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正确艾灸

 狗山 2016-03-10

如何正确艾灸昨天有的读者问到,如何艾灸,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艾灸,到底怎做,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一、艾灸的形式分类

艾灸的形式分为直接、间接、温针灸、艾卷灸

(一)、直接艾灸

将细艾绒捏成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温度可达达70℃。

方法: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

(二)、间接艾灸

利用其他药物将艾炷和穴道隔开施灸,这样可以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另外还可以借间隔物之药力和灸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

【常见的隔物艾灸】

1、隔附子艾灸

以附子片或附子饼(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厚约0.5cm,直径约2cm)作间隔,上置艾炷灸之。

功效:由于附子辛温火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用来治疗各种阳虚证,如阳萎、早泄以及外科疮疡窦道盲管,久不收口,或既不化脓又不消散的阴性虚性外证。

注意:

①根据病情选取适当部位灸治,饼干更换,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②灸时在药饼下衬垫纱布,以防烫伤,药饼灸后可重复再用。

2、隔姜艾灸

取新鲜的老生姜,切成比一元硬币略厚的薄片置于选定的穴位上,上置艾炷,以火柴等从艾炷尖点燃

功效:生姜性温味辛,具有助阳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

注意:

感到灼痛时,可以将姜片稍稍提起,等灼痛消失后,即刻再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直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

3、隔蒜艾灸

用独头大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如未溃破化脓的脓头处),用艾炷灸之

功效:隔蒜灸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多用于痈、疽、疮、疖、疣及腹中积块等。近年来还用于肺结核等的辅助治疗。

注意:

1、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或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或铺就的蒜泥)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一般每日灸治1次,达到痊愈为止。

2、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故应注意防护。

(三)、温针灸

如何正确艾灸

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功效: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方法:

1、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

2、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

(四)、艾卷灸

艾卷有加中药的,有不加中药的。

艾卷灸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实按温热灸法,资深针灸医生偏爱使用,另一类是悬起温和灸,最为常用灸法,一般有药无药之艾卷均能使用,比较方便易行。

方法:

由施灸者手持燃着艾卷垂直悬起,约离皮肤3~4厘米,直接照射在穴位上,使病人觉得温热舒服,或微有热痛感觉。

二、艾灸的方法

点燃后炙患处,一日2~3次。

A、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适无灼痛感。

B、雀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一远一近。

C、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CM处,左右移动,往返回旋。

三、艾灸的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3、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5、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6、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7、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想要知道更多养生之道、健康资讯、生活保健

就加微信:kangqiaoshequ 和小编交个朋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