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形式分解训练之原理训练自解|广西现象训练秘籍

 涤砚堂 2016-03-09

一、前期准备:
张师训练不同于常规训练的方式就是他主张要分解,把问题分开来解决,空间一块,笔法一块,一点一点的解决。我们的形式训练的开始是从空间的感觉上入手,当时的要求是尽量纯化线条和用笔的细节动作,最好是等线体,线条的纯化更容易使空间的问题简洁明了,更容易去量化了来解决,所以初始的训练是基于一个忽视笔法存在的等线体空间训练,类似于写黑体字,但表现起空前者的空间更加多样化。

我准备就比较基础的四个方面简单做一些训练,
一是线长度
二是线方向
三是线位置
四是线肌质

其下都有很多的分解方式,我可能没有具体的练习来举例,只做一些文字上的说明,大家可以去自己实验

一、线长度:

线长度决定一个字的基本形,所谓字的基本形,就是把一个字所有的外端点连起来的线所构成的图形。(这个图形越接近于完形越好,中国的汉字其实比较再乎完形的,就是更接近于一个几何形式,外国人说我们中国字是方块字吗。所以可以忽略一些太细碎的东西,尽量减少这个图形的边)
这个训练的展开第一步就是写准字帖所提示的基本形,也类似于画素描的最初阶段先要把物体的大形找出来找准了……

我的举例是我最近比较常临的帖子,一个是袁安碑,一个是杨淮表记,其实哪个帖子都适应的,因为是比较基础的类似于原理的东西,原理的东西就是有普遍可适用的东西。

准确度检验.


作一下图片说明,这个练习其实是要持续一段时间的,至于多久,这是看你所考量的标准了,我们当初在陈师的严格要求下,这个阶段搞了大约有两周。部分同学因为不能够达到陈老师所要求的80%准确度而请大家去吃大餐,每次不少于五百大洋呢……
检测准确度的方法,就是字帖相邻两个外端点的连线和你所临的字相邻两点的连线能够做到是两条平行线,这样就起码可以说你这两条线写的是准的。形式训练的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你每一个训练都可以具体的去考量,可以用对或是不对来说明,不存在中间的问题。这个检测方法就是平行线检测法,可以检测线长度和线方向。需要的工具刚开始可以准备一个长点儿的直尺,平移过去就可以了,时间久了就可以用目测了……

好久不做这样的练习,自己检测起来,好多的地方已经不对了,大家可以试着做这个练习一下,也可以顺便放松一下你常规临摹下比较麻木的心手……

准确的线长度训练基本过关以后可以做如下的强化训练:

1横线长度的强化训练:加强线的横势,弱化竖向线和斜线。

袁-横线

隶书的形式特点,其实就是横势比较强,横向线的伸展比较长,所以我所做的强化,没有太大的变异性,只是把这个特点更加明了化。

杨淮表—横线

2、竖向线的强化:竖向线的强化应该是篆书的比较突出的特点,所以袁安做起来还是比较顺乎你的想象的,比较极致的类似于诏板,大家可以拿那些资料来做些练习,竖式的强化容易感觉到流美和斯文,象一个高挑的女子,横向线的强化,象是一个壮汉,有一种粗野的冲击力,我自己的感觉,因为我也是个壮汉:)
袁安:

杨淮表:相同的处理方式,这个感觉就比较的让人觉得不舒服了~~~就象一个动画片一样,把一个壮汉用绳子层层捆绑起来,让人透不过气来……分解训练就是一种比较变态的训练,首先得要有一种比较能够承受一切令人觉得恶心的东西,就是瞎折腾,折腾出来快感……

杨-竖线


3、斜向线的强化:书体的演变加入了斜线,就是加入了一种变量的因素,所以也变的活泼起来,这组的训练是我们当时最喜欢的,也是最容易出彩的地方。变数增加,演绎起来更有意思些,所以当我今晚做这个样例的时候,心情也异常的轻松,放任自己的思绪,好好的又体会了一把当时的那种飞扬的心情,书法是快乐的,也是痛苦的,我们要充分的快乐我们的快乐~~~HI!!!
一起来吧…………

先上老袁:


老杨也要上来HAPPY一把

第四节 线形态

线形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线形状,一个是线肌质。

线形状包括粗线,细线,中锋线,侧锋线,从粗到细线,从细到粗线 ,破锋线,叠笔线,包括一些自然形态的线……训练中可以用一些特征明显的线形状来做练习。

线肌质包括浓墨线,淡墨线,枯笔线等等~~~

这一节算是相对综合一些的训练,你可以用上面列举的线形,套用我们以前做的练习中去,加强线的变化。可以纯一种线形去做,也可以交叉着进行~组合起来~~~~

关于形式训练的基本原理也就包括这四个小节,也话我表达的也不够明确,毕竟通过我讲和张老师隔了一层,有机缘可以亲聆张师的课程,一定比我要好不知多少倍了。

我的练习稍后即上,大家可以先来呀~~~~

第四组练习作业:

晚上给学生上刻,手边有大开通,正好拿来做这组训练~

粗线的成组表现:

局部

细线形态的表现:

线形态枯线表现:

互相参差互相参差表现,注意一下节奏感的变化

这样的造型的产生,往往是比较随机性的,因势附形,随势生形,兼顾造型规律的重组。心中有一个造型的主基调就可以了~~~所谓造型的基调,就是上述分解训

至于诀窍,没有的,艺术是感觉的东西,属于感性的思维模式,口决,窍门,属于理性化的基本公式式思维,所以不可能有的,也不要去试图寻找这条道路,彦湖先生曾说“度人金针,原是由铁杵磨(石厉)中来……”兄可思之。

避免和注意,只是在分解训练的每一个分层才会有这样的提法,最终的形式训练还是要放松状态,没有什么避免和注意的,若是谨小慎微,感觉的东西便会离你而去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