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道丨十张动图让你看懂《山水情》

 汉青的马甲 2016-03-09



山水情

文 | 物道



长久以来,我们的设计师们一直在寻找能够表达我们自己的元素,“山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因为也许只有中国人才相信,“山”和“水”是不可分割的组合,“山水”相逢,奇遇才会发生,所以我们才把美妙寄托在山水间,把这个民族最独特的想像力寄托在山水间。


2006年,法国安锡动画节,只有一部中国动画入选了“动画的世纪,100部作品”,成为影响世界的中国动画代表──它就是《山水情》,一部完全用中国特有的水墨山水技法创作的动画片,全片无一对白,却将虚实相生、情景相融的中国式表达,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会动的山水长卷”。


我们很难说这是一部让世界容易理解的动画,但却是一部最能体现我们的动画,因为山水之于我们,是有着比风景之外,一个更美妙的所在。



山水是缘分


还记得那句流行的话:“世间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么远的山,那么近的水,它们能够相遇,一定是天地的造化,所以人也是这样。少年与老琴师因水而相遇,因琴而相知,因远山的苍鹰而分别。这是一个相遇和分别的故事,也是一个理解和放手的故事,它们没有满槽的泪点,却将一种情感的隽永放进了山水里。


少年灵活地在水上撑一叶扁舟,与一个琴者相遇后载他过江。


琴者见少年对琴有悟性,便欣然教他抚琴。


琴者站在山巅,远望天际。天空中,两只山鹰在琴者的注目下,各自分开。琴者知道自己也该放手让少年自己去飞翔了。


琴者与少年作别后,坐在扁舟上随江流渐行渐远,随着这段缘分一同消失在天地间。


山水是心境


中国人从骨子里就不曾与田园山水分离,惊涛拍岸是勇敢,轻舟过重山是平和,转角处的高山流水是惊喜。为点拨少年琴艺,琴者带少年在山水间穿行。国人说,看过山水才懂人生,有形无意不过是匠人,如何学会形意相融,不仅是少年成长的课题,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课题。



在徐徐路经的山峦间,琴音平和。


在湍急的水流中,琴音剧烈。


从层峦叠嶂的山间转出后,琴音欢畅。


山水是知音


琴师与少年在茫茫山水间相识,继而发现少年天分,授他琴技。少年知琴者琴下的“峨峨兮若泰山”,琴者知少年心中的“洋洋兮若江河”。知音不在于年龄之别,亦不在于茅庐,只在乎心灵相识。



少年被琴者的琴声吸引,推门而入,只见琴者指尖拨动着琴弦,有如蜻蜓点水般轻盈,又如仙鹤掠翅般淡定。


琴者病愈,向少年提出离去,少年伤心不已。琴者抚着少年的头,将自己的琴交与他。


少年思念离去的琴者,坐于山峰上弹起了琴者教他的《山水情》。少年思念的琴音,却荡在山谷间不绝于耳。至此,一段感人的师徒情在此结束。


懂得山水情,才懂得我们


一曲山水情中,清拔孤郁的琴师,在山水间安放自己的孤独;灵动清秀的少年,在山水间传递对琴者的思念。山水早已不是我们眼中的山水,而是我们心中的山水。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创造力才在山水间被极大地释放。


今天,我们在讨论什么是“中国设计”时,一个不能逃避的课题就是“如何理解中国”,28年前特伟、钱家骏、李可染等动画、艺术大师们,用山水水墨动画表达了一个西方人所不为知,却为所动的中国。今天,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设计师像他们一样,用当代的语言表达中国,用我们的山水来构筑我们。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