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文物展|香港東方藝術週

 白田闲人 2016-03-08
The Art of Song Dynasty



香港東方藝術週
 
ASIAN ART HONG KONG
 
31 / 3 - 9 / 4 / 2016
 
星期一至六 Mon - Sat: 10am - 7pm 星期日 Sun: 10am - 6pm


宋代(960-1279)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自960至976年在位)杯酒釋兵權的策略導致國家傾於文藝而疏於武備,加上佞臣當道,致為遼金元等外族所侮,終於覆亡。雖然在政治和軍事方面是徹底的失敗,但在文學、科技、海外貿易和藝術的成就卻是前所未有的。

談起宋代藝術,我們不能不提北宋(960-1127)皇帝徽宗趙佶(自1101至1125年在位)。他才情橫溢,酷愛藝術,精詩詞、繪畫和書法。所創瘦金體書法,前無古人,獨樹一幟。上行下效,所以朝臣和平民百姓都趨之若鶩,文藝遂得振興,光耀今古。

宋人注重生活質素,朝廷南渡後更加講求物質享受,皇親貴胄的日用器物都極盡精巧,不論金銀、銅鑄、玉刻、漆器和陶瓷 的製作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比前代提升了很多。是次展覽展出的物品是宋代文藝弘揚,社會富裕底下的產物。展品1刻鳳啣牡丹紋原蓋鎏金銀經瓶,造型優美,刻工繁縟。

南宋刻鳳啣牡丹紋原蓋鎏金銀經瓶
 
高20.2公分x?直徑10公分
 
經瓶,或稱梅瓶,在南宋時是一種非常流行的酒器,以陶瓷製作居多,銀器相對來說較為罕有。展覽中的一件銀製梅瓶上的紋飾異常精美,製作工藝水平極高。
 
參看:浙江省博物館編:《中興紀勝—南宋風物觀止》展覽目錄第99-100頁兩件肩部較闊的帶蓋銀經瓶,和第101頁一件造型相似的素身帶蓋銀經瓶、後者是在一個1274年的紀年墓出土。2015年11月北京中國書店出版。
 
展覽及出版:美國紐約
Courage and Joy Asian Art Advisory,2010年3月20-28日開業展覽目錄第15號。

展品2是一件刻仙姬獻瑞圖六出花形銀鏡盒,花團錦簇的圖案,同樣雕縷精細。盒蓋裡和盒內壁施棕褐色漆,更顯講究。內盛同一形狀的素身銅鏡一件,鏡背似乎有長方印記,風格與當時流行的湖州銅鏡相同。但印記現為泥土掩蓋,清潔後當會見到上面的文字。相信要製作一個這樣精美的銀鏡盒可能要經年累月才可完成。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類似一件,其他公私收藏似乎未見同類型的鏡盒。


宋刻仙姬獻瑞圖銀鏡盒
 
高5 x 19公分(盒)?直徑17公分(銅鏡)
 
盒呈六瓣形,內盛六出鏡一個,內壁施棕褐色漆。蓋中央有六出開光,中央刻一企立仙女,右旁侍女兩手持扇,左旁侍女手持托盤,上有靈龜,左邊站一仙鶴。仙鶴舉頭仰望右邊的仙女,開光外飾以卷草紋。外圍斜邊上的六瓣中有五瓣飾有開光鹿紋,其地紋和蓋的垂直邊飾與蓋面的卷草紋相似。
 
