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笔记第十一 学问之道 有人问,传统文化与过去的历史相对应,现在社会进步了,科技发达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学?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真正目的,就是这个“放”字,通过学习明理、帮助建立自己的是非明辨能力,把忘失的真心、孝心、恭敬心、仁慈心找回来,内心充实,趋吉避凶,让人生踏实、祥和,这才是学问之道。 现在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德的问题。社会道德的缺失是整体性的,缺德的前提在于失道,根本的办法在于“教”,以德施教。 中国文化恰恰是用来解决人的问题。儒家解决人与人的问题,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五伦。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这五伦就是五个根,每个根都深深地扎住,然后才能立德。德能养性,命立住了、性化透了,自可以达到性命双修的目的。立命的实质,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把这些讲清楚了,五伦、八德都好了,家就好了。家好了,就会对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道家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问题,强调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佛家解决的是人与自身的问题,是心的安定、和谐,就是修心。只有人心的安宁、顺畅,才能成就幸福人生。 三教的根本,就是让大家明道、行道。怎么来行?顺道而行。中国文化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基本的价值理念,与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当务之急,是需要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行自己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