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山位于南京浦口老山南麓,因龙洞而得名,是“汤泉八景”之一,因北宋文学家秦少游(秦观)的游记所记述的“龙洞观云”而驰名于世。 春日,沿着山道,我一路攀援而上,只见漫山万木繁盛,绿树成荫,桃花点点,草长莺飞,不禁陶醉其间,在这自然氧吧里,深深呼气吸气,令人神清气爽。一阵微风吹来,芬芳袅袅,沁人心脾,这是远离闹市喧嚣的大自然的气息,让人沉静而迷恋。我们走的这条路该不是当年秦少游“弃马而徒步”的路线吧!“山形斗起,蒙龙曲道尤难登。扪萝进者五里,然后至其山椒。”沿着秦少游的足迹,一步步跋涉,腿酸身疲,汗水涔涔,心情却愉悦舒爽。在树丛灌木浓厚的绿和野花清淡的白之间正有几只蝴蝶翩翩而飞,起起落落;一些小小的朱雀在林间唧唧喳喳地叫着,兴奋地飞来飞去,这真是它们的幸福家园啊。 我们穿越城市的混凝土丛林来到这里,仿佛飞过了时光隧道,回到了久远的时代。此情此景,令人不由升起恍若隔世的感觉。登至龙洞山的高处,极目远眺,当年秦少游“望建业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知”。长江像一条银色飘带逶迤蜿蜒着落在天边,现代化的宁合高速公路和新修的沿山大道如两条长长的线在山下交汇。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衬托着古城的繁华。山脚下,一片清澈的湖水,左侧是小拐子水库,右面侯庄水库,前方是龙井湖,山依水,水傍山,山水相拥,湖面如镜,山影幢幢,水的灵秀温婉,山的巍峨雄伟,尽在其中,这不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吗? 循着秦少游的踪迹继续前行,“自山椒转而西南,盘纤往复。又二里,而龙洞。”那豁然出现在眼前的洞穴酷似大山的一只眼睛,望着天边,从远古看到未来,看着一个个朝代远去,看着世间万物的生命生长、消失。这洞“门则大穴也。渐下数十丈,窅然深黑,日光所不及,揭炬然后可行,而腹中空豁,可储粟数万斛。”从这段叙述中,可知北宋年间这洞的景况。过了近千年的时光,我们踏着有些潮湿滑腻的石阶,步步小心地下到洞里,洞壁上有凝固的石乳,这洞依旧是秦少游描述的模样。里面幽深黑暗,“屏以青壁,而泉啮其趾,盖以石乳,鼠家其窦。仰而视之,或突然傲岸而出,若有恃者。或逡巡而却,若有畏者。云挠而鸟企鼻,口呀而龈腭露,其陬牙横逆,卒愕之变,疑生于鬼神。”通过这段叙述,可见洞中钟乳石造型之奇特,栩栩如生,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会造就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色。若是藏匿洞中度日,一定超然安静,时空如同静止,“洞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啊!久居其中,定有超脱成仙的感觉,这洞里洞外的世界实在大不相同。“惜乎闭于龛岩,绝人迹罕至之地,世莫得而窥焉。夫岂负天下之奇胜者,故不欲售其技,必待夫至诚笃好之士,然后与之接耶!”龙洞默默隐于深山,自秦少游后又经历了千年的春花秋月,千年的风霜雨雪,又有多少文人雅士在此留下足迹呢? 其实,在秦少游的游记里,有关龙洞的,还有画龙点睛的一笔,“或曰:洞有小蛇,青色而赤章,早岁祷雨,多应云景”,这小蛇可能就是龙吧?所谓龙洞,或许来源于此。 可以想象,云飞雾罩,山水迷蒙,峰在云中走,树在雾里游,这就是美丽飘渺的“龙洞观云”吧? 在这个晴朗的春日里,在龙洞山,看山,看水,看洞,走在过去,也走在今天。秦少游的那篇游记透过岁月的烟尘给这里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一个人和一座山、一个洞的相遇成为历史的永恒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