参看:大英博物館收藏與本件相似的鏡盒。

展品3黑漆竹絲骨團扇似乎亦是私人收藏所未見,只知福建省博物館和江蘇省鎮江博物館各有一件類似的竹絲骨團扇。

南宋黑漆竹絲骨團扇
 
高51 x 26公分
 
據說與這罕有的團扇共出的有一個上有文字的金鐘形銅鏡,一個盛有白色粉末的小木盒和一件紅漆六出碗。漆碗底部寫上「癸酉捌位」四字。癸酉相當於1213年或是1273年。
 
紐西蘭  GNS Science 學院碳14測試年代:公元1273±20 年
 
參看:福建省博物館和江蘇省鎮江博物館收藏類似的兩把團扇。

展品4a-c據說是和展品3?一起發現。假如屬實的話,那麼根據4a紅漆底部的「癸酉」干支款,我們可把這一組四件的器物的年份定為1213或是1273年。



a. 南宋紅漆六出花口朱書「癸酉捌位」碗 高5?x?11.8公分
 
b. 南宋金鐘式帶環銅鏡 高17.6?x?11公分
 
c. 南宋木製粉盒??高2.5?x?5.4公分
 
這一組三件器物據說是與展品3黑漆竹絲骨團扇一起發現。假如屬實,根據紅漆上的「癸酉捌位」款識,我們可以把這組四件的南宋器物的年份定為公元1213年或是1273年。
 
參看:王鋒鈞:《藝術玩家—銅鏡的收藏與市場》,山東美術出版社,第108頁圖150類似形狀的銅鏡。出版日期未明。

宋代生產的漆器為數不少。早期多是光素無文的一色漆器,大多是日用器物。由於素身關係,所以更注重器物的造型和漆的質素。又會在口沿加上金邊,使器物更加富麗堂皇,突顯物主的高貴地位。展品5?是一件罕有的金扣漆盤,其造型與五代(907-960)至北宋的定窯和遼代(916-1125)的瓷器相似,所以有可能是北宋早期的產品。

北宋金扣漆盤
 
高2.6 x 12.8公分
 
盤呈四方形,花口,內施紅漆,外施黑漆。口沿有圍以金邊。盤的造型與一些五代至北宋的定窯和遼代瓷盤相似。
 
參看:故宮博物院編:《定瓷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定窯瓷器薈萃》,故宮出版社,2012年9月版,第68-69頁,圖20的唐晚期至五代的定窯白釉印花對蝶紋花口方碟修復件。

一色漆器上偶見朱書款識,內容通常是製作的年份、地點和 出品商號或工人的名字。最後兩個字通常是「上牢」。「牢」是 古代祭祀用的犧牲。「上牢」意思是牛羊豕等美食。在宋代漆器 上「上牢」一詞大抵是指「優質的祭器」的意思。展品6?宋漆鼓腹 深碗上朱書款識最後兩個字看來應是「上牢」。

宋漆朱書鼓腹深碗
 
高6.2 x 15.2公分

平底、鼓腹。光素無紋。整件碗髹上光亮的深棕色漆。碗外側用紅漆在棕色漆下橫向直書 寫一行紅字。由於題字的字體是行草字體,所以不易辨認。但這類型的款識通常都是製作 地點、工匠和日期。
 
參看:浙江省博物館收藏一件在浙江省杭州市老和山宋墓出土的一件南宋早期黑漆木胎碗。 外面有類似的橫向直書朱書「壬午臨安府符家真實上牢」文字。壬午相當於公元1162年。 臨安即杭州市,在公元1129-1276年間是南宋京城的名字。

展品7-11為一組精美而罕有的定窯瓷器。宋代陶瓷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個高峰期,所產汝、定、官、哥、鈞、耀州窯和青白瓷都各領風騷。今次展覽選了幾件有代表性和重要的定窯瓷器展出。展品7刻蓮荷紋折腰盤表現宋代定窯刻工犀利,流暢自然的風格。展品8、9?及10?四件金代(1115-1234)印花卉紋碟則表現出定窯在印花方面的成就。這四件據說是一起發現的。如所言不虛,顯示「官」字瓷器與「尚食局」款瓷器會有一定的關係。宋代設立尚食局,專門掌管皇帝膳食。金代承北宋遺制,亦有設立「尚食局」。帶「尚食局」和「官」款的瓷器甚少,所以特別珍貴。

北宋定窯刻蓮荷紋折腰盤
 
高5.3 x 19.8 公分
 
類似造型和圖案的淺盤可以在三個有名的收藏中見到。它們是臨宇山人收藏,蘇黎世Rietburg博物館中的梅茵堂收藏和英國倫敦古董商埃斯肯納齊的舊藏。
 
參看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類似一件蓮荷紋折腰盤《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2014年1月展覽及出 版,88及89頁,圖II-42。

