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创业课文本可以点这里: http:///albums/Sam-altman/How-to-start-a-startup-cs183b
YC创业课视频可以看这里: http://open.163.com/movie/2014/9/G/N/MA8CUF9DQ_MA8CV1LGN.html 这次课的主讲是Peter Thiel(彼得·蒂尔),资深创业者、早期投资者、对冲基金管理者,创建了PayPal、Palantir等,也是畅销书《从0到1》的作者。
公司应该从哪里开始 Peter Thiel认为任何公司的市场份额=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所以要选好细分市场,或者说好的赛道。因为如果未来的市场规模越大,那么公司的潜在增长能力也就越高。其次,要努力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这点相比选赛道而言更具有可控性。
两大谎言 Peter Thiel一方面重新定义了竞争的结构,提出了垄断理论,另一方面吸收了传统商学院的竞争战略理论(差异化产品,成本领先,专业聚焦),提出了垄断理论下成功企业的四大要素:核心技术、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 优秀的公司最终都会通过垄断来避免竞争,虽然垄断一般被理解为负面意义,比如传统经济中的石油、电力行业。但其实像微软这样的软件帝国也曾经因为垄断面临被拆分的险境,而中国的BAT同样分别是搜索、交易和社交领域的垄断霸主。所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过程确实存在充分竞争,但最终都会以垄断告终,而垄断的终结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企业通常会出于自身利益有意无意地混淆所处行业的真实情况。越是处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参与者往往更喜欢彰显个性,利用概念、炒作来吹大估值的泡泡,最好能集“社交、VR、AR”等于一身。以为只要耐心,风总会来,殊不知各种新潮概念早已经成为红海。相对而言,行业的垄断者则更喜欢让自己处在一个“被放大的市场”中,让自己显得没有那么垄断,比如谷歌是搜索领域的第一,但它会把自己放到全球广告行业来做比较。
实现垄断之路
小而美胜过大而全
先占据某个小众市场的大份额,再延伸到大市场大份额,因为一般人觉得小市场没什么价值使得竞争反而不那么激烈,更容易快速突破,实现从0到1。比如豆瓣从阅读等细分领域入手,然后逐步扩大用户群,形成一种新的社交网络模式。
后发优势
成功的公司各有千秋,失败的公司大多相同。形成垄断并占有市场后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垄断。创业难,守业更难。第一批选手完成了用户教育,但很可能成了先驱,为他人做嫁衣裳,因为任何有利可图的市场终将吸引更多竞争者进入,那么如何保持优势来维持垄断并成为细分领域龙头呢?Peter Thiel提了四点:
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估值
公司估值通常包括三个要素:现金流、折现率、时间。
互联网公司的现金流结构与传统企业不同。传统企业的现金流通常是线性增长,而互联网公司早期未必有现金流,而一旦过了某个临界点,则会出现指数式的爆发增长,这就导致企业75%的价值来自于若干年后更长时间内现金流的折现,比如Amazon。另一方面,因为互联网公司风险较高,所以使用的折现率会比较高,而互联网公司存活的时间常被低估。结合这三点,时间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存活时间长到过了那个爆发的临界点,创业公司的价值才会真正得到体现。
从0到1对于投资的启示
The paradox ofinvestment is that such a formula or silver bullet necessarily cannot exist;because investment skills and experiences are unique and complex, no authoritycan prescribe in concrete terms how to succeed in this long-term human game.Indeed, the single most powerful pattern I have noticed is that investmentmasters find golden mines in unexpected places, and they do this by thinkingabout investment from first principles instead of formulas.
投资的困境在于不存在任何固定模式或者灵丹妙药能够让投资一劳永逸,因为投资技巧和经验是独特的混合,没有专家能够开方子具体指导如何赢得这个历史悠久的人类游戏。而我所知的最靠谱投资模式就是投资大师们往往在未知之处寻找金矿,他们根据重要的投资原则而不是套用模式来看待投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