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气洋洋灯笼瓶

 老刘tdrhg 2016-03-10

喜气洋洋灯笼瓶

  • 形似灯笼而得名,寓意吉祥
      
      灯笼又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出喜庆的氛围。在瓷器艺术里也有一种形似灯笼的瓶子,喜气而吉祥,人们称为灯笼瓶。
        钧红釉灯笼瓶 钧红釉,最早由河南禹州钧窑在宋代烧制而成,故称“钧红”。它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釉层厚,釉面微微流淌,常出现红、蓝、紫三色相交错的绚丽画面。至清中期,釉色有了很大变化,被人称道的有朱砂红、鸡血红、葡萄紫月白、孔雀绿、宝石蓝、礼花彩等,可谓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这件钧红釉灯笼瓶,釉面自然流畅,色彩绚丽,红艳鲜明,玻璃感光泽强烈,喜气吉祥,红意醉人。
        胭脂红地轧道粉彩灯笼瓶 粉彩瓷,创烧于清康熙晚期,因色调淡雅而又粉润,故称“粉彩”。它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之后,再入窑进行低温烧制而成的。 这件粉胭脂红地轧道粉彩灯笼瓶,通体施以均润鲜艳柔媚的胭脂红彩,雍容华贵,玲珑精致。其上描绘的花卉,色泽柔和淡雅,明亮的轧道工艺令人爱不释手。
        绿哥釉灯笼瓶“金丝铁线”为哥釉典型的特征,其开片纹中黑色为“铁线”,黄色为“金线”,二者交织分布,是随着年代的久远发展而形成。这件绿哥釉灯笼瓶,通体施仿哥釉,釉色浓绿莹亮,宛如碧玉,古韵十足,釉面有细密的开片,为晚清绿哥釉之佳品。
        铜胎掐丝珐琅花鸟灯笼瓶 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一般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问世以来,以其五彩斑斓、华丽夺目而备受人们喜爱。这件铜胎掐丝珐琅花鸟灯笼瓶,绿底掐丝珐琅,铜色包浆深沉,上掐丝富贵花朵,翠竹小鸟,画片明丽,吉祥富贵,色泽美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