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因素是如何导致躯体疾病的

 恶魔传说 2016-03-09
     

   据初步统计,在大城市综合性医院就诊的初诊病人中,有略高于1/3的病人是躯体性疾病,不到1/3的病人是神经症,其余1/3是心身疾病。上海医科大学徐俊冕对中山医院1108例门诊病人作了心身疾病的调查,结果发现心身疾病368例,占33.2%。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心身疾病在医院就诊的人数中占有相当多比例,心身疾病,成为人们不得不重视的健康杀手。
    心身疾病是指与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是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又称心理生理障碍。心身疾病都有具体而明确的躯体变化,如:哮喘患者确有支气管痉挛;溃疡病患者在其胃壁上确有溃疡病变。但它们的发病、发展、转归赫防止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学认为,任何时候,只要有心理活动就有生理反应,如果不良的生理反应持续过久,就会造成躯体的伤害,甚至造成心身疾病。
    弗洛伊德认为:心身疾病症状象征性地表现了病人隐藏的情绪需要,例如:哮喘病的喘息和咳嗽被视为“被压抑的为了得到帮助的哭喊”病人从内心里想得到母亲的照顾,过分依赖、幼稚;溃疡病看作是依赖和敌意被压抑、情感受挫这、雄心勃勃有干劲的人的结局;偏头痛的病人追求尽善尽美、死板、好争斗及妒忌。精神分析的学者们认为:特定的未解决的潜意识的冲突与一些躯体疾病有因果联系,被压抑的情绪和心理冲突可伴随某些躯体疾病。比如:高血压是由于压抑的焦虑或愤怒所致,大多数人受超我或社会规范制约,不能将愤怒表露出来,而压抑在心里,这种压抑的情绪不断刺激心血管,使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高血压。同时心理应激即由紧张刺激引起的生化改变导致自我损害,也是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心身医学的观点出发,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是:紧张刺激→情绪反应→功能障碍→细胞疾病→组织机构改变。因此对于心身疾病的患者,需要结合病人的性格和情绪反应,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做综合性的治疗:一方面需要药物对症治疗来减轻患者的病痛,另一方面应将心理治疗作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贯穿于始终。目前采用的心理疗法主要有心理分析、行为治疗、森田疗法、认知疗法、NLP、能量心理学、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及生物反馈疗法等,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选用,当病人明白心理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时,就容易改变对疾病的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积极乐观。再加上调整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后,病情会明显的缓和,同时还要注意家庭其他人员的对患者的支持作用也非常重要,配合心理治疗,效果会更好。(更多精彩文章添加若水心理咨询中心公众号ruoshuixinli   编辑:谢清亮心理咨询师)

 525心理网525心理网,中国心理咨询第一品牌!
[转载请注明来自525心理网和本文链接,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