金定窯「尚食局」款印果紋碟
 
高2 x 13.2公分
 
中央開光部份印果紋,外圍印重叠瓣紋
 
參看:在  Carl Kempe 收藏中有一件印果紋碟,與我們的一件非常相似(但 是很可能沒有「尚食局」款),刊印在英國倫敦寒山堂在1979年重印的Jan Wirgin 的《宋代陶瓷紋飾》圖版103a。

金定窯印果紋碟
 
高2 x 13.2公分
 
中央開光部份印果紋,外圍印重叠瓣紋
 
參看:在  Carl Kempe  收藏中有一件印果紋碟與我們的一件非常相 似,刊印在英國倫敦寒山堂在1979年重印的 Jan Wirgin 的《宋代陶 瓷紋飾》圖版103a。

金定窯「官」字印荷花紋碟兩件
 
@高1.4?x?11公分
 
中央開光部份印盛放荷花三朵,外圍印重叠瓣紋。底刻「官」字。
 
Two Fine White Glazed Dishes with Guan Mark, Ding Ware, Jin Dynasty (1115-1234 AD)

金代的壁畫經常出現茶具及酒具,這顯示茶和酒是當時非常流行的飲料。宋人對茶酒的熱愛也非常明顯,因為當時的文獻經常把兩者相提并論。宋馮時行詩有句云「酒缸開半熟,茶餅索新煎」。展品11?北宋定窯白釉渣斗是當時流行的茶具之一。


北宋定窯白釉渣斗
 
高11 x 16.5公分
 
敞口,束頸,下半身呈扁球狀。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一組六件唐代邢窯茶 具(包括一件茶聖陸羽像),其中一件渣斗與我們一件相似,所以可證這 類器物當為茶具。

除喝茶之外,宋代人亦愛喝酒, 宋代張能臣曾著《酒名記》,收錄了宋代天下酒名壹百多種,取名亦非常文雅,可見酒風之盛。除展品1是酒器外,展品12金黑釉剔花填白卷草紋玉壺春瓶同是酒器,是金元時期相當流行的造型。



金黑釉剔花填白刻花卉紋玉壺春瓶
 
高26.6 x 14.2公分
 
裝飾技法是用刀剔去部份黑釉構成圖案,再在剔去黑釉的背景填上白色泛黃的釉彩。

宋代的陶瓷制作很多,很多窯的出品都很精美。今次展覽挑選的展品13?南宋(1127-1279)龍泉雙魚洗,發色翠綠瑩潤,是龍泉窯中的精品。展品14北宋青白瓷紀年四系蓋罐是景德鎮窯的出品,有北宋元祐六年年號(公元1091年),是研究宋代青白瓷歷史的好材料。展品15?宋吉州窯玳瑁斑大碗尺寸大而釉色精美。

南宋龍泉窯雙魚洗
 
高4 x 13公分
 
龍泉雙魚洗在南宋時期相當流行。在湖南省桃江縣窖藏中曾出土過一件類似的洗,刊印在日本根津美術館2010年出 版的《南宋の青磁》圖錄中。第144頁,圖版24-9。又台 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中也有類似的洗,2010年10月展覽及出版在《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器物卷》目錄, 圖IV-22。


北宋青白瓷紀年四系蓋罐
 
高20.2 x 14.4公分
 
肩上貼上四系。身陰刻細線分成六份,並刻上十四字紀年款「元祐六年六月十五日?子一个?」,元祐六年相當於公元1091年。
 
參看 : 劉濤: 《宋遼金紀年瓷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7月,第106頁圖7-60。元祐二年(1087)吳正臣夫婦墓出土類似的一件帶元祐二年(公元1087)蓋罐。

宋吉州窯玳瑁斑大碗
 
高7.5x?18.2公分
 
英國牛津公司熱釋光測試年份是600-1000年,結果與要求測定是宋代吻合。香港中科研發公司熱釋光測試年份是很可能超過600年。

展品16?加彩泥塑摩侯羅兒非常罕有。基於這種孩兒玩偶在當時非常流行,所以很有可能是宋代產品。

宋加彩泥塑摩侯羅兒
 
高31.3?x?18公分
 
摩侯羅兒是宋代十分流行的一種男孩子形狀的玩偶,有泥造的,有蠟造的,玉碾的。農曆七月七日之夜是七夕。傳說當晚是牛朗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宋朝人認為在當天求子,必然會應驗。所以我們經常會在宋代文物中見到男孩的形象。

