在学的过程中,第一个层次就是“知”。《论语集注》:“尹氏曰:知之者,知有此道也。好之者,好而未得也。乐之者,有所得而乐之也。”这里的知,就是知道孔子所讲的是道,是真理。其实,做到这个“知”,本身就具足了智慧。就像佛教所说的,佛法一直在,为什么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更有甚者,有人诽谤佛法呢?答案是: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一个人能遇到佛法并笃信佛法,需要福德和智慧,这都是生生世世修来的。没有这个福慧,即使佛法在你身边你也听闻不进去。孔子所讲的道也是如此,不是每个人都会相信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认为这是人间大道的。其前提是必须认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所以说,知之,就是明白认可孔子所讲的是道。学道的第二个层次就是“好道”。好,就是喜好,闻之则喜。在前章冉求所言“非不说子之道”的“说”,指的就是“好”。我们可以理解为有兴趣,随时随地都要对这个“道”喜欢、喜爱。但是如果意志不坚定,对因为自己的习性而懒惰,放松对“道”的追求。乐道,我们常说安贫乐道,就是学道的第三个层次。孔子弟子中,乐道的典范就是颜回,“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道,是摆脱了功名利禄等物欲的追求。这里的乐道,不是我们平常意义的高兴和愉快,而是把“道”作为整个人生的追求目标,但要明白此何谓“乐”,非乐道之人不能明白。所以孔子在本章告诉们:知道的人,比不上好道的人,好道的人,比不上乐道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