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崩漏方

 简兮 2016-03-09
中医治疗崩漏方
 中医治疗崩漏方
 崩漏的中医治疗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临床表现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并发症

⑴ 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⑵ 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⑶ 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病因病机

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 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 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 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 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 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诊断检查

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

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⑴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⑵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⑶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⑷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⑸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⑹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⑺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⑻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3.常规妇科。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5.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中医辨证施治

一、血热崩漏

血热崩漏又分为实热和虚热。

实热多因为素体热盛,又喜食辛辣肥甘助热之品,热入血分,或肝郁化火,热灼阴液,血失所藏而致。症见:阴道骤然大量下血,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粘稠或夹有血块、面赤气粗、心烦口渴喜饮,尿赤便燥,舌红绛,苔黄或燥,脉滑数有力,治宜清热止血。

方药:清热八炭汤

生地炭20克,地楡炭20克,蒲黄炭10克,侧柏炭15克,血余炭12克,芥穗炭10克,炒当归12克,黄芩炭12克,棕榈炭15克,益母草20克,三七6克,旱莲草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景天片、白药片口服。

虚热多因素体气虚血弱,气不摄血,症见:出血淋漓量多,日久不净色鲜红或淡红,日哺潮热,两颧潮红,五心烦热,烦躁不宁,口干少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凉血。

中医治疗崩漏方

一、血热妄行
 用药:滋阴凉血汤

熟地30克,炒白芍20克,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黄精12克,地骨皮12克,丹皮12克,炒当归15克,元参20克,芥穗炭10克,黄芩炭15克,藕节炭15克,阿胶珠10克,旱莲草15克,女贞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二、血淤崩漏

血淤崩漏或由气滞血瘀,或因寒凝血聚,而使血结胞宫,淤血停滞,新血不能归经,则离经之血妄行。症见:突然下血量多,色暗紫,夹有淤血块,少腹疼痛,牵及两腰之间,拒按,脚软头晕,胸闷气逆;淤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沉涩有力,治宜活血逐瘀。

方药:活血失笑汤

当归15克,川芎15克,赤芍12克,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益母草30克,蒲黄炭10克,灵脂10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水煎服。逐瘀丸、十味丸口服。

三、气虚崩漏

气虚崩漏多因素体不足,或劳思伤脾耗气,脾虚不摄,气血虚弱,中气下陷,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所致。症见:突然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浅淡而质清稀,面色白或虚浮,身倦怠,气短懒言,心虚烦,纳呆便溏,舌胖嫰有齿痕,苔薄白润腻,脉缓而无力,治宜益气摄血。

方药:益气汤

炙黄芪30克,黄精15口味,茯苓15克,莲子15克,灵芝15克,熟地20克,白芍20克,当归15克。党参30克。升麻10克,鹿角胶12克,艾叶炭12克,白术15克,芡实20克,补骨脂15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茯丸、归脾丸口服。

四、肾虚崩漏

肾虚崩漏分肾阳虚和肾阴虚,多因素体肾气不足,或因早婚、房劳、多产伤肾,以致肾失封藏,冲任不固所致。其中,

肾阳虚症见:出血量多而色淡白,淋漓不断,面色白淡,神疲倦怠,畏寒肢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白苔薄,脉沉细弱,右尺尤甚,治宜温阳固肾。

方药:温阳汤

肉桂10克,黄芪30克,吴茱萸10克,鹿角胶12克,熟地20克,山萸15克,山药30克,炮附子10克,枸杞20克,菟丝子15克,当归10克,芥穗炭10克,血余炭10克,炮姜炭10克,甘草6克,水煎服。附桂丸、补肾丸口服。

肾阴虚症见:出血量多而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腰膝酸软,足跟作痛,舌红苔薄,口干舌燥,脉细数无力,治宜滋阴补肾。