我們在最後一刻加入了三項展品。一項是一件石刻松猴筆擱(展品17)。這件筆擱驟眼看來不甚精幼,但細看則是生氣勃勃,神采飛揚,是一件罕有而精緻的宋代文房佳器。

宋石刻松猴筆擱
 
高7 x 8 x 5公分

第二項新加展品是四件北宋汝窯殘片(展品18a-d)。汝窯中外馳名,幾乎家喻戶曉,甚至不太熟悉中國陶瓷的人士也知道這個名字。北宋皇帝徽宗不惜工本,務求製品達致完美無瑕。這四件殘片是我們收藏多件宋代名窯瓷片中的精品。

a.
四方委角套盤殘片 12 x 7公分

b.
小碗殘片 8 x 5公分

c.
碗蓋殘片 9 x 6.5公分

d.
鴨形香爐殘片 8 x 5公分

最後一項新加展品是一件重要而精美的汝窯型青瓷刻牡丹紋盤(展品19)。在宋代河南省地區的窯場,生產了一批高質滿釉支燒的青瓷,而汝窯則是其中較為著名的一種類型。我們這件汝窯型青瓷刻牡丹紋盤便屬於該類窯器其中一件。這盤質素之高幾可超越上述一批瓷器中的部份高檔產品。我們很慶幸能展出這件珍品。
北宋汝窯型青瓷刻牡丹紋盤
 
高3x?20公分
 
平沿,口沿起棱。滿施青釉。平底上有5個支釘痕。盤內圓光刻帶葉盛放牡丹花三朵。
 
這盤刻工精美,釉色瑩潤,青翠欲滴。滿釉支燒的方法與河南省的寶豐、張公巷、臨汝和段店發現的陶瓷相似。寶豐窯雖然也有生產刻花青瓷,但其獨特的芝麻支釘痕與本件的支釘痕不同,所以大抵不是該窯產品。
 
劉濤先生認為這盤的質素很高,遠在汝州其他陶瓷之上。又這盤看來不像臨汝窯產品,而段店曾經出土過這類支燒的刻花瓷,所以很有可能是段店窯的產品,其燒造與宮廷或官府有關。但實情如何有待日後的考古發掘。

吳繼遠      
參考書目:

1. 浙江省博物館編:《中興紀勝南宋風物觀止》,北京中國書店。201511 
2. Chinese Ceramics and Silver from the Song Dynasty, 10th -12 th Century, Courage and Joy Asian Advisory, Inaugural Exhibition Catalogue, New York, U.S.A., March, 2010
3. 王鋒鈞:《藝術玩家—銅鏡的收藏與市場》,《文物》,1990年,第3期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日期未明
4. 故宮博物院編:《定瓷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定窯瓷器薈萃》,北京,故宮出版社,2012年9月 
5.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 白瓷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4年1月
6.Jan?Wirgin《宋代陶瓷紋飾》,英國倫敦寒山 堂,1979年
7.日本根津美術館編:《南宋の青磁》,東京,2010年
8.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文藝紹興—南宋藝 術與文化?器物卷》,臺北:國立故宮博物 院,2010年10月 
9. 劉濤:《宋遼金紀年瓷器》,文物出版社,北京,2004年7月
10. 諸葛鎧著:《墨朱流韻—中國古代漆器藝術》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年6月
11.H.C. Lovell, Sung and Yuan Monochrome Lacquers in the Freer Gallery, AO, Vol. 9, 1973
12.無錫市博物館:?江蘇無錫興竹宋墓
13. 《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8漆器》,文物出版社,北京,1989年2月
14.《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一) 香港佳士得拍賣目錄》,2015年12月 
15. 趙慶鋼、張志忠主編:《千年邢窯》,文物出版社,北京,2007年10月
16.孫機著:《孫機談文物》,東大圖書公司, 台北,2005年7月 
17. 鄧禾穎,方憶著:《南宋陶瓷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13年3月
18.叶喆民著:《中國陶瓷史》,生活.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北京,2005年12月
19.李知宴、關善明著:《宋代陶瓷》,《沐文堂 收藏全集11》,沐文堂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香港,2012年9月 


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民族精粹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