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抗大震的石塔

 徒步者的收藏 2016-03-09
莆田广化寺石塔,称“释迦文佛塔”。原广化寺前有东西两木塔,创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后毁。西边后建为西塔寺,现仍称西塔寺。东边于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改建为石塔,即“释迦文佛塔”,五层八角、塔室空心、仿木构楼台式建造,高约28米,内有石阶可登至各层塔门外眺望风景。各层塔门外都有环廊,各层有:四门、四佛龛、浮雕罗汉、菩萨、比丘、金刚、力士像。檐下迭涩雕有排列整齐的双头羽人飞天伎乐,花卉鸟兽等。塔基须弥座呈工字型束腰浮雕侏儒托塔,上置海水卷云纹栏板,塔内顶藻井状。其造型艺术为八闽宋塔之冠,曾经受1604年12月29日莆田八级大地震而无损,是座抗大震的建筑物,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最近认真考察、调查、访问认为它的建筑有诸多抗震性能。

  根据访问:当年在塔附近挖东圳渠道工程时对地下岩石观测,可知此塔是坐落在离地面3~4米深的整块花岗岩基石上,十分坚实,而且在花岗岩上扎的石基,范围广大,约达400多平方米。

  塔身墙距12米,不包括石环廊,八面八角,塔墙外皮宽5米。占地面积计算有119.5平方米(按三角几何算出),只占400平方米石基础的三分之一还不到,所以基础牢固。同时墙薄、塔身空,四面开门,且四面墙体设佛龛(占半墙厚),大大减轻塔体重量,从而减少对基础的压力。塔体采用坚硬的花岗岩石块,施工精细,一丝不苟,每块石块都十分方正,且砌接处的各面都凿磨得平整密合,还有石榫卯穿接,使石塔整体性强,各层塔檐翘举,虽长而薄,使外檐轻而牢固;檐下用拱斗层层托出,以减轻梁跨度;塔身八角八面,可抗拒四面八方的破坏力,尤能抗震。
      文章由莆田汽车站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