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枣饽饽的来历

 青岛海阔天空 2016-03-09

枣饽饽的来历


相传,明朝以前,咱即墨南乡蒸的饽饽都是圆的,没有什么花样。可如今怎么有了枣饽饽了呢?

有一年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刚过,家家户户都在忙年,孩子们在街上欢笑着,不断有鞭炮声传来,更增添了年的味道。

胡峄阳在书房里看书,见马上就要过年了,心里十分欢气。他蹓蹓跶跶来到正屋,见刚过门的儿媳妇和婆婆正在忙活着做过年吃的大饽饽。这大饽饽每个足有两斤重,一个个圆头圆脑的端端正正地摆放在面板上,正等着上锅蒸呢。

胡峄阳早就听说新过门的儿媳妇在娘家就是个巧闺女,但不知道怎么个巧法,便想趁此时机考考儿媳妇的聪明劲儿。可怎么考呢?

  胡峄阳回到书房,见书桌上有一小袋子学生送给他随口吃的红枣,灵机一动,顺手抓了一小把红枣,数了数不多不少正好是五颗,便来到儿媳妇身边,把手一伸,亮出了手里攥着的五颗大红枣。还没等他开口,儿媳妇就问道:“爹,你拿枣干什么?”

胡峄阳顺口念出了一首诗:“撒豆成兵一变二,披红挂彩饽饽揣,大年三十摆供品,迎得祖宗回家来。”

儿媳妇一听,立马就明白了:公爹这是在考自己,他老人家这是在叫自己用这五颗红枣做饽饽呢。可这饽饽怎么做呢?她那水灵灵的眼睛眨了两下,朝公爹点了点头,笑着把红枣接了过来,在一个饽饽的顶上,用拇指和食指把面掐穿,留了一个孔儿,捏出一个“鼻子”,用手在孔里按上一颗大红枣,红枣在饽饽上露出了两个红头儿,随后她又在饽饽的四周掐出四个孔儿,捏上四个“鼻子”,每个孔儿按上一颗大红枣,饽饽四周就露出八个红头儿。这就是咱这地场,至今还把枣饽饽叫做“枣关鼻子”的由来。

胡峄阳看着儿媳妇手脚麻利地做完了饽饽,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又欢气又惊奇。大饽饽上红头十点,应验了“一变二”,那枣儿按在饽饽上,正是“披红挂彩饽饽揣”,用怀揣大红枣的饽饽大年三十摆供祭祖,再好不过了。他忍不住哈哈大笑着问儿媳妇:“你说说这饽饽的名堂吧。”

儿媳妇听后,脸一下子红成了个紫茄子。新媳妇才过门没几天呢,怎好一下子把话挑明。可她不说吧,又怕公爹不乐意。她左思右想,把心一横,心道话:反正已经是已经了,说对说错由它去吧。就答道:“爹,饽饽上放枣,是不是枣(早)生儿子?”胡峄阳点点头,又问:“那为什么用五颗枣呢?”儿媳妇把脸一捂,羞答答地说:“那不就是五子登科吗?”

胡峄阳听后更恣了,他大笑着走出家门,捋着胡子仰起头来对天说:“多谢苍天,赐给胡家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媳妇。”

  从此以后,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学着胡峄阳家做这种带枣的饽饽,用来摆供祭祖,人们把这种饽饽叫做“枣饽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