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测油温 饮食更健康(图)

 亚娥nancy 2016-03-08
炒菜油温不宜过高资料图片

炒菜油温不宜过高资料图片

炒菜油温不宜过高资料图片

很多人都知道炒菜油温过高不利于饮食健康,但至于油温高的危害有哪些?什么温度的油温才算高?炒菜时应该如何测油温?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很多人。

炒菜时等到油冒青烟时再炝锅,炒出的菜非常可口。但从营养和安全角度看,炒菜时油温过高弊大于利。例如,油温在70℃以上时,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就会被破坏。油温达到180~200℃,人体所需的各种脂肪酸也会被氧化破坏,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如果油温继续升高,油脂会氧化产生过氧化脂质,这种物质在为肠道内会阻碍人体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吸收,如果在饮食中长期摄入过氧化脂质并在体内积蓄,则加快人体的衰老速度,也可诱发癌症。此外,食用油达到一定温度后,或多或少都会产生醛类、酮类、酸类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从而导致患老年痴呆、动脉硬化、心肌损伤、脑缺血、心律失常、猝死、癌症等多种病症的风险。

据专家测试表明:不同品种的食用油,加热后产生毒素的临界点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含饱和脂肪酸多的植物油,如棕榈油、棕果油,耐热性好,致毒点高,不易产生毒素。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植物油,如茶籽油、精炼橄榄油、杏仁油、澳洲坚果油、低芥酸菜子油等,耐热性较差。致毒点较低,较易产生毒素。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亚麻籽油、核桃油等,最不耐热,致毒点最低,也最容易产生毒素。例如,常见的玉米油产生毒素的临界点是120℃,加热玉米油温度应控制在120℃以内;亚麻籽油加热不要超过其致毒点90℃;米糠油150℃;米糠油150℃;花生油180℃;大豆油210℃;棕榈油240℃ 。

安全食用植物油,关键就是将油温控制在致毒点以下。那如何才能知道炒菜时油温是否过高呢?很多人习惯通过观察油冒烟的程度来判断油温,不过,要更加准确鉴别,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办法。

一般来说,油温1~2成热时,将手悬停于油面上方3寸左右时只有微微温暖的感觉、将少部分肉类食材(如一根肉丝)放入油中后食材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有少量的气泡从食材边冒出来。油温三四成热时,温度大约90~120℃。这时候,油面泛白泡,无烟。当原料下锅时,原料周围出现少量气泡。油温五六成热时,温度为150~180℃,油面翻动,青烟微起,原料周围出现大量气泡,无爆声。当油温七八成热时, 温度为200~240℃,油面转平静,青烟直冒,当原料下锅时,出现大量气泡并带有轻微的爆炸声。

有营养与食品卫生专家指出,鉴别油温还可以通过一根筷子来进行判断。油温3~4成热时,将筷子放在油中,周围会出现很多细小的气泡,一般用于滑炒、滑熘、油爆等类型菜肴。油温5~6成热时,通过肉眼可以看到油面有波纹,筷子周围的气泡变得越来越密集,但是没有响声,适合炝锅和炒菜等;油温7~8成热时,筷子周围产生大量的气泡,并且伴有噼里啪啦的响声,这种油温适合煎肉类或者鱼类。

在日常炒菜时,应养成健康的烹饪习惯,尽量不用高温油,也不要反复高温加热食用油,最好把油温控制在不同品种食用油的致毒点以下。为了达到更佳的口感,可以根据不同的油温选择食用油。需要高温煎炸时,就选择大豆油、棕榈油等油温致毒点比较高的食用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