方药:滋阴汤

鹿角胶12克,龟板胶12克,生地20克,元参15克,麦冬12克,沙参12克,熟地20克,山药30克,山萸15克,旱莲草30克,女贞子15克,牛膝10克,地榆炭15克,黄芩炭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知柏丸、珍珠丸口服。

五、郁怒血崩

郁怒伤肝,致令肝不藏血而致崩漏,此症多发生在经期,偶因大怒伤肝,致令经血大下,血色鲜红,兼见肋间涨满,怒气不息,舌红唇紫或苍白,苔薄白,脉弦急,治宜开郁止血。

方药:解郁汤

柴胡12克,白芍15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白术15克,丹皮12克,生地20克,芥穗炭10克,当归10克,棕榈炭15克,黄芩炭12克,三七粉6克,炙草6克,水煎服。舒肝丸、血宁丸口服。

 治疗崩漏秘方
 
何任教授,汉族,1921年生,其父何公旦乃江浙名医,深得医道之真谛。1941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后,长期从事医、教、研工作。曾先后任【杭州市中医协会】会长、【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浙江中医学院】院长、【浙江省中医学会】会长、【浙江中医学院】顾问。从医50余年来,临诊治病注重实效,对疑难杂证、肿瘤病的诊治均有独到之处,屡起沉。

        〔补益冲任汤〕
        〔组成〕:(1)小茴香3克(2)炒当归9克(3)鹿角霜6克(4)女贞子12克(5)沙菀蒺藜9克(6)党参15克(7)淡苁蓉9克(8)补骨脂12克(9)淡竹茹15克(10)紫石英12克(11)枸杞子9克(12)旱莲草9克。
        〔主治〕:崩漏久治不愈(包括经西医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或人流后出血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或疑似子宫内膜异位致崩等)。
        〔用法〕:崩漏一般以塞流止血为多,摄止以后,即服本汤以补益冲任,以覆其正,连服一、二个月,每日煎服一剂,崩漏即不再覆作。
        〔典型案例〕:曹某,45岁,工人。不规律出血10个月,有时量多,有时淋漓不断,血色淡。畏冷,6月中旬夜眠尚需棉被,没有气力,总想躺着,吃不下东西,腰酸腿痛,每晨5点左右,准有大便,为不成形便,舌质胖,苔薄白,脉沉细,尺脉尤甚。妇科检查,除子宫略大,别无阳性发现,宫内膜病理检验结果为增生期子宫内膜增殖现象。
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冲任虚寒性崩漏。治当温补肝肾、调理冲任奇经。方以上为基础,加熟附片3克、肉桂6克、艾炭10克、炮姜炭10克,用药3周后,血止又来月经5次,分别为5/23天、5/28天,每次用纸一包,自觉症状完全消退。追访一年无覆犯。

 
莲房15克,黄芪30克,沙参15克,乌梅5克,三七粉15克(单包,每3次服,每次服5克),冰糖适量,黑木耳适量,生鸡蛋1个,将此药一付水煎三次,每次水开时,打入鸡蛋,每天服用三次,喝药时吃鸡蛋木耳,一般来说,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崩漏,三付药,也就是喝三天后即可止血
  
黄芪30克,当归身15-30克,参三七粉3克。 
 
养阴清热,凉血止崩。

        处方:生地黄30克,党参12克,白茅根30克,桑叶30克,白芍30克,地榆炭30克,山萸肉15克。服6剂后,复诊出血已止,白带量多,继上方加土茯苓30克再进6剂,随诊已痊愈。

