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家暴

 圆角望 2016-03-09
大面积接触家暴案例,还是我在电台做主持人那两年。隔一两天就会有电话打进来,也许被拳打脚踢过,也许挨了一耳光,最惨的一例我记得:被当心一脚,已经六七个月的孩子掉了。

  这种电话让同为女性的我,全身寒凛凛的——你美貌聪明从容镇定有学识,你出身良好你笑靥如花,但在暴力面前全无用处,像小蚂蚁应付不了劈头按下的一根手指。

  她们向我求援,而我,不能握住她们的手,将她们拉出泽淖。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让人愤怒,我迷茫过,请教法律界人士,对方一听就笑了,是苦笑——

  她曾参与妇联组织的活动,送法律下乡,在田间地头对农村妇女做普法教育,当时听得妇女们掌声雷动、热泪盈眶。但是第二年她再去,妇女们懒得理她了。为什么?妇女们说:“原来不知道这都是犯法的事,男的偷家里钱去赌博喝酒,回来打老婆打孩子,哭一场闹一场,觉得自己命不好也就算了。现在知道这是犯法的事了,知道这是不应该的,心里非常生气。可是没有人管嘛,村里、乡里都不管嘛。”她在她们的黑暗世界里开了一扇窗,告诉她们外面有光,把她们留在了深深的黑暗里。

  所以当我知道《反家庭暴力法》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时,小小地松了一口气。这法律的可操作性有多强,且不去说,不过,法律是有可能变成风俗人情的。

  众所周知,日本人在街上见到一把遗失的伞都不会捡,排队插队几乎是不可思议的行为。而我最近才知道,原来日本有很严厉的法律,禁止插队、禁止公众场合的吵闹。只是大部分日本人根本不知道这些法律的存在。但是,首先,这是国家用法律的名义明确在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竖立栅栏,在栅栏内的人走得更安心。其次,每个社会的文明都会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到中后期,文明会变成像刷牙一样自然,是每个人血脉的一部分,但早期,以法律来保证道德,必然有效。

  只要男女体力还有差距,家暴就有存在的可能。这背后的根源当然还可以从社会文化、双方原生家庭的影响、中国式婚姻的弊端、性的困局等方面挖掘,但至少,《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是破冰之旅的第一步。我们总能,一步一步,到达终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