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野味不是你想吃就能吃

 尤里蒙提 2016-03-09

撰文:April Fulton

金伯利地区是澳大利亚的不毛之地,也是著名的探险圣地。最近,探险大牛Sarah Marquis深入其中,畅享奇幻之旅。图中她正在采摘可食用植物。摄影:KRYSTLE WRIGHT,NG CREATIVE

Sarah Marquis既是国家地理学会的专栏作家,也是名优秀的探险家,曾浪迹于蒙古大草原,还闯荡过老挝丛林,期间不幸发烧,为了防止落水,她把一条腿绑在树上熬了三天。听起来很惨有木有,其实按她自己的话说,最难的莫过于每天都要忙着寻找食物。

Marquis可是勇闯天涯的极限玩家。20多年来,这名瑞士女性多次独自探险,一走就是数月,而且几乎完全与世隔绝。另外,她还是名素食主义者,像蒙古这样的肉食国度更显得困难重重,当时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足够的蓼科植物。

最近Marquis完成了三个月的澳大利亚荒野求生,让我们这些粉嫩的小编瞬间拜倒,百合、野生西番莲和蟋蟀,这些都是她的食物,素食主义者也有破例的时候。那么现在就有请我们的生存女皇Marquis介绍一些野外知识。

Sarah Marquis正在闯荡澳大利亚的金伯利荒野。摄影:Krystle Wright,NG Creative

Marquis在行前准备环节中最看重食物储备。通常她会打包20公斤重的健康口粮,包括藜麦、荞麦、意面、大米和蔬菜,以及餐间水果。显然不会有烟酒之类。

“强健的身体就是我的回报,她就像我的跑车,我必须给她加满最棒的燃料,”Marquis笑道。

“每到一个国家,我都会事先研究那里的植物,”她说。她要搞清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具有药用价值,哪些又是致命的。到时候就算不能准确识别植物的种类,也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基本能保证安全。

如果某植物看起来无害,也不能急于食用,而是要捣碎后涂抹在手腕上,看看有无红肿痛痒。

Sarah Marquis正在检查树叶。摄影:Krystle Wright,NG Creative

第二个步骤则是用舌尖触碰该植物。如果没有不良反应,她才会小片小片地咀嚼。

在野外她讨厌红色的植物,因为它们很可能有毒,此外还要保持一点食物储备,以防万一。在干旱的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她每天会用100克的面粉做成手掌大小的面包干,算是对所觅食物的补充。

还要谨记的是,时常感受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恐惧绝非一无是处。”如果感到一股电流似的顺着脊椎直通头部,麻麻的,那你就要小心了。

“对于经常出入商店的普通人来说,我这样的生活方式显得很惊悚,但毕竟我已摸索多年,大多数情况下都游刃有余。如果你也在野外度过这么长时间,也会变得自然而原始。我现在的直觉就比上班族敏锐的多,”Marquis笑道。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她与大自然亲近久了,才会如此迷恋其中。“人是渺小的,有时你甚至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那种感觉奇妙极了,就像一个冰块融化在沙漠里。突然间,风、太阳、身边的一切却又有了自己的影子。”

(译者:清泉石上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