三、诊断:1.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宫颈炎并宫后积液。

  辨证:脾运失司,湿瘀冲任,带脉失约之崩漏;治以运脾化湿,祛瘀涤浊,以固冲任。

  处方:生薏苡仁60克,生蒲黄(包)60克,生山药30克,生苍术30克,生白芷20克,白芍30克,续断15克,生甘草10克,羌活6克。水煎,每日1剂。

  服4剂后,小腹坠胀明显好转,月经量减少;妇科B超显示:子宫直肠窝液性暗区较前减少约1/2。前方加鸡血藤30克、陈皮6克继服4剂。

  9月8日来诊,月经净,大便成形,小腹坠胀消失,仍食欲不振,时有黄色带下,舌脉无明显变化。

  处方:生薏苡仁、生山药、生白术、鸡血藤各30克,茜草、海螵蛸、厚朴、续断、羌活各10克,陈皮甘草各6克,继服4剂。

  9月12日来诊,食欲增进,白带不多,色正常;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微腻;脉弦细滑;妇科B超显示:子宫直肠窝仍有不规则液性暗区。

  处方:每日用菟丝子50克水煎,送服参苓白术丸与桂枝茯苓丸;用生大黄粉、冰硼散各30克,混匀,装空心胶囊内,每晚睡前纳阴道深部,共善其后。11月8日来诊,见面色红润,诸症消失。

  按  “功血”是卵巢功能失调所致子宫异常出血,为非器质性疾病,临床上分无排卵和有排卵型,无排卵型功血约占85%,属中医“崩漏”范畴。其根本病因在肾,病位在冲任,表现在气血。因此,本病治疗应遵刘河间之说:“妇女幼童,天癸未行,皆属少阴;......天癸既绝,乃属太阴”,补后天之本以充养先天之本;可是病系湿瘀冲任,带脉失约,若补脾摄血则有滋湿之弊,故取通因通用的治则,用运脾化湿、祛瘀涤浊之法,使“生者自生,去者自去”,瘀去血自止。由此提示:治崩漏三法,需在整体观念为主导,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辨治,才能取得佳效。

功能性子宫出血半个多月淋漓不净,人头昏无力,面色惨白,恶心纳差,血色素下降。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薄白。

初方:生黄芪60g 当归30g 熟地30g 红参30g 仙鹤草60g 桑叶30g 生龙牡各30g 荆芥炭10g 三七粉3g(冲服)。三剂。结果是好两天,又流血,后以此方为主加减一周,还是止不住。病人着急,我也有点沉不住气了。

方解:经过一夜思考,决定在原方基础上吸取西医治功血理论,加入含有大量雌激素的中药,杜仲炭,蚤休,菟丝子各50g。结果两副药后就止住了,而且不反复。以后我用此法治疗此证,屡用屡效。
实践证明,以中为主,兼学西理,疗效颇佳。此案中用蚤休,是从中成药宫血宁中受到启发,此药之所以能治功血,关键也是其中含有雌激素,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临床上我用此法,治阳痿重用仙灵脾(含有雄性激素),治哮喘重用炙麻黄(缓解气管平滑肌),治低血压重用枳实(含有升压素),治内脏疼痛者重用白芍(缓解平滑肌痉挛)等病证,疗效可靠,效果斐然。故提倡大家研究探讨,使用发展,以提高中医疗效。献方人:王幸福


名老中医庞泮池治疗崩漏经验介绍

  《医学入门》曰“凡非时血行,淋漓不已,谓之漏下,忽然暴下,如山崩然,谓之崩中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可见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放环后出血”、“盆腔 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中。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 原则,历来治法多种,最有代表性的为“治崩三法”。即“塞流、澄源、复旧”,庞师治崩 漏不离大法,却有其独到之处。

