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昵称27494174 2016-03-09
读书,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编者的话:健康不可或缺,读书滋养身心。今天,我们将“读书”作为一种健康“妙方”推荐给大家,希望它可以像呼吸一样伴随着我们,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习惯。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夏学銮

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 傅春胜

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 张学新

阅读习惯世代传承,读书乐趣滋养身心。英国利物浦大学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爱读书的人对生活满意度更高。研究人员考察英国人经常读书与情绪稳定性、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系。结果发现,41%的受访者认为读书能带给自己最大的安慰,暂时摆脱日常烦恼;38%的人会将读书作为最佳的减压方式;36%的人会在书籍的影响下去旅行,开阔视野;还有27%的人因为读书而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如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或处理好原本棘手的人际关系;20%的受访者会因读书更重视健康。

研究负责人乔西·比灵顿博士指出,此次研究证实了读书带给人们的巨大好处,它能让人们拥有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更乐于与别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保持心情愉快;常读书能增强自信,促使人们坚持不懈追求人生目标,并帮助做出重大人生决策。

此前美国《读者文摘》曾总结读书对身体的7大好处:读书让大脑保持活跃,预防大脑衰老;阅读能减压,比听音乐和散步的效果还好;书中信息丰富,能提高记忆力;热爱读书让生活方式更健康,饮食和生活作息更合理;读书还能增强注意力,让人变得更专注;读书还能缓解疼痛,可作为辅助治疗疼痛方法;阅读还可缓解轻中度抑郁症症状,改善精神状态。所以读书能带给人身心灵的巨大益处,是值得每个人一生拥有的健康生活方式。

全民阅读遭遇危机

前不久,一张地铁乘客照片引发网友热议,照片一侧,外国妈妈和孩子坐在一起,妈妈指着孩子腿上的书籍,嘴里似在讲解什么,孩子在认真地听;照片另一侧,一位中国妈妈坐在孩子身边,同样低着头,却是在看手机,不仅妈妈一部,孩子也有一部,她们各看各的,没有交流。这种画面绝非个例,一位来自印度的“老外”也发现了这一端倪,他曾写出一篇网文,对比国际航班和候机大厅里,中外乘客截然不同的行为:德国乘客候机时要么看书看报,要么喝咖啡看电脑工作;而中国乘客大多看视频玩游戏,却鲜少有读书人的影子。

很少有人能安静下来读一本书,这也是很多国人的担忧。在发达国家,人们常随时拿出一本书来看,而在国内,书却变成了手机。2015年,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2 本。但这一数据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根据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的专家分析,目前美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约为7本左右,日本约为8本左右,韩国是11本左右。

相比之下,上网成了我国国民最主要的休闲方式,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2小时,每天上网时间近4小时。全民阅读,遭遇危机。

读书,是个人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也是社会进步、文明提升的重要标志。为此,2014~2015年,“全民阅读”连续两年被写进我国《政府工作报告》。

功利化、压力大拖了后腿

国人阅读危机原因在哪里?对此,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傅春胜对记者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互联网的强烈冲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人们被各种电子产品包围,一切信息几乎都来源于发着蓝光的显示屏;同时,无纸化办公越来越普及,网络阅读群体不断扩大,导致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

其次,网络娱乐化内容不断升级,海量、多元又碎片化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争相抓人眼球。人们习惯了一目十行后,对需要安静阅读的书籍,尤其是经典书籍,反而耐不住性子,定不下心神。

再次,社会中的功利化思维扼杀了人们的读书热情,也会败坏阅读品位。傅春胜说,我国实施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人将看书和考试连在一起,有人甚至因此对读书产生逆反心理。当读书不再是为了愉悦心灵,而是为了某种现实目的,就会导致兴趣索然。此外,一些功利化书籍泛滥,走进书店,如何捞到第一桶金、怎样取悦上司等“成功学”书籍摆在畅销书架上,而为丰富情趣、提高修养的素质性阅读则愈加淡化。

最后,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的读书时间受到挤压。“没时间”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原因,尤其是在都市生活的人群,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下,一旦有闲暇时间就想休息一下,上网浏览新闻,看看轻松的视频节目等,读书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读纸质书籍的人数减少,但在数字阅读方面,国人或许有望扳回一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互联网时代,我们也需要对“阅读”重新理解。“现在电子书和手机阅读应用APP种类很多,且轻便易携带,人们随时随地可实现阅读,这为读书大开便利之门。”

据最近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在2014年持续增长,达到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个百分点。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并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的58%。这一数据说明我国数字化阅读市场前景乐观。相信随着数字化阅读领域的发展,知识性、多样性和深厚性不断增强,将开启全民阅读的新局面。

不忘呼吸,不舍书香

宝贵的阅读习惯不能因为高科技时代的到来而被改变。”夏学銮说,图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我们要想方设法把阅读融入生活。夏学銮建议,从社会层面来说,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让阅读更接地气,让每个人都有条件阅读;另一方面,图书出版等行业更要严格把关,出版读者喜爱的,同时有质量有分量的书籍。此外,网络阅读方式也是一种时代趋势,擅加利用也可方便阅读。从个人角度来讲,不妨通过下面几个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1.从兴趣入手。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建议,刚开始阅读,不要上来就读内容艰深的书,容易让人读不下去。可先从兴趣出发,再拓展阅读类型。

2.见缝插针,不怕没时间。夏学銮说,把阅读当成像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坚持下去,无论多忙,都抽出一点时间读书,久而久之,读书会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见缝插针地读书,是解决“没时间读书”的好办法。琐碎时间一旦被利用,阅读量会有一个飞跃。

3.分享读书心得。傅春胜认为,读书后与人分享心得,快乐会加倍。分享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二次传播,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在与他人的沟通探讨中,读书兴趣会再次被激发,成为自己乐于读书的源源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