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插图 从小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候,还不识字,看见哥哥的小人书,就想翻上一翻。在幼小的我看来,哥哥的书真多啊!《杨家将》啦,《岳飞传》啦,多的我总也看不完。 可幼小的我只能看看娃娃,什么也不明白,哥哥高兴了也会给我讲解。 “哥哥,这是什么书啊?”我拿着一本小人书,昂起头,用热切而讨好的眼光看着哥哥,希望哥哥心情好点,能解答我的疑问。 “《岳飞传》。”哥哥简短而干脆的回答。 “岳飞是谁啊?” “岳飞是个大英雄,他精忠报国,抗击外来侵略,很了不起呢!” “岳飞有多厉害啊?”我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 “去,去,自己看去。”哥哥显然不想和我这个小破孩再交流下去了。 我只好自己去看插图,结合哥哥的讲解以及自己的想象,上学前已经翻看了哥哥不少的小人书。而且自己也憧憬着,将来可以成为像岳飞一样的人,即使当不了大英雄,也要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人。 终于到了上学的年龄,认识了几个字,特别是学会了查字典,我又把哥哥的小人书看了一遍。 上学后蹭书看 这时候的小人书已经不能满足我对书的渴望了,可农村的孩子,能上学已属不易,那有闲钱买书。 我把目光投向了小县城的书店,每天放学后,就背着书包风一样的直奔书店,因为口袋没钱,所以底气不足,只能在书店逗留很短的时间,生怕老板将我轰了出来。不过这并不影响我看书,因为时间长了,我已经有经验了,县城里的三个书店,我很清楚我要看的书放在什么位置,而且他们有很多书是一样的。 就这样,每天放学后,我跟打游击战似的,这个书店呆十分钟,那个书店看十分钟,一段时间下来,我竟然看完了好几部名著,什么《平凡的世界》啊,《乱世佳人》啊。 可好景不长,一次因为贪看一个故事太入迷,忘了时间,被书店老板凶狠狠地敢了出来。“赶紧走,以后没钱买书,不许再来了。已经看了几个月了,别不知足!” 原来老板一直都知道我在蹭书看啊!以后我再也不敢去那个书店了,甚至都不敢从那个书店门口经过。直到现在,我都能记得那个书店的格局,记得那个老板生气的面容,记得那个老板斥责的语气。 不过至今我也很感激那几个老板,是他们让我在青葱岁月里,紧张并充实着,蹭书看的经历也将是我这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而现在买书看 蹭书看的经历一直陪伴我,直到大学毕业,后来我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教师的生活是清贫的,但无论有多难,每次工资下来,总是要到书店去买几本书。回家之后,泡一壶清茶,坐在书桌前,在茶香氤氲之中,翻开散发着墨香的书,与书中的老友相会,在这种诗意的氛围中,我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午后和夜晚。 买书成痴,形容我一点也不为过,以至于后来去旅行,买的也是书。为此还遭到了很多好友的嘲笑:“真是书虫哦!见过去旅行买纪念品的,买衣服的,还没见过谁家买书的。” 虽然如此,我依然痴性难改。现在家里,单位到处都是书,好在家已固定,不用受搬家之苦。可单位的书就惨了,每换一个单位,就要搬家一次,我搬家都能跟孔夫子搬家相媲美了,尽是书。 搬家虽苦,可我乐在其中。是壮士就要腰间三尺剑,是男儿就要腹中五车书。 |
|