1.天癸初至,补肾清热

“童幼属少阴”。对室女崩漏,多症见月经初潮过早或偏迟。经来如冲,量多无块,血 色鲜红。或淋漓难净,时多时少,久之面色不华,头晕乏力,脉细数,舌红苔薄黄。庞师分 析此属“卵巢发育欠佳,功能尚不健全”,中医谓“先天肾气不足,肾精匮乏,封藏失司, 冲任不固”,并常兼有气火偏盛,血分有热之象,治疗重在肾,补肾清热,凉血止血。药用 :党参、生地、熟地、山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黄芩、丹皮、荆芥穗、紫石英、花蕊石、仙鹤草,其中生地、熟地、山茱萸肉补肾固本,女贞子、旱莲草、丹皮、甘寒,同入肝肾二经,凉血止血,前二者滋补肝肾,后者兼以化瘀,黄芩、荆芥消炎止血,紫石英、花蕊石温肾止血不留瘀。仙鹤草亦称脱力草。与党参同用补气止血,方中大多数药都“身兼两 职”,即补肝肾又止血,体现了“塞流、澄源”并举的思想。如血止,则要补肝肾,促排卵 ,调周期。上方中去黄芩、丹皮、花蕊石、仙鹤草,加入黄精、苁蓉、菟丝子、地骨皮,便秘者,加首乌、桑棋子;便溏者,加补骨脂、鹿角片;舌质红好转,可加仙灵脾、巴戟肉温补肝肾,提高卵巢功能。久血气虚症象明显,加黄芪、当归大补气血。如见低热不退,舌红苔薄黄腻,凉血不退热者,应以“甘温除大热”,用肉桂,黄芪引火归原。久血不止,庞师还 常加用阿胶滋阴止血,一药收功。

2.天癸既行,清肝祛邪

育龄期女性之崩漏,多见放环后出血、盆腔炎、子宫肌瘤、内异症等引起。宫内置环, 异物干扰,血海不宁,症见经行无期,淋漓难净,短则十几天,长则一月不停,心烦口苦, 头痛腰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或细数,症属肝经有热。外邪入侵,冲任失调,治拟清 肝泄热止血。药用:柴胡、当归、白芍、丹皮、黄芩、制香附、女贞子、旱莲草、花蕊石、 荆芥穗、贯众炭,其中柴胡、香附、白芍,疏肝柔肝,贯众炭荆芥穗寒温同用,贯众亦有清 热解毒之功。如血色紫暗,有臭,邪已化热,内膜发炎加败酱草、米仁、桃仁、生茜草清热 消炎。如症见经多如冲,头晕乏力,动辄汗出,腰酸膝软,则因气随血脱,气血两亏,应益 气固摄。药用:八珍汤补气养血。紫石英,牛角腮,艾叶炭温涩止血,花蕊石止血去瘀,促进子宫内膜的脱落,如仍出血难止,则劝其诊刮取环,以免贻误病情。

房帏不慎,或正虚邪盛,邪热入侵下焦,冲任失调,症见经来无度,淋漓难净,色暗夹 有臭味,少腹疼痛,腰酸如折,低热缠绵,治拟清热消炎,活血止血。药用:柴胡、制香附 、延胡索、小茴香、当归、赤芍、白芍、丹皮、败酱草、红藤、黄芩、黄柏、生米仁、川续断等,其中败酱草,红藤活血散瘀;黄芩,黄柏,清热消炎,当归,芍药,丹皮,养血凉血化 瘀止血,柴胡、制香附、延胡索疏肝止痛,生米仁清补利湿,小茴香性温反佐,理气止痛。 庞师谓此证重在清热消炎。

3.天癸既绝,健脾止血

妇女更年期,肾气渐衰,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又肾为先天,脾为后天,乃气血生化之 源,脾胃虚弱,后天不能奉养先天,统摄无权,亦见崩中漏下,头晕腰酸,烦躁易怒,口干 便秘,夜寐不安,纳谷不香,治拟调整阴阳,滋阴止血。药用:知母、黄柏、生地、熟地、 丹皮、柴胡、广郁金、枣仁、麦冬、黄芩,二至丸,仙鹤草、紫石英、花蕊石、贯众炭、陈 皮。如暴崩气血两亏,气随血脱,症见头晕心慌,畏寒肢冷,面白则用《伤寒论》中“参附 四逆汤”干姜改炮姜,益气摄血;如夹瘀,可加益母草、川芎去瘀生新。血止后,调理脾胃 ,庞师谓年衰肾亏属自然规律,不必强补。健脾益气生血,强壮后天生化之源,可补气以摄 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