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时期,西洋钟表走进宫廷,受到帝王喜爱。自此,收藏把玩造型新颖、机械繁复的西洋钟表成为明清统治者的新趣味。康熙年间,清宫内廷下设“做钟处”,维修宫中老旧的西洋钟表,如遇庆典节日等还要制作钟表。乾隆时,清宫制造的钟表从用料、造型到工艺在皇帝的直接影响下,逐步发展,精益求精。随着大清帝国的辉煌不再,“做钟处”在嘉庆以后逐渐衰落,道光之后已经不再生产钟表。
清代,广东地区作为最重要的贸易口岸,深受西洋文化影响,往来货物中不乏西洋物品,又加之能工巧匠云集,民间出现了仿制西洋钟表的作坊。这些进口的西洋钟表和中国制造的“洋式”钟表除了满足民间对西洋物品的好奇和追捧,其中的精品更是作为贺礼或者由内务府直接采购送进宫中,成为宫廷藏钟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有清宫太监回忆“西太后对丈许高的穿衣镜、自鸣钟特别偏嗜,她寝宫内这两样东西特别多。各式钟表叮叮咚咚的响声对慈禧起催眠作用”。而大臣们为了迎合慈禧太后的喜好,借由慈禧太后万寿庆典之际,大量进贡西洋钟表。据记载,光绪二十五年,在慈禧太后65岁万寿庆典的贡品清单(《六十晋五庆典贡品清单》)中记录王公大臣向其进贡西洋钟表达58件(对)。 颐和园藏清宫钟表是皇家园林文物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宫殿中的华丽装饰,也是重要的陈设礼器。这些钟表均为清宫旧藏,年代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晚清钟表为主,兼有少量18世纪清漪园时期遗存。材质上主要是铜镀金和木质,镶嵌多种宝石与珐琅。从产地上来说则以法国和美国钟表为最多,英国和中国钟表次之。颐和园藏西洋钟表数量不多,却是紫禁城外屈指可数的宫廷钟表庋藏地,认识颐和园藏清宫钟表是了解清代特别是晚清宫廷文化以及近代中西钟表制作工艺的重要途径。 于2016年3月8日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的“轮行刻转——颐和园藏清宫钟表展”将展出颐和园藏珍贵钟表39件,这些“历史与技艺的见证者”既体现着西洋风貌,也蕴含着特有的时代气息和民族文化,是清宫旧藏钟表难得的一次集中展示。 颐和园藏清宫钟表赏析
英国钟表造型丰富、装饰华丽、功能多样、机械装置精巧。颐和园藏18世纪西洋钟表主要产自英国伦敦制表大师威廉森(Williamson)和詹姆斯·考克斯(JAMES.COX),表盘上均有“LONDON”字样。颐和园藏英国钟表大量采用西洋建筑造型,采用哥特式、洛可可式等装饰手法,运用多种装饰材料,铜镀金表体上镶嵌玛瑙、珐琅及各色料石,金碧辉煌。 铜镀金画珐琅匣式座钟。英国伦敦威廉姆森制作,此座钟表面镀金,铜架间装嵌绘画内容不同的彩画,其绘画手法及题材富有浓郁的欧洲风情。顶部装合页,开启可见表盘,周围槽内有香水瓶、刀、剪、夹等工具合计18件。 铜镀金嵌玛瑙水法座钟。英国詹姆斯·考克斯制造,四只大象驮起三层座钟,通体嵌苔藓玛瑙,底层并缀有花瓣纹红白料石,中层拱门内有竖立的水法玻璃柱,与景色融为一体,顶层嵌有两针报时表。
法国制表历史悠久,其钟表设计富有时代感,体现工业化成果,其中亦包含法国的浪漫情怀。颐和园藏法国钟表的年代较之英国钟表较晚,主要集中于19世纪末。颐和园藏法国钟表大量采用圆形、方形亭式造型,运用色彩丰富的珐琅和少量料石进行装饰。 铜镀金珐琅四明钟。此表为制表商JAPY FRERES制作,座钟整体为巴罗克风格,顶部奖杯式装饰,四面安玻璃,玻璃框、表盘边等部位錾胎珐琅,表盘标注罗马数字及阿拉伯数字,钟悬于亭内,附有水银平衡摆。 铜质火车头式风雨寒暑表。法国乌利文公司销售,表底座为黑色大理石,火车头安设在金色铁轨上,其内装有控制车轮转动的机械系统。驾驶室门上嵌两针报时表,表有走时、报时功能。锅炉侧面嵌风雨表,烟筒上嵌温度计。上弦启动后,驱动杆带动车轮转动,犹如火车在轨道上行驶。 铜镀金蝴蝶摆鸟音钟。亭式造型,钟悬于亭内,附有蝴蝶钟摆,钟内背景为森林图案,钟内装饰有蓝色雀鸟立于花木之上。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上弦启动后,先打乐,乐声之后鸟鸣,同时张嘴、摆头、摇尾,栩栩如生。 铜镀金珐琅人物座钟。JAPY FRERES公司制造,上顶、亭柱、表盘,钟摆等部皆装饰珐琅,钟悬于亭内,表盘周围装饰白色料石,附有水银平衡摆,座钟整体华丽大气,具有皇家风范。
18世纪中叶,美国有了制表工匠。颐和园藏美国钟表多是美国安索尼亚(Ansonia)钟表公司于19世纪末制造的,该公司1851年成立,其制作的钟表既不像法国钟表装饰绚丽的珐琅,也非英国钟表镶嵌闪耀的宝石。线条干练简明,设计元素丰富。 铜镀银女神举表。美国安索尼亚公司制造,底座为一直立欧洲女神头顶钟表,双手上举护住钟表两侧,圆形表盘装饰五瓣花纹,极具欧式特色。 铜镀金亭式表。美国安索尼亚公司制造,整体呈六角形亭式建筑造型,钟嵌于柱体之间,亭顶部饰有月牙,为典型伊斯兰教风格。此钟造型优美,机械设计巧妙。 铜镀金旗枪架座表。美国安索尼亚公司制造,底座为铜镀金镂空三角形,底座三角分别立有一支镀银步枪,步枪上部刺刀交汇形成支架,顶部立有镀金旗帜,架下挂有小号装饰,下悬挂鼓形钟。
西方传教士将机械钟表引入明清的皇室宫廷,借以打动封建中国地方官员以及最高统治者。彼时西洋钟表对清朝而言尚属新奇之物,且使用方便简单,报时直观准确,造型精美新颖,迅速受到宫廷及民间青睐。颐和园藏清代制表数量很少,应为广东、香港制造,园藏均是木质座钟,比起欧美钟表繁复的设计,工艺的运用相对简单。
木质嵌铜饰座钟。底座、四柱、顶部镶嵌铜镀金花卉纹,珐琅制表盘上下分别为打鸣、静音调节表和两针报时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